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摘要:煤炭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受行业特点和开采条件的限制,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也催生了资源浪费、地质条件破坏、环境污染等诸多恶果。随着人民对健康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煤炭企业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国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来,原来简单粗放的煤炭开采方式将逐步被淘汰和取缔。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资源利用率,走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将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本文从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认真分析了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希望对煤炭产业今后的发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
一、引言
循环经济,即物质资源循环流动型经济,是企业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料的充分再利用,重新生产成新产品的过程,也就是将依赖资源消耗的单纯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的过程。随着煤炭经济逐步走向理性,煤炭企业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特别是国家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以来,传统简单粗放的煤炭开采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走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通过加大资源利用率,把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把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紧密结合起来,才是实现煤炭企业长盛不衰的发展策略。
二、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煤炭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煤炭产业在为国民经济提供重要能源支持的同时,在开采加工过程中,也伴生了资源浪费、地质条件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1、开采利用效率低,资源丢失严重?
获取高额利润是企业的终极目标,煤炭企业也不例外。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受生产条件和开采方式的限制,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资源的永久丢失,并且对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通常情况下,一个矿区整体开采到一定程度以后,如果后期继续开采,就会极大减少煤炭开采利润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开采成本,一般情况下,如果不能保证基本的利润和收入,企业最后会在仍有部分资源的情况下放弃继续开采,这就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较大浪费。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地方个体小型煤炭企业,无论是在生产管理上还是在安全技术上,与国有大矿比起来,都存在较大的先天性缺陷,尤其是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一些利益熏心的小煤矿主,为了个人和短期利益,随意私挖乱采,造成了大量资源永久不可利用。
2、矿区环境破坏严重?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煤炭开采和煤炭洗选加工是两个重要环节。但是在这两个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附近地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产生人为的破坏。据统计,我国由于煤炭开采,每年大约有二十三亿多吨的水资源被简单抽放浪费,一方面在造成水资源巨大浪费的同时,也给地下水系结构造成不可修复的人为破坏,进而造成一些因为水位降低而产的地面塌陷等矿区灾害;另一方面,由于矿井中的水资源已经被煤炭开采所污染,在排放过程中,没有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污染水会对矿区附近环境、农作物或者植被产生二次污染,造成农作物减产、植被破坏等环境问题,严重时甚至会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或绝收,植被环境也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煤炭洗选加工和煤炭运输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居住环境和大气粉尘环境造成污染。
3、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当地工农关系
部分矿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地表开裂、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有些村庄甚至还出现大范围民房开裂、房屋塌陷等矿区地质灾害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安全生活。在一些地区,由于矿区地质灾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出现居民上方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当地居民和生产矿井的严重民事冲突。究其原因,一是没有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或者根本就没有措置),二是沉陷区治理不到位,三是村庄搬迁等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三、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传统煤炭企业具有产品单一、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对自然环境破坏大等先天性的缺陷,在国家走高端产业路线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主导发展趋势下,煤炭企业必须走规模效益的循环经济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煤炭产业的循环经济是要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拉伸产业链、在副产品和废品费料循环利用上下功夫,通过拉伸产业链和资源能量的循环利用,在减少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根据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进行分析研究。
1、优化矿井设计,合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矿井建设之前,首先应当对井田开采情况进行整体反复对比分析,对矿井边界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充分的设置,设计人员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好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在矿井设计过程中,必须把避免资源浪费作为首要前提,并对开采的整个过程进行安全和优化设计,合理确定危险系数,有效增加资源利用率。
2、优化采区设计、合理选择采煤方法
首先,在采区设计时,合理选择采区生产系统位置,减少采区生产系统压煤,从而减少资源损失;其次,要开展采煤工艺研究,引入适合本矿井生产的相对先进合理的采煤工艺,并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合理选择采煤方法,煤层厚度在4.5m以下时,采用一次性采全高综采开采,4.5m以上时,采用综放开采。
3、建设矿井选煤厂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受割顶、割底和过地质断层的影响,每个矿井生产的原煤都存在一定的矸石和其他杂质。为增加售价、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整体污染和环境破坏,建设矿井配套选煤厂是非常有效的解决途径,特别是对于一些焦煤矿井来说,通过对原煤的洗选加工,一是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产品售价,增加企业收入;二是可以通过减少运输量,来降低企业运输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可以通过减少运输量,来整体降低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4、提高瓦斯开发利用水平
瓦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品,但如果利用好,就可以变废为宝,在避免危害的同时,给企业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收益。为降低危害实现煤矿瓦斯利用目标,可建设矿井瓦斯发电厂,应用成熟的内燃机瓦斯发电技术进行瓦斯发电,一方面大量降低煤矿用电费用,另一方面多余的发电量,还可以上网创收。
5、提高矿井水处理利用率
根据矿井水水质和水量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用水比例、处理方式、建设投资等多种因素,按照“先井下后井上,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综合考虑。具体为:一是新建矿井要建设合理先进的矿井水处理系统,保证矿井水处理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环保性;二是对落后的矿井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按照环保政策,合理充分利用矿井水,避免出现污染。此外,水质达标、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建设纯净水厂
6、提高矸石、煤泥等废产品利用率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矸石、煤泥等废产品的综合利用。规模大的矿井可考虑建设配套产品综合利用项目,进行煤矿废产品深加工,在减少废物污染的同时增加企业收入;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和当地的施工企业搞联合创收,把矸石等煤矿废产品通过简单粉碎加工,形成碎石等建筑材料,用于路基的修筑以及其他建筑施工等。
7、加大矿区塌陷土地治理及复垦力度
首先,要对矿区整体压煤情况和地表塌陷情况进行整体评估,拿出切实可行的沉陷区治理方案;其次,应结合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生态系统重构和土地综合利用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实现沉陷区土地资源再利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当地形象的总体实施方案;第三,结合当地政府部门,认真研究矿区生态退化机理,使煤矿开采、地表沉陷和生态治理同步进行。总之,在矿区采煤塌陷区通过工程改造、生态复垦、村庄搬迁等有关措施,将发展经济与注重民生结合起来,走经济结构、生态结构和技术结构相结合的和谐发展之路,构建良性、和谐的生产居住环境。
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展望
目前,行业特性决定了煤炭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可避免,只是破坏程度大小不同。循环经济能够很好的解决煤炭企业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而通常带来的往往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尤其是小型煤炭企业)大都对循环经济项目没有兴趣。但从长远来看,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高端环保产业路线势在必行,因此循环经济也是煤炭企业长远发展趋势,并且在煤炭产业集中度较大的矿区内,循环经济利用规模和技术上的优势,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从长远趋势来看,发展循环经济仍是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在国家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端产业的政策驱动下,循环经济必将成为煤炭产业今后的主导趋势,推动煤炭产业实现结构性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臣、王晓林: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J].经济论坛,2012(24).
[2]何明奇: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3]练绪宁、曾家健: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现状[J].企业经济,2012(10).
[4]钱铁军、康虎彪、吴钢: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9(10).
[5]武东升、赵雪照: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化问题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张俊科 山西冀中能源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