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循环经济论文 >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稻谷加工园区规划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稻谷加工园区规划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25 18:46:00人气:361

摘要:综合型稻谷加工园区往往集原粮烘干仓储、稻谷加工、副产品利用、主食加工于一体,作为在农业粮食领域发展应用循环经济的载体,具有其独特的基础优势,因此,在园区规划建设初期,应用循环经济理论,探讨涵盖稻谷加工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将会大大提升园区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工程设计实际,针对目前国内综合稻谷加工园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为稻谷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综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循环经济;稻谷加工;规划设计

1我国稻谷生产与加工园区建设概况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而稻谷一直是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都处于主导地位[2]。2017年我国稻谷产量达20855.98万t,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2亿t以上。全国稻谷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稳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全国65%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年消费大米均在1.4亿t以上,随着人民消费层次及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对大米主食的追求必将发生由“量”到“质”转变,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我国发展综合型稻谷加工园区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3]。目前经过近10余年发展,单一的大米加工企业全国已经趋于饱和,新建大型大米加工企业均以综合性稻谷加工园区为主,以产粮大省黑龙江为例,目前已有20余个综合稻谷加工园区建成运行。全国范围内,以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等大型粮油集团为代表的综合性稻谷加工园区在全国主要稻谷产区均有分布,但因为缺少整体系统规划,生产运行存在了若干问题,其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均有待提高。未来,通过循环经济理论持续应用,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技术创新为驱动,真正将稻谷加工过程中的产物吃干榨净,做到物尽其用,对于增加企业收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打造美丽宜居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都将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循环经济理论综述、现有综合稻谷加工园区规划现状及分析、某典型稻谷综合加工园区案例分享三大部分进行论述,以期对未来综合性稻谷加工园区的建设有所借鉴。

2循环经济理论

2.1循环经济的发展背景

循环经济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得到了理论经济界和政治界的高度重视,并由一种理论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核心理念是资源高效利用[1]。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指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经过近15年的发展试点,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均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各行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当前,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循环发展已经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提高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2发展循环经济是新时代稻谷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充分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发展米糠、碎米等副产物资源的食品化利用,至“十三五”末,米糠综合利用率达到50%,加快推进粮食资源全值利用,依托大型企业大力发展米糠制油和米糠多糖类活性物质,利用碎米等副产品加工米粉、米线、高品质大米蛋白、高纯度大米淀粉等食品及原料。以上要求,正是推动循环经济理论在稻谷加工行业应用的有益推手,发挥产业链优势,物流集群优势,化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因此,建立综合型稻谷加工园区正是粮食行业践行应用循环经济理论的有益探索,对于稻谷加工业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将循环经济理论从宏观经济层面发展到单一企业的微观层面,提升企业综合效益,引导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均大有裨益。

3现有稻谷综合加工园区规划现状及分析

循环经济应用在稻谷加工领域,即应用全产业链的思维,力争在同一园区内实现对加工产物的综合利用,做到产业循环,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提升稻谷利用价值,提升企业效益,当前,主要稻谷主产区均建立了部分综合型稻谷综合加工园区,但经实际调研分析,均存在以下若干问题。

3.1重视加工环节,轻视种植环节

传统的综合性稻谷加工园区仅从原粮入库开始,忽略前期种植环节,造成优质大米品种混乱,品牌价值不足。稻谷加工的全产业链应从优质稻种选育开始,经历稻谷种植、烘干、收储、加工、贸易、品牌、配送等诸多环节,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体格局,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通达顺畅。目前,综合型稻谷加工园区建设应紧紧围绕推进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产区特色优质稻米为主导产业,通过加工园区建设逐步引导集聚金融资本,实现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的跨界配置,建设规模化优质稻谷种养基地,发展加工和流通,开展品牌创建与营销,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和深度融合、最终实现种植、生产、加工及销售各个环节利益共享,真正做到全产业链循环利用,和谐共存,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同时,未来通过订单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运用可追溯系统,从遴选优良种子开始至成品出库配送,均可实现全程监控,增强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提升全行业的综合价值。

3.2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关注不足

目前,综合性稻谷加工园区均以大米加工车间为核心进行前后延伸,对待深加工车间往往关注不足,而稻米深加工正是企业提升综合效益的关键途径,据发达国家稻米深加工利用经验表明,稻谷精深加工后可增值5~10倍[2]。未来,随着社会消费需求的提升,消费结构也将从单纯的生存需求转变为注重大米品质的营养需求,因此消费升级也将为大米加工业的综合循环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稻米深加工是以大米、糙米、碎米、米糠、稻壳等为原料,利用新技术、新装备,采用生物、信息、萃取生化等创新技术,加工转化成各种深加工产品,从而提升稻谷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增值[5]。据统计,稻谷在初加工为大米的过程中,产生的稻壳、小碎米、米糠、米粞等副产品的重量约占稻谷重量的40%。按照近五年我国每年水稻产量2亿t计,每年将会生产约4000万t稻壳,2000多万t米糠,2000万t碎米。稻谷的综合利用,正是将这40%的资源实现高效利用,提高综合价值。建议:目前应用成熟、适合大量推广的深加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碎米深加工。以米酒、米粉、米糕等产品为代表的传统大宗深加工产品,此类产品具有地域限制,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为典型代表;以大米膨化食品为代表的新型食品,米饼、仙贝等;以台湾旺旺集团为典型代表。(2)米糠深加工。包含米糠油、米糠蛋白、米糠膳食纤维、米糠发酵制品等产业,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目前发展迅速,并且米糠蛋白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4]。30(3)稻壳综合利用。以稻壳为原料进行的稻壳发电、碳棒制作、稻壳复合肥、稻壳板、稻壳制一次性餐具等深加工产业,目的是增大副产品的利用率,提高企业整体收益。(4)传统大米加工产业的延伸加工。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提出,以糙米、胚芽米、营养强化米为代表,此类产业因国内饮食习惯的差异、市场尚处于培育期,发展不足,但随着“健康中国2030”政策的提出,适度加工、绿色加工概念的普及,未来前景广阔。(5)主食工业化产品。以方便米饭、主食分块配送、速食米粉为代表的主食化方便食品,可为大型工厂企业提供订制主食配送服务,结合目前的“互联网+粮食”技术,可以直接实现企业网上下单、订餐、配送,其前景极为广阔。

3.3综合型加工园区特点雷同,特色品牌打造亟待完善

以优质原料为基础,高端品牌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是当前综合性稻谷加工园区运行的核心理念,但因地域雷同,原料相似,造成加工园区特色雷同,综合竞争力不强。建议:园区建设应突出自身的产品特点,在注重循环经济的布局下,优化产品结构,明确园区定位,形成支柱特色产品,以核心产品带动整个园区健康发展,提升整体附加值。依据企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不能不顾发展实际,一味跟风建设,盲目投资。

3.4应进一步注重顶层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综合稻谷加工园区必须践行“规划先行”的原则。根据周边原粮状况、市场状况、企业发展状况、地块现状,在经过大量而充分的调研基础之上进行细致规划。园区设计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成熟技术为核心,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优先选择交通便利的优质稻谷主产区,发挥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切实以规划园区带动区域发展,以市场发展促进持续创新,实现良性循环。根据近几年的发展经验,为发挥规模效应,园区规模应明确规定:单线稻谷处理能力不低于150t/d,米糠处理能力不低于200t/d,稻壳发电单位装机容量不低于3500kW,米粉生产能力不低于30t/d[5]。只有发挥规模效益,才能真正发挥循环经济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典型稻谷综合加工园区案例分享

该项目位于某优质稻谷产区,依托当地优良气候及自有优质稻种种植基地,年生产优质稻谷约10万t,力图应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打造从种植至成品配送的综合性加工物流园区,初步规划占地约100亩,实现年加工稻谷10万t,配套建设米糠油,稻壳制粒,方便米饭,胚芽米,米糠蛋白深加工车间,成品低温配送仓库等生产物流配送设施,形成涵盖“米、油、主食、稻壳制粒、大米蛋白”5个深加工环节、6个生产车间、12个加工环节的布局形式。本项目在初期规划时,除应考虑当地风向及周边道路规划情况以外,还需以下因素:(1)功能定位:粮油加工为主兼顾储备的综合型粮食物流园区。(2)经营模式:以高端绿色产品营销为驱动,带动当地有机原粮种植,逐步形成涵盖稻谷全产业链的产品发展格局。(3)原粮状况:年收获原粮10万t,园区仓储能力设计为10万t,满足一个完整收获季的加工需求,保证原粮品质。(4)产业布局:原粮种植在本地块之外,本地块内构建“原粮烘干-仓储-初加工-深加工-副产品利用-成品配送”的布局形态,最大限度地实现稻谷“吃干榨净”,做到产业循环。(5)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充分考虑项目整体经济收益,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为将来发展提供充足的地域空间。根据以上原则,总平面布局按照功能区分为原粮仓储区、稻谷加工区、食品加工区、成品配送区、生产服务区五大分区。食品加工区涵盖方便米饭、米糠利用等食品及副产品加工的功能需求。原粮仓储区、稻谷加工区、食品加工区由主入口向北呈“一”字布局,体现加工工艺顺序,成品配送区在东北侧独立设置,最大限度地实现成品配送车辆和仓储及加工区的隔离,保证食品安全。根据周边道路情况在南侧及东侧设置3个出入口,原粮从南1出入口实现进出,办公车辆从南2出入口实现进出,东1出入口主要为成品车辆发放服务。目的是实现人流、货流、成品流的隔离,实现园区物流顺畅通达。本项目建成后,主要面向高端品牌和周边学校企业的主食配送,按照年加工250d计算,可实现年产高端大米3万t,胚芽米等营养强化大米1万t,普通大米2万t,精炼米糠毛油1万t,生产调和油3000t,方便米饭20万盒,同时稻壳通过制粒后卖给周边电厂,实现循环利用。据近年统计,综合性稻米加工产业园通过全部或部分应用循环经济的理论,可使每吨优质水稻增值350~400元,是传统大米加工企业的3~4倍[5]。未来通过预留大米蛋白生产车间、谷维素车间等精深加工车间的建设,还将为企业增值提供巨大空间。

5结语

综上,作为传统加工业,粗放型稻谷加工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循环化、精细化、品牌化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至2020年,在稻谷主产区和大米主销区及重要物流节点重组和建设一批年处理稻谷20万t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因此,依托循环经济理念,适应和逐步构建以“良种选育―订单种植―精深加工―副产品利用―订单配送―品牌打造―创新研发”的新型循环产业模式,不断拓展和完善大米加工产业链,实现良性发展,将传统技术和高新科技统一协作,必将为推动行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值,推动行业进步发挥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斯建.大米加工业发展趋势及工艺设计研究[J].现代食品,2016(4):51-56.

[3]程飞.常见大米加工车间工艺布置方式及特点分析[J].现代食品,2016(14):66-68.

作者:程 飞 薛义博 张琛朕 郑州中粮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河南工业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