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论文
一、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突出问题
1.依赖资源性投入,创新性产出不足
中国经济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依赖资源性投入,可以说是砸锅卖铁,经济发展没有可持续性,一旦资源消耗光,经济的发展就会停滞,就会陷入发展、资源和环境的恶性循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产业特色,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只会造成污染、经济效益低下、经济发展随着资源的开采呈现波动性的曲线。
2.政府公债增长太快
中国2011年底中央政府国债为6.75万亿元,加上地方政府债务10.7万亿,总计17.5万亿的政府公债,2011年度中国GDP为47.2万亿元,负债率为37.1%。[2]政府的公共债务最近几年增加比较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税收增加率较大,如果公共债务增加过快,今后经济发展处于平台期就缺乏相应的财政手段。中国60岁以上的居民已经超过10%,中国未富先老,所以公共债务应当控制合理的水平,为未来的经济调控留下一个空间。
3.能源和原材料风险
中国对石油的外部依存度已经超过50%,这对中国来说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经济发展风险,因为政局不稳定和不可抗力的影响,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除了石油,其他原材料的外部依存度也不可小视,例如:铜、铅、锌、铁矿石等,这些已经成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坎,不排除产生经济讹诈的可能。11.环境问题突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环境的恶化。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直接影响了气候,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对生态平衡产生了巨大效益。中国的水质污染、土壤、大气等污染也相对比较严重,这些直接影响了公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初衷。
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思路
1.推进产业升级
鉴于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产业升级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产业素质进行更加有效的整合,实现劳动效率的提高,最终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产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再走粗放型经营模式,而是节约型发展道路。只有这个思路才能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发展,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的提升的和谐。
2.调整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调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模板,是中国的自身创造,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一个论证的过程。经济政策调整的第一个是中国的财政政策,我们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调整,可以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为中国的老龄化和经济成熟期早作打算。其次,我们要建立中国的创新政策机制,主要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政府在这方面的力度要足;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保护还不够,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利用,利用政策机制鼓励人们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做好政策基石。第三,强化改革,让民营资本进入服务型领域,除了特殊的行业外,让很多垄断性行业变成竞争性行业,不要政府的干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3.合理安排产业布局
中国的产业布局就是一头沉,即东重西轻,这是中国的地形决定的,但是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如此之大,造成了中国物流成本、员工流动成本的居高不下,所以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对降低中国企业的经营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优惠的政策是必须的,但是要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联系,不要大开发变成了大破坏、大毁灭,所以还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安排产业布局要和户籍的改革同步,因为户籍是中国特色的管理手段,它最直接的后果是牵制了人们迁移的流动性和随意性,但是合理安排产业布局要求我们也要合理安排人口的流动性,不适宜人居的地方就不要居住,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使得人口分布和产业分布相一致。
4.建立生态经济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本来就不好,沙漠、荒漠、青藏高原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能够供人们生存居住的空间只有国土面积的50%左右。如果发展过程中毁坏了中国的环境,对中国来说是得不偿失。建立与环境友好的经济对中国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在产业结构和环境中有一个合理的平衡,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能源,节约用水,降低污染。使得经济的发展与环境友好、协调。首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机制,就是前面所说的产业升级机制;其次,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上进行一个合理的调整,鼓励企业采用生态经济模式。最后,进行舆论宣传,让生态经济成为人们的愿望和思路,使得生态经济成为一种制度经济模式。
5.经济增长趋于合理
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有着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一直有“保8”的习惯和传统,但是经济增长的成果,普通人能够享受的究竟有多少?而且经济增长的过度功利化造成了一系列后果:通货膨胀加剧、收入分配差异太大等社会矛盾,所以经济发展速度应当以理性的方式进行。中国经济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二,要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现实,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人均GDP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我们对经济发展不要抱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不要拔苗助长,要让公民在经济发展中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政府不要与民争利,要藏富于民。经济增长速度应该让人们的就业率得到提升,让社会更加和谐。
6.制定扩大居民消费战略
中国公民可能是世界上最喜欢储蓄的民族,但是在中国,经济严重依赖投资是不争的事实,消费的比重太小,所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须提高GDP中消费的比重,让人们收入提高、消费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中国人不愿消费有历史传统,但是也有现实国情,因为人们对生活有一种不安全感,所以要扩大居民消费,除了增加收入和减税之外,更重要的福利制度的健全,让人们没有后顾之忧,更加放心的消费。同时,我们要更加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让人们在市场经济中有一种安全感,工作和收入有了相对的保证性,人们才可能放心消费。
7.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高低与否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成熟经济体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2/3,中国仅仅占到40%,这里面的差距比较大,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需要努力,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主观的原因,因为中国的服务业是垄断性质,例如:银行、电信等行业,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深化改革,让民营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深化竞争,进而促进发展,为消费者带来福利和价值增值。首先要改革是金融行业,金融业是产业的基础,金融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垄断性行业,只有100多家银行,而美国就有1万多家银行,因此美国的金融服务业服务质量较高,所以要深化金融领域的管制。其次要理顺交通、物流、通讯等行业,为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硬环境。第三,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制度,让人们享受服务的时候有法可依。第四,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服务外包的机会,开拓服务贸易,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机。
8.强化公务员管理,遏制腐败
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要想实现高速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对国家行政管理层面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革,因为政治层面比经济层面更加复杂,所以需要我们的决策层考虑得更加全面和理性。中国国家管理体制的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效率和腐败。效率就是政府的服务能力和办事过程,是实现服务性政府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公务员体系最致命的弱点就是腐败问题,因为我们缺乏监督体系,没有社会监督,只有法律监督,监督的层次很单薄。现阶段腐败不仅是政府官员腐败,还有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以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强化教育,树立社会信用,让公民生活在希望之中,而非金钱和物质欲望之中。其次,要对社会的精神文明进行一个梳理,因为改革的目的不是让人民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让每个公民都有幸福感。第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监督体系,监督公务员队伍的服务效率和腐败问题,充分发挥舆论的效力,让社会监督成为一种有力武器;第四,出台更为严厉的法律,用重典遏制腐败,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政策,让社会权利的拥有者犯罪的成本很高。
作者:钟新周 单位:攀枝花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