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把生动形象的事例拿到课堂上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本文先简述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然后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应用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经济学基础;应用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现状
(一)课程知识点多且抽象,与学生接受能力不相适应
《经济学基础》这门课中有很多的公式、模型和图表,对学生的数学推理、逻辑思维、理解和思辨能力要求较高,这些要求与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水平是有差距的,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数理基础差,另一方面,经济学课程起源于西方,运用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再加上它偏重于理论分析,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
(二)教学过程僵化,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环节缺乏
在高职经济学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且教学中只注重公式和模型的推导。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对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另外,这门课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很少,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缺乏真正适合高职阶段经济学教学的教材
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采用的《经济学基础》教材基本承袭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框架结构,前者只是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压缩删减,内容的技术性和理论性很强,保留的部分也未针对高职学生薄弱的数理基础进行改编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另外,教材内容很少结合案例,即便有案例,所用案例也很陈旧极少更新,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不紧密。
二、案例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源于身边或社会的事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原理说明道理,从而给学生以启发。案例教学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推广应用历史,它对促进我国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1)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出特定的案例,引导学生投入到对案例的分析思考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2)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在案例教学中,面对案例,老师预先不告诉学生该如何做,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寻找思路。(3)案例教学法具备生动形象、多样化、生活化的特点。教学中所用的案例皆来自社会或学生身边,它们具体形象、丰富多彩,因而贴近学生生活,较易引起学生兴趣。同时,这些案例将呆板的原理运用于生活实际,实现了教学目标。(4)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一改老师“满堂灌”、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的做法,可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三、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经济学本身的知识充满了原理、模型和图表,如果一味地、静态地向学生灌输,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案例教学把刻板的经济学概念和原理与生动、形象、具体的案例相结合,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学基础这门课不仅仅是要学生记住几个概念,会解几道计算题,而是要教会学生把经济学原理和知识(或经济学思维)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突出的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在实际运用中案例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分小组完成,前者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案例教学具有高效性
传统教学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往往只是部分接受了教师传授的内容。案例教学把案例摆在学生面前,学生要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案例回答问题,首先必须对那些经济学概念和原理要快速熟悉,其次,学生将这些概念和原理运用去分析问题,也加强了对这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四)有助于实现多角度的评价
案例教学不是仅靠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分析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案例教学的这种特点有助于教师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
四、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根据教学环节划分,案例教学法应用案例可分为:
(一)引导案例
在讲授新的一节内容前,教师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某个案例,以此来引出要讲授的知识点。由于所选案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的授课方式通常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经济学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因此,水对人类来说,其价值非常之高。但是,市场上水的价格却非常低。相反,钻石对于人类的生存却没有任何价值,既不能御寒,也不能果腹,然而其市场上的售卖价格却非常高。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钻石与水的著名悖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个问题会引起很多学生的共鸣和困惑,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解说我们可以通过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学习来解开这个谜团,从而开始讲课。
(二)讨论案例
此类案例是教师在讲完某个经济学知识点后给出一个经济事件案例,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来分析其中隐含的经济学原理,并结合该经济事件讲出其发生的理由。具体应用时教师可将班上学生分组,按小组进行讨论、磋商,得出结论,再由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这一类案例的应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它既可使学生积极思考,又可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完弹性理论这一节后,教师可给出“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个案例是说某商家打出广告“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意思是,如果你买安全帽时交一顶旧安全帽的话,当场退二成的价格;如果直接买新帽,则只能按原定价购买。如果学生们认为这是因为店家加入了什么基金会或是店家和供帽厂家有什么协定,回收旧安全帽可以让店家回收一些成本,因此拿旧帽来才有二折的优惠呢,那么教师可以点评说他们想错了。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但凡这种以旧换新的促销活动主要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而采取的区别定价方法。待学生代表总结发言完毕后,教师可以给出答案:店家以顾客是否拿旧安全帽,来区别顾客的需求弹性。
(三)课后思考案例
教师可在课后布置一些思考案例,这类案例主要是让学生自我研究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巩固和加深对于所学经济学理论的记忆。例如,在讲授完供给予需求均衡理论及其应用这一节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案例思考题(可以作为课后作业):政府打击毒贩、销毁的行动,是提高还是降低了与相关的犯罪率?怎样减少犯罪?
五、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选择案例
对于高职《经济学基础》案例教学中选取的案例应符合以下几条标准:(1)针对性。挑选的案例要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经济学理论。(2)现实性。挑选的案例最好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或是学生的身边事、眼前事。(3)趣味性。挑选的案例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或共鸣。
(二)提高组织案例教学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熟悉与案例相关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要能根据案例不断地进行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并参与讨论。教师要做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应肯定学生提出的有新意的、符合逻辑的见解,不全部否定有偏差的观点,而是对其进行纠正。要控制好案例教学的节奏,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意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机融合
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案例教学不能脱离理论教学,在《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不能一味讲授理论,忽略让学生进行思考,也不能“唯案例是从”,因为不是所有的经济学知识点都能套上案例进行讲解的。
【参考文献】
[1]尹玉婷.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纳税,2019(11):130.
[2]何克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1):219+221.
[3]黄博文.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推销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1):329-330.
作者:蒋伽丹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