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影响

中国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影响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05 06:21:00人气:359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衡量人民币国际化有三方面的标准:第一,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达到一定的比重。

1.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

关于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的总额,可以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估计。首先,直接法的估计。李婧、管涛、何帆于2004年依据环亚经济数据公司2003年的数据估计,2002年因边境贸易和跨境旅游导致的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达1200亿元,考虑到地下经济、边民互市及统计误差等因素,估计实际的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在1200亿~1400亿元左右。姜波克对1993年~2003年十年间的人民币流出规模进行预测,认为到2003年人民币累计流出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调查课题组于2005年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末,人民币现金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滞留量大约为216亿元,全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出入的总量为7713亿元,净流出量为99亿元。姚晓东和孙钰于2010年依据2009年海关总署和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我国边疆贸易量、出境旅游出量(指亚洲部分)、平均境外消费量、港澳居民入境数量、平均携钞量等数据,可以大致估算出人民币境外滞留规模约为1050亿元,其中港澳地区约为800亿元,边境地区约为250亿元。其二,间接法估计。马荣华、饶晓辉在2006年运用1958-2005年的实际数据和扣除本地需求法,估算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从1997年开始的19亿元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311亿元左右。董继华在2008年运用1990-1998年的季度数据和扣除本地需求法,估算出人民币境外持有规模从1999年的80多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50多亿元。许珊珊在2011年的一篇文章中依据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建构估算模型,测算出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由1997年的187亿多元增长到2009年的4063亿元左右。分析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分别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估算,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结果,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人民币流入流进量、流通总额亦或是人民币境外滞留量,均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2.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方式不断增多,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流通分为出境和入境。首先,人民币出境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一是贸易出境,即边境贸易的进口以人民币支付。我国于2009年4月8日开启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试点,并于2010年6月22日扩大试点。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4月末,全国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10481亿元,而2011年前四月结算金额累计5382.28亿元,同比增长16.89倍。二是旅游、消费出境。近年来,国内出境旅游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到周边国家观光旅游者甚众,因而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的商店越来越多,可以兑换人民币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增多。三是投资出境。主要是以政府项目为基础的境外投资和私营企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均带动了人民币资本流出。四是货币互换途径。这主要是以亚洲国家为主,通过货币互换以应对金融危机,其中部分货币互换是人民币与国外货币的互换。五是非法渠道出境(走私、交易、地摊银行等)。另外,人民币入境的主要方式也有如下五种:一是贸易入境,即边境贸易支付流回境内。二是消费入境,指入境旅游、探亲带动的人民币资本流动。三是银行信用渠道入境主要包括境外居民直接在我国口岸金融机构存入人民币和外方银行将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转存至我国境内银行。四是投资入境,即境外居民到境内购买资产、直接投资等。五是走私入境。

3.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分为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使用,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老挝、缅甸和越南等西南边境国家,同时还有中亚五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等西北地区国家,俄罗斯和朝鲜、蒙古等东北地区国家。其中,中国香港是人民币流通量最大的地区。在香港,人民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2011年上半年,经过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的金额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是2010年全年的2.16倍。平均每个月的结算额也由2010年下半年的570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35%至2011年1月至6月的1340亿元人民币。6月份单月的贸易结算额更是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相比5月份,单月增加了34%。此外,经过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占内地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的比例,也由2010年得73%上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超过80%。显示出香港依然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最重要平台。另外,在中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部分发达国家里人民币也已经开始使用。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处于由周边化向区域化发展的阶段,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流通范围、规模和程度。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还需要从亚洲区域的主导货币进一步拓展,发展为全球性的国际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将给我国带来的利益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本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重要体现,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际铸币税收入规模扩大

在现代货币制度下,铸币税并不是税收体系下的一个税种,而是指发行者凭借其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货币面值大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即货币发行带来的收入。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可以获得丰厚的铸币税收入。同样,国际铸币税收入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之后的最大收益。发行国际货币便可以从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而且这种收益是无成本的。因此,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计价和支付货币,甚至成为储备货币后,我国将获得高额的铸币税税收。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国际铸币税收入将会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2.节省外汇储备,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贸易成本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美元资产,无论是美国国债价值下跌还是美元汇率大幅贬值,都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之一,其自身既是一种计价货币又是一种储备货币,减少外汇储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外汇储备过多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助于内外均衡。与此同时,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这些都会因外币汇价动荡而产生巨大的风险,汇价的波动会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可以减少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可以用本国货币进行对外贸易和投资,企业能够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能够降低贸易成本,推动和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

3、优化世界货币结构,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二战之后,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霸主,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了很大比例,其中,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了60%以上,在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中占比更是超过70%。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在币种上分散各国储备的风险,且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权利,起到维护国际国币体系稳定和公正的巨大作用。各国储备中多了人民币这一选择,将大大有利于持有过财富的稳定,减少以往面对美元大幅贬值造成的财富缩水却束手无策的无奈。

4.促进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市场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存在诸多问题,金融创新滞后于实体经济,创新不足问题突出。反观欧美发达国家,其金融市场不断推陈出新,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结构性产品层出不穷,且其金融体制相对健全和完善。这些都与美元、欧元在国际上的巨大话语权密不可分。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推动我国金融不断完善,金融衍生品不断更新,有利于分散并降低风险,增强市场流动性,丰富市场投资品种,增加投资。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相关问题

目前人民币处于从周边化向区域化过渡的发展阶段,未来还将从区域化走向全球化。然而人民币区域化和全球化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1.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

目前,央行通过收放银根就可以相对有效地调控市场流动性以及与流动性关联的一系列资产和投资问题。而一旦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由于来自国际的需求导致面临的货币需求函数更复杂,货币操作思路就将由中国境内从上到下的线性系统转变为遍布全球和央行联动的网状系统。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以及各种市场信号检测的滞后性,将使确定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技术难题。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这将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2.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减弱,加大国内金融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性

过去20年中,国际金融交易的猛增使各国中央银行更难以应付,导致相关国家不得不放弃金融全球化的利益,通过实施资本项目的管制来控制资本流动。实行浮动汇率制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国家在利用世界储蓄资源时处于不利地位。一国实施浮动汇率制,虽能控制短期利率,但货币国际化使得汇率对利率的影响更为明显,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的受到来自汇率变化的影响。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

3.国际投机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加重

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必然更为密切,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无论是97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当前仍未烟消云散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相对稳定的经济和金融正是得益于其相对封闭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以及对外汇的严格管制。一旦开放金融市场,外部“热钱”必然会大量流入。因此,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之后,很可能成为一种金融危机的传导工具,降低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4.出口企业面临考验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飞速的发展得益于高额的出口。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将进一步增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以后,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当前用美元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就削弱了其价格上的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不变,就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就不可避免的对出口企业造成冲击。

四、结论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仍处于从周边化向区域化发展的阶段,距离国际化程度依然有较大差距。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总量的增大,金融体制将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不断推进。面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及时采取妥善的方法予以应对。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整体利益远远大于弊端。我国必须有计划地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渐进过程。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