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全民健身下体育经济发展分析

全民健身下体育经济发展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3-25 02:00:00人气:338

摘要:伴随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逐步开始拓宽战略发展的视野,将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纳入重要发展内容。随着党的十八大中对全民健身理念的明确,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体育的认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视域下,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效益开始逐步显现。我国作为传统体育大国,在经济实力不断跃升背景下,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及运动健身等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体育产业及体育经济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带动了体育消费市场的变革。基于此,本文根据全民健身背景,针对体育经济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以理清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脉络,为今后体育经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经济发展

1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加快,国家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对于经济多元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尤为重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下,体育经济发展将成为我国新的增长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借助世界体育盛会的优势,直接带动我国体育经济收入达30亿美元,间接经济收入54亿美元,促进国民GDP增长0.5%。自此,我国逐步开启了体育经济发展模式。据智研咨询的《2016―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体育经济规模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体育经济增加值由2009年的2100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350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了25%。另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经济2017年的经济增加值达到了4000亿元,占据国民GDP的0.7%,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及体育强国而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013年全球体育经济年增加值约为8000亿美元,平均占比为2%,而仅美国体育经济便占据了48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总额的3%。相比之下,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与我国的体育发展市场不相适应,低于全球的体育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

2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经济发展的优势

根据经济理论分析,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行在客观上带动了国民的经济水平,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现实需要。在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经济依托良好的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及产业优势,不断实现着产业经济的拓展与延伸,实现了体育经济的高度融合与变革,促进了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

2.1优化体育产业市场格局

相比于传统体育事业而言,全民健身背景下的体育经济,不仅展现着提升国民素质的功能,还能够围绕体育产业的融合,有效地刺激经济的发展,促进体育经济更好的融入市场。目前,我国体育人口增速不断上升,已经突破3亿人大关,随着体育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一些潜在的体育人口将涌现,进一步提升体育经济发展的活力,扩大体育产业市场的规模。此外,体育产业市场格局的形成,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经济发展氛围,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运行,并向新兴的体育经济机制延伸,以14亿人口为基数的我国体育带来,必将迎来更加可观的市场前景。

2.2拉动体育产品生产销售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产品消费水平较低,并且我国的体育发展结构决定了我国的体育经济主要来源于制造业。由于我国体育文化构建不完善,缺乏高知名度的体育品牌,导致大部分的体育用品均在国内流通。有调查显示,我国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约100美元,然而在现实中不难看出,我国真正的体育消费远未达到这个标准,这100美元之中大部分是用于体育服装或器材的消费。因此,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下,全民体育市场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体育用品企业产品线将更加注重市场的变化,为市场提供切实于实际的产品,从而在市场格局的推动下,促进体育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模式的形成。

2.3促进体育产业多元发展

全民健身以大众体育的模式呈现,其发展形式更加的亲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支撑中积极构建体育服务体系,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同时,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不就拘泥于传统的发展形式,而是可以依托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及优势,创新体育产业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体育市场及社会需求,充分融入科技创新模式,加强与各领域之间的密切合作,构建起更为完善的体育产业链,为广泛的体育参与者提供完善的体育支撑与服务,打造出一条具有发展活力的新途径。并且立足于体育产业化的形成,还能够有效帮助周边产业的发展,如建筑业、轻工业、服装业及餐饮业等,从而形成连锁效应,最终形成体育产业多元发展的结构,推动我国体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经济发展的方式

针对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的分析,结合全民健身的宗旨,我国应该在借鉴国外发展体育事业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体育事业战略规划、组织体系、资金分配和人才教育方面创新发展,才能为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发展方向等严格把关,通过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1制定完善的体育经济政策

据国家统计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体育经济消费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体育经济的总规模也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平均增速将达15%。在此背景下,体育经济的发展将更加需要依赖于体育经济政策的支持,通过经济政策的规范与促进,使体育经济能够始终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从历年的体育经济政策来看,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6年的《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的目标,2011年《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即达到15%的看平均涨幅,并在2025年推动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大关。2014年《善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2025年体育产业总值5万亿元,并制定了相应的体育改革计划,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优化产业化布局和改善产业结构。2016年的《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则进一步完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0年,全民体育参与人数应达到4.35亿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米,体育经济总规模达到3万亿,并将体育经济的总量设置为全民GDP的1%,同时加快体育服务的完善,占比应超过30%,体育消费的总额应超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5%。由此可知,体育经济环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结合于不再的实际与需求,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探索的过程。2017年是我国众多体育产业经济政策落地之年,伴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持续推进,我国体育经济也被纳入了深刻的规划之中。

3.2加快体育文化构建与资本融入

全民健身理念的提出使体育经济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层面,这对于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传统体育发展模式中,由于缺乏体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文化支撑,造成了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全民健身工程的全面引导下,应当加大核心理念的构建与完善,积极促进体育经济的资本融合,以进一步提升体育经济的市场份额,打造更加全面的体育经济模式。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体育文化。从客观而言,体育文化具有隐性的特征,但它对于体育经济的发展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依托成熟的体育文化,可以提升社会对于体育的认知程度,使社会大众自觉的参与入体育事业之中,让体育真正成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既帮助大众提升自我的身体素质,又带动社会体育经济的持续跃升,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这也更适合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资本的融入是体育经济发展的动能。2015年,中超电视版权高达80亿元,2016年苏宁体育集团以20.12亿元接手国米足球俱乐部等,这一系列体育新闻不仅打破了传统体育的禁锢,同样也开启了体育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社会资本的融入不仅成为了一种趋势,更直接影响着体育经济的走向。恒大地产为例,恒大进军中超后5年时间亏损10个亿,但这并没有停止其资本的脚步,2015年,恒大依托足球俱乐部的影响力,在房地产瓶颈时期依旧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其2015年的收益达到了1330亿,增幅达到了19.5%,创下了销售的成功案例。

3.3注重体育产业基础建设与保障

体育经济的发展必不是单一的发展模式,而是需要结合各领域的配合与支撑,在全民健身视域下的体育产业发展,更需要依托强大的基础支撑,夯实体育经济发展根基,从而在市场的变革与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保障。首先,要丰富体育基础活动,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是一具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不断利用体育赛事、活动及项目,对体育产业加以刺激与推动,从而快速的形成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立足于体育基础设施的保障,在全民健身的理念推动下,坚持“以人为本、多种经营”的市场策略,进一步明确体育产业发展目标,突出体育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融合,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利前提。其次,要完善体育产品布局,体育产品是体育经济形成的客观条件,以体育产品为核心的体育经济,将更能够体现市场发展的需求。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持续深入推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体育意识将得到增强,这也将吸引更多的体育参与者或者体育用品企业,共同参与到体育经济的发展与构建中。最后,要盘活体育市场需求,全民健身的出发点是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由国家体委会领导与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在全民健身不断推进的基础上,还承载着全民身体素质、体质与体育精神的重任,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方针之一。因此,它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吸引社会群众、组织与团体广泛的参与,以达到全民健身的根本目的。

4结语

总体而言,全民健身理念的提出不单是对体育模式的变革,更是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推动。就全民健身的内涵来看,全民健身就是要求体育锻炼常态化、普遍化、全民化。全民健身的发展背景下,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并扩大群众对体育用品的需求,继而推动体育产业的进步发展。现代化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互结合,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制定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继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性,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胜国,王凯珍,邰崇禧.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下体育消费观的时代意蕴及其实现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5).

[2]刘兰娟,司虎克,刘成.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动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3).

[3]钟秉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2015,35(11).

作者:孙进军 单位: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