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循环经济论文 > 循环经济企业创新途径

循环经济企业创新途径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12 22:48:00人气:772

1.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时中存在的技术创新问题

1.1创新体系建设滞后、主体不明确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企业并不是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不是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在我国由于技术创新方面的利益分配不明确,使一些企业存在这样的想法:技术创新形成的效益与资产都属于国家,而企业则承担风险与债务,企业的经营班子要承担责任,因此对技术创新没有积极性。第二,企业没有成为风险主体,这就使得企业缺乏足够压力,只有将技术创新与“风险”挂钩,才会迫使企业兢兢业业进行技术创新;反之,没有人对企业的呆坏帐、亏损技术、创新投资效果等负责,搞好技术创新工作就无从谈起。

1.2科技人员少,创新人才不足

当今许多企业对循环经济研究的人才支持不足,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明显偏低等现象非常明显。更为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科技人尤其是一些实践能力很强的技术骨干,由原先的科技岗位转向管理岗位,或者跳槽到其它收入更高的行业。这种科技人才的流失,不只是技术上的流失,而且还会导致原企业的市场份额流失,对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而且这些技术人才的离开,会对其它科技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1.3缺乏创新活力,目标定位不科学

许多企业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目标定位不是废弃物资源化与减少排放,而是末端治理与废弃物处理,这就导致企业只“利他”而不“利己”,虽然投资大,但始终经济效益差。另外,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的目的在生态附加值与环境效益上,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同利益主体追求的效益是不一样的,而许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着眼点并不科学,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与生产效益,二者的利益冲突、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定位不科学造成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时缺乏足够的活力。

1.4财政投入少、融资困难,创新资金缺乏足够的投入

清洁生产、资源投入、废弃物与污染物的资源化都需要新技术作为支撑,而对新技术创新的投资数额一般都比较大,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往往超过企业自身的投资能力。首先,企业缺少足够的资本市场支持。国家在引导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上一直缺少行之有效的政策,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更难获得金融上的支持;国家对企业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缺少足够的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在种子期与起步期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循环经济的创业板没有建立,没有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其次,财政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近些年来,虽然伴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科技投入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总体而言,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速度仍然赶不上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仍然无法满足科技发展方面的需要[1]。投入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用于研究开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较低,二是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比重偏低。

2.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对策

2.1加强转变政府职能与加快政策出台

首先,建设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加强服务职能建设,建立经济管理部门与科技管理部门相联合的工作机制,统一协调计划、科技、经济、税收、财政、海关、金融等有关工作,监督与指导企业对国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方针与措施的贯彻落实。其次,制定各项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通过产业政策制定,国家综合经济部门要鼓励企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利用国债等形式引导企业投资,促进循环型生产环节在多个行业中形成。最后,制定一系列绿色采购政策,政府对那些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有优先购买权,借此影响企业生产方向与消费者的消费方向,促进循环经济良性发展。

2.2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首先,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大力打造知名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不断得到增强。而且,企业扩大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形成自身的专有技术与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技术创新工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明显不够的,要注重同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相结合,充分发挥出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的视野开阔、科研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

2.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保障

以我国的国情为依据,加快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针对当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节水节能等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建筑废物、电子产品、农业废物、包装废物等资源化利用的规章与法规。加快建立企业责任延伸制度,明确规定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回收与使用单位和消费者等对废物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法律义务。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技术创新[2]。

2.4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共性方面的研发,加大其资金投入力度;企业要多方筹措资金,将其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保证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企业可以从两方面做好资金工作[3],一方面加强企业自身现有融资功能,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全方位、多渠道的资金支持与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对技术创新的投资结构进行合理运用与优化,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效用。

2.5营造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创新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与长远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一方面吸纳与培养出一批领军型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保证科技人才发展渠道畅通,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还要建立起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以岗位绩效为基础,将科技人才的专有技术、技术专利与科研成果作为要素参与分配,并依据其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效益对薪酬水平进行合理鉴定,突出对创新人才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3.总结发展循环经济急需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而技术创新则是走出我国当前技术水平低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正如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温总理的讲话,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快速转变,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保护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地、全面地可持续发展。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