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互联网技术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

互联网技术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3-06 00:27:00人气:375

摘要:互联网是时展的革命产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转型期间,互联网的发展与中国经济互动效能应该如何引导和调整,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提升速度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互联网技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出发点,阐述目前互联网技术与中国经济发展互动效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表现,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影响,探讨完善互联网与中国经济发展互动效能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信息化;中国经济;市场经济;互动效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有了长足的发展,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这也使得互联网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居民生活都带来较大的改善。互联网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了优越的信息平台,让经济交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并在扩大交易范围、减少交易成本的基础上,深化了社会分工、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作用已不可代替。探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互动效能,有助于发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策略;有助于提升和改善互联网技术,包括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有助于实现市场经济下经济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

1概念分析

1.1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开发建立的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应用三个方面[1]。硬件包括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软件包括搜索、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应用包括借助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际应用到决策上,辅助决策者作出决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硬件、软件和应用三者合一的过程,借助计算机和软件的支撑,以应用为最终发展目标,改变传统的决策、管理模式,追求稳健、高效、合理化。

1.2互动效能

互动效能,是以效能为主要目的,通过互动的方式实现[2]。效能是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在经济中的运用可以理解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某种水平或者期望达到某种经济水平。互动效能在经济发展上是指通过某种机制、形势、技术相互作用,实现相互促进发展,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

2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次革命,最大的影响是带来中国经济的转型战略变化。中国经济转型的发展战略,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总规划、总目标匹配,最终战略发展目标为: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变化,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平衡,以适宜的速度、适当的方式、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状态。总体的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包括:培育和健全企业创新机制。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生产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同时,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升抵消、降低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步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2006年1月的第17次《互联网统计报告》中,互联网技术逐渐覆盖了产品服务查询、工作信息查询、医疗健康查询和政府信息查询等范围[3]。2014年后互联网功能逐渐简化形式,信息含量逐渐增强,交流沟通逐渐依赖网络(微信、QQ、微博、电子邮件、论坛等),商务交易上缩短了信息交换的时间,电子商务成为商务交易的重要角色,丰富到了网上的购物、炒股、销售、推广、预定、物流等多个商务交易的环节,缩短了生产与销售的中间环节,加快了商品的流通和资金的运转速度。2015年后使用支付宝、微信钱包来实现收、发款行为的流行,让电子货币逐渐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商务交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力量。

3互联网技术与中国经济发展互动效能过程存在的问题

3.1互联网贸易重营销轻视产品长久质量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产品的宣传速度,扩大了营销的受众范围,不受时间、地点影响的企业产品和形象宣传营销充斥了网络,各个企业通过独具一格的营销方式获得更多的消费者青睐。如故事营销、“网红”营销等,逐渐不是单一地营销产品而营销,而是将产品渗透到营销策划案中,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欲。网络的商务交易撇开了提前验货的环节,消费者单纯从企业营销中展示的商品图片、商品细节、商品评价等获得信息并评判是否交易,企业为吸引更多消费者,常在网络营销的图片、视频、人物宣传上下功夫,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建设。从长远来说切断了互联网与企业产品的互动效能,降低了企业经济发展的效能,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3.2互联网技术区域和城乡发展实力差距大

互联网技术在经济上的应用,经济成本的投入不容小觑。我国互联网的覆盖面积在城镇、城乡上差距大,主要表现在应用深度和广度差异显著。城镇居民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高,互联网无论是技术还是硬件投资上都有所倾斜,城乡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坚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信息的传输流程长,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镇。

3.3互联网常态下中小企业发展压力大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要求企业在互联网营销、应用决策依据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市场走向,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和自身资源的限制,在互联网常态下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位置,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市场供求为主导,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中的资源占有率低,缺乏国家的有利政策引导。主要的表现是对互联网的利用率低,无法及时提高自身竞争力。

3.4互联网经济的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我国有近500万人从事互联网行业或者与互联网行业相关的技术、管理岗位,包括数据库建立、软件开发、运营维护、网络安全等[4]。在众多的互联网行业从业技术人员中,其中大多数仅仅充当了企业IT维护人员的角色。互联网经济下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专业操作系统人才缺乏等结构性矛盾逐渐突出,尤其是东西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够担任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品开发的高端人才、操作系统专业技术人才仍较为稀缺。

4完善互联网与中国经济发展互动效能的策略

4.1完善制度环境保证互联网健康发展

互联网与我国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并相互促进影响发展。为了增强互联网与我国经济的相互效能,达到良性的健康发展常态,我国应当成立互联网经济管理部门,加快出台互联网经济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如《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企业经济发展约束法规》《互联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政策指导意见》等,提出部分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政策引导。加强互联网经济运营的管理和约束性法律法规,如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为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等业务,行为涉及金融诈骗、恶意信贷金额超过5000元者进行拘留处罚。

4.2推进互联网普及提高基础建设的质量

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是实现信息传输的基础条件,互联网覆盖以信号传输、企业计算机使用范围、互联网操作人员三项条件满足后才能实现。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应该大力推进城乡地区的互联网覆盖面积,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互联网知识及运用的普及。开设城乡为单位的,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普及、安全使用教育活动,以18~35岁人群为教学主要引导者,普及城乡中年龄层次为35周岁以上人群。鼓励城乡建设互联网配送基地及网络,形成促进互联网经贸运转的物流系统,配合各类大、小货物的收发环节。定期开展基础设施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向通讯公司报销,集社会力量监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使用,对恶意破坏互联网设施的,政府应严格打击。

4.3加大政府扶植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

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引导下,民营企业的数量逐渐上升,良好的鼓励竞争的政策形成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国营、非公有制股份企业。互联网经济体制下为了确保各类型企业的良性竞争,政府应当进行企业互联网经营模式的扶持,保证市场多元化和确保灵活性。如开设特色乡镇的特色产业互联网经营扶持,在中西部省市挑选10个中小规模的企业,开展定向扶持,包括免费提供企业网站制作、推广企业产品,开设网络经营的信贷绿色通道等,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互联网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来源。按照每年每企业平均10万元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标准,按照45%~55%比例免除企业3年内经营所得税。政府牵头开展企业与学校合作,对部分有项目缺乏实施细则的企业,政府协助多方位筹集资金,以“企业孵化”、企业提前投资的名义将国内、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包括但不仅限于阿里巴巴、e-Bay、敦煌、百度等)引企业,并在当地高校设立“人才培养基地或实训基地”、创业科技园。

4.4重视人才培养,深化国际合作

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效能是显而易见的,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互联网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会刺激互联网金融、行业多元化,并会加速科技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互联网时代下的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企业是培养人才的主导,企业应当建立互联网人才的晋升渠道,设立人才的激励政策,帮助人才获得对企业的忠诚感。政府应当以市为单位,开设互联网人才的培训学校,以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划分培训的课程内容,中、高级按照培训课程的内容向人才收取60%~80%的费用,剩余部分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提供资金扶持。

5结语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达互联网的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效能,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强基础互联网设施的建设和为主,扩展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覆盖范围,以经济政策为契机定向扶持企业、培养互联网人才,实现两者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相互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德宝,范体军,刘小涛.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互动效能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6(08).

[2]张伟.互联网电视:互联网企业的“下一盘棋”[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06).

[3]范敏.动态环境下我国互联网企业竞争互动的回应行为类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王振华.我国互联网家装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王国强 中国联合网络有限公司安阳市分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