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大议题。做好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内在组成部分,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是我国需要研究的深远课题。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意义出发,探究循环经济法制、我国循环经济法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法制意义;立法缺陷;解决对策
在本世纪初的党的十六大,深刻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循环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循环经济的建设,必须有法可依。循环经济的法制问题被提上日程,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高速发展。我国采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高投入,高产出,高浪费”,使我国的资源和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介于此,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问题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部份。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资源是长久以来留下的,切不可盲目浪费资源,无端滥用资源,将问题抛给后人,这是舍大业而取小利的错误。循环经济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高模式,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体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也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大潮流。世界经济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有识之士的共同认同,改善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对循环经济法制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是中国新时代法律人乃至中国先进知识份子需要共同钻研的。
二、立法方向与当前经济模式的问题
(1)对具体循环经济法制的思考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关于强制回收和回用名录的建立、强制回收和回用率的确定、经济刺激机制的可操作化、技术与工艺标准及技术性规范的设立、循环信息的公开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立法规制。(2)从世界范围的角度考虑,循环经济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西方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确立资源有效利用的环境发展战略后,就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并且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总体来看其规划,正是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立法-制定-执行-收益分析。首先,在立法阶段,就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长期战略,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配套方针。把污染缩小在可控的范围内;并且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协调中找方法,进一步弥补立法条文中所存在的缺陷,在分析时得到纠正。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虽有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值得我们在立法时加以借鉴,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帮助。(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且,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的位置,但细究其发展质量,一些短板以及问题便暴露无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营利为目的的贸易往来,经济利益往往是资本家最为看重的,这必然会造成人类的过度繁荣与自认资源的无情掠夺交织在一起。一方面,资本的积累来自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另一方面,在资本不断增长的幕后,往往会带来新一轮的自然资源的掠夺或是对局部地区的牺牲。具有资本话语权的国家与人们就能建立起以浪费大量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高消费模式。在传统工业社会,需求往往占主导地位,“顾客就是上帝”,“以消费者为中心”,其本质就是人的内心欲望的不断膨胀,被渔网,钓钩刮得遍体鳞伤的海豚,土地荒漠化......这些鲜活的例子无不表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是不可循环的,势将造成大自然的报复。
三、循环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建构
(1)面对传统经济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有识者在进行认真反思之后,提出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汽车作为高档耐用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北欧国家,汽车并不是一个稀罕物。随着汽车的普及,不但没有因此获得便利,反而加剧了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于是乎,在丹麦,人们便掀起了减少使用汽车的运动,提倡绿色出行,当地政府也开始兴建大量公共汽车道以及公共自行车道,推广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这无疑是循环经济在交通上的重要体现。随着十八大改革的新风吹来,我们党一直提倡从严治党,廉洁、节俭是每一位党员首先要做的分内之事。政府也提倡精简工作会议,提高工作效率,上行下效。我相信,随着政府一步步执行党中央节俭清廉的清风,我们的循环经济也会开展得更加顺利,我们的社会也可以更加和谐。(2)在循环经济中,除了国家行动以外,公众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地球村里,一个注重生态,以社群为本的经济系统,才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在以本地为中心的社群中,自认环境的独特性才能得到充分,深切的体验。”在生态环境下,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地理面貌与生物资源,我们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城市的适宜地区,扩大绿地面积,减少宽阔的直通大街,取而代之的是曲径通幽的小巷,还原生态本来面貌,放慢城市的节奏。城市居民也要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只有一个地球”,只有这样,我们的循环经济才可以得以普及开来,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兴旺繁衍,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开拓创新,这才是循环经济社会化的体现之所在。(3)循环经济,事业者要行动。工业生产者在经营过程中,要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尽量反复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变废为宝,对于一些不可循环利用的废物要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其对公众造成的伤害。国家也要加强对工业的管控力度,落实相关可循环产业的扶持力度,利用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完成产业转型。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旗帜与风向标,它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资源以及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我们才可以在这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更好地避免陷入经济发展的误区,才可以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的经济发展之路,才会让天空更蓝,河水更清,蓝天碧海下的中国人民才会生活得更幸福。
参考文献
[1]赵健雄.应对城市供电不足的两种思路[J].南方周末,2003(9).
[2]莫里•布克钦.城市化的兴起与公民权的衰落[J].谢拉俱乐部出版社,1987.
作者:侯宛彤 单位:佳木斯市第一中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