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摘要:进入2020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力依然强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准确认识并牢固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能在知晓它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同时,通过有效措施的实施来提高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用,这对各大领域开展经济工作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国民经济;影响;策略
1背景介绍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实行低利率政策、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等措施来更加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的特点来看,继续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辅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这在2020年2月22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中也得到了印证,强烈呼吁2020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2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变化趋势及对国民经济影响
回顾我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历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位必须严格以我国总体的经济目标为指导。原本在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2008年的货币政策还是从紧的,旨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但在2008年10月则进行了调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以减小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为此党中央对各行业领域提出了不同的工作要求,以便具体落实宽松货币政策,事实证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提出是正确且有效的,也为其近年来的存在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在不同时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侧重点各异,2017年的“保持中性”、2018年的“松紧适度”,再到2019年的“灵活适度”,都达到了相应的目标,有效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这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正是这样,使2019年我国生产总值达到990865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6.1%,整体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就业持续扩大,将城镇失业率控制在月度5.0%~5.3%;物价也基本维持了总体稳定;外贸稳中提质,进出口总额增长3.4%,其中出口与进口分别增长5%与1.6%;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实际增长5.8%。当然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的过程中,增长的质量效益也在提高。在2020年的经济工作部署中再次出现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项,也表明2020年经济发展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在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了响应财政政策提出的“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对人民银行系统提出了一定要求,即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这样才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真正做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企业、消费、贸易进出口、房地产、农业等方面有巨大的影响,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3基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国民经济发展策略
3.1正确认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强与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
通过对近些年来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变化趋势分析,不难看出其具有明显的特点,即前瞻性和适度性。为了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从其特点出发正确认识并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很有必要,以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需要明白的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想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就要宏观的审时度势,最大程度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来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与范围。同时配合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国际经济、金融、资本流动情况的动态实时监控,预测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调整完善,营造良好的经济稳定运行环境。当然宽松货币政策的一大内容就是增加货币支持,因此也要不断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通过流动性管理,以保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正常需求。而单一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有限,这就需要加强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以便克服市场缺陷,这样方能将效用发挥到最大。其中最明显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通过对降低银行融资成本来满足企业发展的融资要求,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更能扩大内需,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刺激经济逐步恢复并出现新一轮的增长。
3.2强化人民银行职能,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趋势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式下,党中央政府提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信贷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人民银行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必须认清当前形势,从而对社会提供大量的信贷支持,以维持经济的发展,必须具有这样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职能,为国民经济发展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首先,要求基层人民银行加大对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调查、监测与分析,及时向上级反映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调整的情况,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建议。为了确保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落实,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观众的全面理解、支持与配合,以便有效监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以保证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充足,实现企业信贷投放能力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采用多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支持,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其次,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与风险,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的加大提供保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完善央行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区域社会信用体系,以及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等措施的执行来实现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发挥支付系统、银行卡联网联合系统、信息系统等多项央行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这是最基础的设施条件建设。而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能进一步提高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新信用意识,再辅以相应的奖惩措施进一步减少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不良行为,降低金融风险与成本。当然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是政府、银行的工作,也需要企业的配合,因此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加强经济信息的共享是促进彼此之间有效沟通的措施之一,尤其是货币信贷、财政、产业、土地、就业、税收、环保、金融监管政策等共享与衔接,能将政策合力效应发挥到最大化,再辅以座谈会、推介会等进一步加大信贷的有效投入,实现双赢。同时政府还要适时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提供担保,从而解决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
3.3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重要中介,为我国经济的增长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作为金融机构,银行更要抓住难得的机遇与竞争机会,才能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想要实现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改变经营理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的结合,扩大贷款规模,更好的为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做好信贷服务,满足市场和企业的正常合理信贷需求,不断提高信贷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当然在确保货币信贷总量增长的同时,各大金融机构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与优化信贷结构,将信贷投放在一些重点项目上,包括国家、省、市等地方的水利、电网、通信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具备技术改造、产品研发、产业链整合、过剩产能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特点的企业技术项目以及中小企业和三农信贷等。而选择这些项目主要在于其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其后力无穷大,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各大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地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帮助他们走出信贷难困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也让我们看到了其发展前景,通过对农村水利设施、电网改造、道路建设、饮水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为药、果、畜、茶等优势产品及“一村一品”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利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然加大对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农资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也能有效解决农村劳务产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问题,大大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当然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支持时,必须提前组织相关信贷人员深入实体经济与企业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其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支持服务方案。就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贷款条件可以适当放宽,并建立不同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程序、资金定价机制、贷后管理等有效的信贷管理制度,这样能更好地缩短中小企业的信贷决策链条,减少相应环节,尽快完成信贷融资。
4结语
基于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出现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与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下,大大发挥了自身的功效,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正确理解,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琳.浅析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情,2017(28).
[2]许光建,许坤,卢倩倩.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背景、内容与特点[J].宏观经济研究,2019(04).
[3]吴琛.稳健货币政策支持下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17).
作者:王俊朋 单位:青州市交通运输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