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素描教学论文 > 综合材料在表现性素描教学中的作用

综合材料在表现性素描教学中的作用 

日期:2017-12-06 08:10:09人气:954

摘要:综合材料绘画具有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的优势,在素描教学中应用综合材料,可帮助学生创作表现性素描画作。本文以表现性素描作为研究核心,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简述素描教学中,应用综合材料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简述传统素描教学的显性问题。第三部分,深入分析综合材料在表现性素描教学中的作用。望文中内容,可为素描教师以及学员们,提供些许参考材料。

关键词:综合材料;表现性;素描教学;作用分析

表现性素描教学的重点为,突出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情绪输出。表现性素描相比于写实,更加注重画风内的情绪。情绪输出具有特殊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正是衡量素描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元素。当前,部分教师反思素描教学时,逐渐意识到传统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开始以表现性素描为主,改良素描教学的基本形式与课内教学工具。综合材料绘画是现代绘画领域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作类别。综合材料以实体的物质材料作为主题,当绘画者在实物元素排列基础上创作,综合材料绘画即可成型。综合材料绘画具有现代特征,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能力。

一、素描教学中应用综合材料的主要特征

1、强调“挖掘”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应用综合材料,就是将生活中存在的实物元素,应用到绘画过程中。例如,在劳申伯格创作的《储藏室》作品中,创作者使用了时钟一类的创作素材,将各个元素按照内心所想的形式进行排列,直至呈现出别具艺术美感的状态。分析例子可知,在创作过程中应用综合材料,材料元素的类别、属性无明显要求。只要创作者能够根据元素,衍生创作思路,并将创作思路与绘画技术融合,综合材料即可成为绘画作品中的组成元素。当应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不存在限制时,作品的好与坏将完全取决于创作者个人的艺术品位。学生需要具有艺术挖掘能力,能够在生活环境中,找出能够应用的生活素材,并且可将生活素材以艺术感形式搭配呈现。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应用综合材料,教师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挖掘”能力。

2、重视与表现性素描的融合

应用综合材料,并非将完整的材料呈现在画布之上。当绘画者以材料本身用途为主题进行绘制,那么该幅画作仍然属于“再现”素描,缺少灵性和想象力。研究可知,应用综合材料进行素描绘画,根本原因即,绘画者希望通过“超出常规”的综合材料,更加精准的表达创作情绪。传统的素描工具,以素描画布和铅笔、碳笔为主,表达形式相对受限。但当绘画者利用综合材料创作时,素描作品内所含情绪将更加深刻,更具有艺术美感。当绘画者单纯利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时,作者未带有情绪,将无法别具美感的将材料结合到画作内。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应用综合材料,需将材料与表现性素描这一主题充分融合,否则综合材料将无法真正融入到画作中,只能成为突兀的绘制元素。

3、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作并不代表创新,素描文化体系已成型多年,素描教育界内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多数学生参与素描教学时,教师所用培养目标仅为培养学生创作能力,而并非创新能力。但在应用综合材料开展教学时,学生需要自行采集材料,自主进行组合,用笔和纸张都需要进行反复比对。学生在不断挑选和组合的过程中,即使内心对于创作方向毫无思路,也能够在不断研究过程内整理出些许创作思路。因此,在素描课堂中应用综合材料,学生将处在“被动思考”状态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可在过程中充分激活。此为应用综合材料的第三点特征,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传统素描教学中的显性问题

1、重现性素描教学占比较大

观察校内画室,以及部分校外画室可知,当前国内的素描教学系统,教育目标明显更偏向“重现性”素描教学。重现性素描教学,就是在画室内呈现出单一实物,或组合性实物,再要求学生按照所见信息,重现视觉空间内的画面。这一学习方式并不存在明显错误,但该方法仅适用于培养和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力。当画室内学生的绘画能力达到一定高度,艺术审美也进入高级阶段时,教师一旦沿用该方法,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形成严重打压。重现以复制作为主要属性,而艺术创作需要运用学生的想象力、艺术感知力、绘画审美。学生绘制素描作品时,具有表达诉求,一旦教师无法满足学生表达诉求,将令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当教师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目标时,应改良长期使用重现性教学的这一现象。

2、学生艺术审美缺少创造性

创造力是艺术生的灵魂,素描艺术应该以自由,和充满情感的形式呈现。一旦绘画者失去创造性,即使学拥有高级艺术审美,也无法将脑内艺术元素,诉诸于实际。当前,部分艺术生正面临这一现状,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观察和学习过程中,已经积攒高级的艺术审美。但在日常联系过程中,教师并未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导致学生拥有创造思想,但无可用的输出方式。部分教师给出解释,称认为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力,帮助学生熟悉常见的素描艺术呈现形式,才能令学生掌握素描技术。这种想法相对单一,教师应充实教育思路,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也应在提供审美素材时,教导学生如何创造艺术。

3、学生无法获取新鲜视点

当教师为学生呈现的教学素材,种类相对平常,数量较少时,学生将无法在素描练习的基础上,获取新鲜视点。艺术属于感知能力的一种,学生既需要具有活跃的想象能力,能够将生活中具象素材,以抽象化形式呈现在脑内。又需要具有获取新鲜视点的途径和能力,能够将视觉元素加工后,重新以素描形式绘制于画布中。实际调查可知,部分教师开展素描教学时,束缚学生的个性,不允许学生加入个人情感。这类教师表示,素描艺术以呈现为主,加入个人情绪后,素描作品将出现混乱特征。这种教学观念,将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思维,影响学生对于素描艺术的理解。因此,正规教学中教师应改良这一想法,利用综合材料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创作视点。

三、综合材料在表现性素描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令表现性素描教学更加严谨

表现性素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内心所想肆意表达情绪。在应用综合材料时,教师需要先为学生普及,材料应用观念与素描创作观念之间的共通点,以及运用材料时,需要调动的精神分析活动。应用综合材料,能够令素描创作更加自由,但并不代表教学行为也需要失去管控。自由的前提是对系统性理论具有清晰认知,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后,学生应进行实验创作,充分调动自身的感知能力,与身边的物质材料建立精神关联。学生需先按照固定范式提升自身对材料的敏感性。逐渐熟悉后,学生可自行采取素材进行创作。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具有清晰的结构性特征。因此,综合材料在表现性素描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即令表现性素描教学更加严谨。

2、可帮助学生建立创作知觉系统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画室环境内所有的综合材料,都具有清晰的物质形态。学生可轻易分辨出材料的形态、质地、气味。学生进行素描创作时,带有不同的创作情绪。情绪的生成与学生环境影响因素相关,也可来源于学生个人性格。部分学生沉闷,首选为色调阴郁的深色物质,部分学生天性活泼,喜爱排列独特的夸张性物质。学生可利用视觉感知能力,初步筛选综合材料,再依照材料自身的触感和可塑性,分析如何将材料与素描作品融合。素描所用纸笔本身不存在味道,学生可在利用嗅觉熟悉材料的过程中,运用艺术创造手法,将物质本身的气味以艺术的形式呈现。进而令素描作品与综合材料充分融合,形成具有独特艺术美感的绘画作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觉系统不断被调动。一段时间后,学生将建立熟练的创作知觉系统,既利用知觉系统获取创作思路,也可利用画作来激发知觉系统的敏感度,进一步升级自身创造能力。

3、可升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合材料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新素材。综合材料的应用极具可塑性,这代表着学生们自由书法的需求将被满足。同时,不同的综合材料具有多层象征意义,当学生想要通过介质表达复杂的情绪时,综合材料可满足学生创作诉求。同时,综合材料能够将素描教学适当“改良”,令素描教学更加贴近现代艺术,而并非单纯的写实艺术。因此,综合材料在表现性素描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升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文章以综合材料为主,对综合材料在表现性素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综合材料可令表现性素描教学更加严谨;可帮助学生建立创作知觉系统;可升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希望文中所述内容,能够为素描教学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综合材料应用角度的创作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柔佳,李春艳.素描绘画中的“传”与“承”―――探索运用综合材料创新更好地传承素描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7,(7).

[2]褚小丽.试论“骨法用笔”之线造型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7).

[3]杨晓霞.综合材料与创作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J].明日风尚,2017,(4).

[4]郑泓灏.设计素描中结构性素描的表现与教学反思[J].牡丹,2017,(36).

作者:梁丹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