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企业的逆向物流管理
[摘要]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所有企业亟待需求的优化措施,但是在管理模式的转化上势必要遵循客观的生产资源分配条件。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中企业选择逆向物流的作业模式,并针对物流成本、仓储成本、人力成本进行介绍。总结了自营管理模式、外包管理模式、联合管理模式的优势利弊。进而提出循环经济企业逆向物流改进策略建议: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逆向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效果。进而达到支持循环经济稳步运行的最佳状态,并发挥出逆向物流的管理优势。
[关键词]循环经济;逆向物流;经济利益导向;供应链管理模式
循环经济的优势在于对废弃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社会资源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化目标。而在循环经济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逆向物流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从资源整合效果分析,如果逆向物流成本超过了资源回收的实际效益,也会严重制约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企业逆向物流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现做如下分析。
1循环经济企业逆向物流现状分析
1.1循环经济企业内涵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从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农业体系、服务业体系以及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四大方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众多涉及废旧材料回收利用、水资源循环处理的相关企业在政策支持的助力下快速发展。其中,在废弃电子或电器等资源处理领域,格林美、东江环保、怡球资源等企业是典型代表,主要通过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创造废弃电子产品的经济效益。而在农业方面,万福生科、龙力生物等上市企业的资源回收效率也得到了业界一致认可。主要以玉米芯或农业生产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功能糖或淀粉以及淀粉糖等产品,完成经济循环再利用的整体规划。
1.2循环经济企业逆向物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多数循环经济企业在基本效益上保持了长期发展的优势,但是无法避免由于逆向物流经济成本问题,造成利益链条受损的不利局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目前印发的《2016年度物流企业负担及营商情况调查报告》提出,企业用工成本、仓库租金、用地价格是影响企业逆向物流成本的客观因素。企业逆向物流运输环节增加了用工成本,已经占主营业务成本的25%,企业用工成本环比增加17%,增幅超过3个百分点。企业回收资源时存储产品的用地价格仍然持续上升,一线城市达到100万元至150万元/亩,二线城市上升到50万元至70万元/亩,三线城市也提高到15万元至20万元/亩。而且在仓库租金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逆向物流成本与日俱增。一线城市日租金超过1.9元/平方米•天,二线城市平均达到1.1元/平方米•天,三线城市也增幅到0.8元/平方米•天。因此,相关物流成本增加,也造成了逆向物流管理的制约性,无法真正支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管理在无法评估和有效控制仓储成本时,选择了外包服务或联合管理模式,从而降低自营逆向物流的管理成本。
2循环经济企业逆向物流分析
循环经济是支持资源利用的最佳模式,然而逆向物流成本激增严重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其制约力也体现在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模式中,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其受到的影响力也略有差异。假设企业主运营逆向物流,这样的物流成本则由自身承担。假设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这样的成本制约则转嫁到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假设多方联合管理,则可以平摊逆向物流管理费用。但是其中的利弊分析也需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考量,任何一种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的优缺点都是影响企业循环效益的制约因素,因此本文针对三种逆向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如下分析:
2.1企业逆向物流自营管理模式
企业逆向物流自营管理模式中,生产型企业全权负责自身的资源回收事宜,在中间商负责回收部分资源并存储之后,生产商在供应新产品时将回收资源带回厂家。这样的方式可以将运输成本有效地控制在产品物流转化的经济效益中,而中间商与企业形成了相互服务的优化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管理职能的优化分配。但是在实际配送环节上,企业完全承担了回收资源的运输服务,其回收资源的可利用率与再造生产能力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回收标准犹未可知。假设自负盈亏的模式并未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其逆向物流自营管理模式也会受到发展阻碍,甚至瓦解在过高的物流配送成本中,因此无法独立支撑资源回收的经济成本。
2.2企业逆向物流外包管理模式
循环经济是利用原有资源达到资源整合的最佳状态,而在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中,采取企业逆向物流外包管理模式,是将回收资源的相关事宜全权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其上游生产厂家与中间商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了资源回收链条,进而构造了整体的循环系统。在其循环系统中,从原料到产品,从废弃物再转向原料的循环过程,完成了对于废弃资源的最大利用率,从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最终目标。那么生产型企业可以视为原料的生产型企业,而主要包括产品包装、产品耗材等以生产类型为主的企业类型。而在整体产业链条中,能够完成循环系统的载体则是物流企业。由于从消费地返回生产地的循环机制中,生产型企业无法主动完成回收产品的运输环节,而需要借助物流企业辅助回收事宜,从而达到节约运输成本的目标。因此,物流企业相当于在循环经济链条中完成的运输回收载体的重要作用。但是仅仅依靠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同创设循环经济链条尚且缺乏信息对接,其中主要因素在于回收废弃产品的相关信息无法从消费者与生产商之间进行有效对接,需要中间运营商企业的信息支持。因此,生产型企业、中间商企业、物流企业共同架构了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而物流企业则受到生产型企业与中间商企业的共同管理,在整体逆向物流体系中属于被管理阶层。如果中间运输环节出现任何运输问题或质量问题,需要由物流企业全权负责。生产型企业与中间商企业的连带责任有所弱化,而物流企业的责任权重过高,也融入形成入不敷出的困境。同时,中间商企业从回收资源中并未得到经济利益,显然并不会针对其经济效益的产量或质量负责。但是生产型企业在回收资源中的经济利益也相对有限,无法付出更高的回收条件,保护物流外包服务的客体利益。那么在企业逆向物流外包管理模式中,显然缺乏一定的经济效益驱动力,严重制约了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
2.3企业逆向物流联合管理模式
企业逆向物流联合管理模式,是通过两家生产型企业甚至更多的生产型企业共同管理回收资源,这样的方式较自营管理与外包服务管理更加具备运输资源整合效益。基于循环经济企业对于逆向物流体系的全面发展,是促进产业链条的有效推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发现,多方企业逆向物流的整体构架仍然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此前,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位于广西省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示范区内以华润电力、华润雪花和华润水泥为核心形成了电子、再生生物、现代农业、物流的循环产业链。运营期每年废水处理复用263万吨,节能降耗计标煤29万吨,每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73万吨、降低二氧化硫排放6万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4250吨,每年综合利用粉煤灰92万吨、石膏44万吨、炉渣10万吨,每年产生循环经济效益1.94亿元。从经济效益分析,其实现的经济效益无可估量。但是其中也显现出逆向物流体系欠佳的不利因素。由于华润雪花和华润水泥两家企业对于逆向物流配送环节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得已转换为单方自主回收,其回收量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全权辅助期间,中间环节损耗较大。而华润电力企业再向两家企业提供电力输出时,也会着重考量其经济回收效益的占比。如果三家企业并未达成逆向物流的共识,其生产规划中对于可回收资源的利用率显然也无法得到实际满足。因此,目前三家企业构造的整体逆向物流体系,并未达到100%的实际回收率,仅为三方产能过剩的部分资源利用。
3循环经济企业逆向物流改进策略建议
3.1经济利益导向为根本
经济利益是驱动企业全面转向循环经济的根本,假设企业无法在逆向物流体系的建设中获得足够的成本支持,很难维持企业的长效运行机制。而在逆向物流成本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也需要全面衡量多方利益的价值分界。企业自主管理的逆向物流体系中,对于用工成本的核实需要进一步精准化,秉承其多重核算的基本原则,才能维系逆向物流成本的优化配置。而针对企业逆向物流外包管理模式而言,保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维持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适当采取共同分担逆向物流成本的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善逆向物流运输的多项细节分工与优化,进而保持运输成本与运输质量的平衡发展。除此之外,企业逆向物流联合管理模式中,多方利益的最终平衡点,应当以各自所得资源为分界,成本划分与资源获取的平衡,将是维系逆向物流联合管理模式的重要原则。为此,单独管理中进一步核实用工成本为基本原则,外包管理中则需要扶持物流企业平摊运营成本作为发展原则,而多方联合管理则需要以各自利益比重为分界,才能最终促进循环经济企业逆向物流体系的优化配置。
3.2逆向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循环经济企业在整体经济链条中处于逆向物流的主控位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资源整合效果,也需要由企业自身完善执行效力。建立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是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中激发多方参与主动性的必要条件。完善该系统则需要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联合管理企业有效配合,进而达到资源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在这样的管理系统中,多方利益处于共同进退的利益分割点,并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巩固体系,更加容易完成推动供应链不断完善的积极效果。
3.3优化逆向物流的信息管理
在循环经济企业的逆向物流管理模式中,对于中间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效果,并非只有管理制度是能够促进其管理效能提升的唯一措施。其中对于信息管理的优化配置,也是促进多方合作的必要基础。假设回收资源信息被中间商所占据,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并未得到相关信息的有力支持,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资源回收效果。为此,必须建立多方信息的资源优化,才能推动逆向物流模式的资源优势得到有效整合或再次分配。那么在优化逆向物流的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回收资源的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其次,需要将次信息首先返回生产企业,由企业定夺可利用价值的回收分类。再次,企业决策的回收信息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配送内容,从而降低无效运输的成本累积。最后,由生产企业、中间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完善逆向物流的配送信息,以便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绝对优势。
3.4研发新型的逆向物流技术
废旧产品在回收过程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资源转化率,是降低逆向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为此,进一步研发新型的逆向物流技术也是当前改进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的重点要务。因此,也需要从计算机计算、互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中开发出全新的资源信息整合模式。保证资源回收在配送环节上的实时对接,才能真正降低逆向物流成本的不利影响。例如,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可以共同研发,可以利用资源的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将企业可利用资源进行信息编码,然后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条形码传递回收信息,从而在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回收资源的追踪与管理服务,以便降低逆向物流的管理时间,并提高实质性的管理效率与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逆向物流管理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就受到了制约。为此本文以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作为分析方向,指明自营、外包、联合管理模式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通过分析循环经济企业逆向物流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四项优化措施。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逆向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效果。进而达到支持循环经济稳步运行的最佳状态,并发挥出逆向物流的管理优势。
[参考文献]
[1]方智勇.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汽车行业逆向物流发展分析――以武汉汽车行业逆向物流为例[J].中国商论,2016(36).
[2]余滢.循环经济条件下我国逆向物流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7(01).
[3]王雪,刘丹.基于循环经济的乌鲁木齐市餐厨垃圾逆向物流系统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03).
[4]王进,杨开红,常彦君.循环经济理念下逆向物流的价值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02).
[5]李莉,车静,关宇航.我国汽车制造业绿色逆向物流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循环经济3R原则[J].物流技术,2010(13).
袁雪妃 徐天娇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财经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