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全球经济环境下的中国艺术设计

全球经济环境下的中国艺术设计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28 22:18:00人气:488

本文作者:王静 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1.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向商业转化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是评价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设计是这一创新的重要体现。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是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设计的基本作用可以归纳为向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使用价值和向固定实体提供竞争力。产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乃是许多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者持有的普遍观点。文化是设计界倍受瞩目的话题,设计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造物之中,并通过造物活动来具体设计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文化的载体,设计在为人们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由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紧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接触更为频繁,随之求得了解的意愿也比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强烈。同时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无法避免就是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尤其是中国这么一个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家,更不可避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中的矛盾。所以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在设计中发挥中国文化的特色显得尤其重要。

2.在全球经济环境下的中国艺术设计

2.1关于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和人民生活、社会生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合作的重要联系环节,它与产品的研发、企业创新、销售等环节密切相关[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起,社会的科学化、技术化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和科学技术以渐进,甚至是惊人的速度飞快发展,传统的手工艺术和传统美学理念被工业社会和新技术变革所打破,设计不得不接受工业和新技术的洗礼,产生了多样的设计形式和风格。随着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提升,现代艺术设计风格、功能、形式日新月异,产品的更新淘汰加速了对艺术设计的需求,设计刺激着消费市场,形成循环往复,艺术设计成为一种竞争的重要手段。

2.2中国文化与全球经济

中国文化与全球经济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二者之间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发达的全球经济必然需要先进的地区文化与之相呼应。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同时它也是推进人类文明的巨大动力。中国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步伐,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先进的区域文化必然会提高该区域的综合能力水平,必将有利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经济与文化构成了和谐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元素,经济的文化和文化的经济化是中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区域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所以中国文化形象集中体现出了一个富有文化的文明中国。中国悠久的文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特有的形象,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外资引进的能力。其次,区域内人们人文观念及自身素质也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再次,中国富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经济资源,把中国文化转化为产业,将会很大程度地促进中国经济的进步。

2.3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向往美好、追求光明的精神沉淀,是一个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生命线。而在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也得以充分的体现,例如在中国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的设计作品中,他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非常注重延续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脉,他挖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巧妙的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使用中国传统水墨与现代几何形体产生独特的韵律,创造出了极具中国精神和现代感极强的优秀作品。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文化的积淀和这个国家主要民族心理的共性。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大量西方的设计观念、设计作品出现我们的身边,有一部分人一味的推崇西方现代的设计流派,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漠视了本土文化的资源,只去做一些形式上的拼凑、挪用甚至抄袭,使我们的设计丧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个性和内涵。这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是有害而无益的。艺术设计的国际化不等于欧美化。它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任何一种所谓的“国际化”的艺术设计,都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土壤和根基。所谓“民族性”是指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设计者应有意识地挖掘民族文化的精华,应将民族文化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上,以全球的视角来俯视民族文化,这样才能设计出为全球所认同的精品来。“民族性”是艺术设计的灵魂,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超越。没有民族灵魂的设计作品最终是无法矗立于世界设计之林的,大民族才是真正的国际化[2]。

3.全球经济文化环境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3.1设计风格形成多样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紧密地结合在―起,社会的科学化技术化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也不断扩大。这种风格的一种倾向,即是以民族、民间的元素与现代设计在冲突中合为一体,以产生感观的刺激。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基础下,工业和科学技术以渐进的甚至惊人的突变速度发展,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和艺术美学理念被工业社会和技术变革所打破,设计不得不接受工业和技术的洗礼,产生了多样的设计风格[3]。设计师们也被科技进步带来的崭新的未来景象所打动,这种对技术的新态度促使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采用,也使设计从科学中吸取了营养得到了动力。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充实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也使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设计风格的多样化表现有设计师的风格、设计作品的风格、设计流派的风格、地区设计的风格等方面。每个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提高等因素而改变的。

3.2构建本土化的设计语言

首先,“本土化”设计语言的建设,应该把对西方大师的理论在我们自身表达习惯的基础上和适用性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该由本土的语言、生存状态中发现西方设计理论的盲点,在西方理论与本土艺术的裂痕与差异间发现新的问题。这我们可以称之为“质疑策略”,也就是通过对西方理论与本土语言之间无法契合的差异的识别与分析,找出西方设计理论作为一种文化上的局限,找出它背后依据的意识形态的症结。其次,我们应该把“本土语言”设计理论的创造看做一项迫切的工作,也就是在对第一世界质疑的基础上,运用本土的新理论创造去理解艺术设计。它不是一种绝对的、替代性的新理论,也不是要“消灭”或“取代”西方的理论,而是一种理论的完善。它是在对第一世界声音的质疑和反思的基础上,重新把理论的东西置于本土文化之中,把来自于本文化语言的特征与新经验中的契机以及有生命力的点加以扩大和升华[4]。

在全球经济社会里有经济的文化,美国、日本对外扩张的表面现象是经济扩张,但实质上却是文化上的扩张。所以我们所讲的设计本土化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生搬套用,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的融入。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成功,在已有的现代先进技术下,仍将近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建筑园林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之中,体现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精神。我国的设计发展很慢,这就要求我国的设计师在现代中西相容的设计中,尽可能的将中国文化精髓注入到我们的设计中。只要我们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世界进步的便不会将我们弃之门外。

4.建立中国艺术设计在全球经济文化环境下的特色

社会的变革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可以直言的说,我们的生活被西化了,但有些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却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顽强的保留着它们的本质特征。在设计的许多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为中国的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养分:在构思上,中国传统美学讲求“以一当十”、“以少用多”虽简却表现出极其吸引人的意境;在构图上,讲究“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中国画在表现时,背景常有不着一笔却意境悠远;在布局上,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规律,我国篆刻书法及绘画艺术中都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法则,疏与密,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常常见到;在造型上,讲究形神兼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夸张形象,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炼,目的在于对于精神的追求、对于启示的探索[5]。设计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了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与经济实践。通过加强设计师、企业、学校、权威专家与其它政策决策者之间的合作,设计必将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社会的进步不会抛弃传统文化,反而更会是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而产生新的内涵。

5.结束语

让我们的艺术设计者从传统艺术中体会设计元素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找到地方文化内涵与自我个性之间的结合点。另外,艺术设计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同时,丰富设计者的知识结构,还必须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用人文环境来塑造设计者的人文气质与艺术品格。其实这也是培养设计师不同人文气质的一个重要手段。艺术设计的实践智慧在于适应并超越对全球经济文化路径的依赖,注重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始终考虑如何与全球经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引领而非冲突的方式寻求艺术设计的支持发展与实现空间,注重适应,坚持创新。艺术设计应该立足地方,在全球经济文化环境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设计发展模式,为我国社会市场需求培养更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人才。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