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一、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问题分析
(一)经济学领域里的污染治理
在经济学领域里,污染治理的概念主要强调的是外部经济,事实上,就是在没有签署契约之前,把部分生产成本给予他人,以使他人得不到稳固的收益,依据这个方面,污染治理是不符合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主要是生态环境没有纳入到生产要素中,而且没有限制污染治理的产权。从自然方面分析,资源和生态环境所具有的天然性、流动性和外部性,使其无法实现产权的私有化,生态环境的产权是不允许私人和企业介入的,唯独国家和政府能够代表社会行使权利。在国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的增长和解决就业压力时,就忽略了保护生态环境,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循环经济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循环经济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治理环境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实行的是首先污染之后进行处理的路线,截至目前,已基本的解决了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正在发展的热潮中,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全面实施,因此,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比例非常大,如果依照发达国家的治理理论,现阶段,我国将不用担心环境问题。然而,调查表明,2020年以后,我国的人口总数将达到14亿之多,比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将会多出一倍,但是我国的领土面积却是发达国家总和的一半,依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理论,我国受到的污染程度会是其3倍之多,这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一方面原因,重要的是他们将污染系数高的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环境系统薄弱,如果走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很容易使我国生态系统无法运行。实际上,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不是我国提出来的,而是美国,因此,在生态环境上,我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在保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三)循环经济与效率的关系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效率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技术、选择和配置效率。主要强调的都是用最少的生产要素取得最多的产品,效率的提出主要是指一些生产要素是有限制的,应当提高其使用效率,但是,在以往的经济学效率分析中,生态环境并没有作为主要的投入要素,因此,这是人们忽视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应把生态环境作为效率的主要投入要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效率观念,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关系
依据生态经济学者的观点,通过生态学的相关规律去引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人类的经济活动服从于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在自然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活动,这样的想法非常不现实,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度很大。因为经济规律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然而,并不是生态规律。在经济社会中,任何一个经济人都向往实现利益最大化。在生产的过程中,当不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要素时,都希望利用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使他们的收益实现最大化,此时,生态伦理和道德就微不足道。然而,如果把生态环境进行定价以后,其意义就变了,出于利益因素,生产者自然会重视生态环境。所以,为了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发挥经济规律的重要作用,以此实现生态环境最优化,这就要求政府进行调节,通过经济规律改变生态环境。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生产规模小
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想循环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例如,几年前,辽宁省对一批规模小的造纸厂进行改造,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重新建立了一批年产量超过30万吨的大型造纸厂,使造纸厂实现了集聚效应,这不但能够提高其产量,还会减少污染,因为其先进的生产设备,能够更好的处理污染物的排放,进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宏观经济政策与循环经济不能够协调发展
为了更进一步的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到了经济工作中的首位,然而,在具体的宏观调控工作中,却没有实施,循环经济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3缺乏健全的运行体制
循环经济的平稳发展,应该有完整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因素的定价范围和循环经济的有偿使用,此外,还有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基本责任制度。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激励机制主要包括资源再利用机制、节约资源机制和技术支持机制。完善的制度和相应的机制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基础,也能够有效的确保循环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大作用。因此,现阶段,企业应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管理体制,使循环经济更快的向前发展。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
1.不断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制度进行创新
制度创新的主要概念是: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进程,首先应改进和完善制度,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打破现有的发展格局,应把生态环境、市场资源引入市场经济中,所以,应有一个完善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确保生态环境与基本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
2.选择好循环经济的发展领域
循环经济的发展领域应当以以下原则作为标准:首先,实现四个统一原则,就是市场收益、就业压力、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共同发展的原则,事实表明,部分产业能够满足这四个原则共同发展,如果有这样的产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例如,废弃轮胎的循环利用,可以生产防止噪音的地板,这不仅能够解决环境污染带来的相关问题,还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对于这样的产业,政府应作为重点的培养对象。其次,优先解决双高产业,双高主要指的是:高污染排放和高原始资源消耗,例如,部分冶金、化工和造纸等领域,其污染系数较高,应主要发展循环经济,不断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污染排放。最后,对于一些资源稀少,并且进口难度非常大的产品,应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例如,我国的水资源从整体上来看比较短缺,进口也比较难,所以,应重点开展水的循环利用。
3.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把生态环境和市场经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能够为人们所信服进而获得群众的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领域,它的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必须强化人民群众对循环经济的正确认识,使全社会都能够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4.把循环经济纳入到宏观调控中
在调节经济总量时,以往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财政和金融政策,不能够在调控总量的同时,分类和细化企业和产品的部门和类型,然而,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应充分的进行细化和分类,以此能够与财政和金融政策相一致。
5.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生产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循环经济的利用效率,反之,则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应在技术上予以扶持,不断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进行交流和融合,使循环经济更好的发展。
6.科学、合理的监测环境和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当有合理可行的政策和管理手段,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优势。现阶段,我国在环境和资源信息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与资源监测手段。
7.国家应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
我国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加大循环经济科研的资金投入力度,相关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国际性交流会议,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吸收其先进的管理理念。此外,还应引入具有现代化管理经验的专业型人才,进而为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探讨循环经济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我们能够看出,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的稳固增长,同时还能缓解就业压力以及保护环境,一直以来,我国也在不断的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国家、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国家应明确制定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政府应在资金和技术上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应贯彻落实上级的相关政策,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到重要议程上来,使在经济稳固增长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协调发展。
作者:舒莹玉 单位:渤海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