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众多新举措。对于安徽阜阳地区而言,贯彻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成为其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指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安徽阜阳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阜阳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建成阜阳地区的美丽乡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阜阳;农业经济;经济管理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阜阳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阜阳市要灵活运用现有的政策与资源,采取合理的策略,提升阜阳市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这一工作对于阜阳市的农村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1产业化方向
安徽阜阳地区的农村建设还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来进行,这就决定了安徽阜阳市的农业经济管理还需要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目前我国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大多是与其他产业合作进行的,例如,农业+旅游模式下的生态农业、农业+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商农业、农业+资源模式下的循环农业等,都是国家积极推进的几种农业发展模式。阜阳市的农业经济还应该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形成一条有效的阜阳农村经济产业链。
1.2现代化方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转型,现代化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对于阜阳市而言,阜阳市政府人员应该根据阜阳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出适应阜阳市地区发展现状的有效管理制度,对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其应该把握的重点方向。可持续发展下的经济管理模式是促进阜阳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前提。为适应阜阳市的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与可持续是阜阳农业经济管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3信息化方向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电商+农业的发展模式成为现实,这就得益于众多信息化技术,这些信息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新农村建设与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于阜阳市而言,其农业经济管理与建设还要立足于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将其特色农产品如闻集草莓、行流菊花、宁老庄包金梨等搬上电商平台,重点发展其现代化、信息化农业。另外,信息化技术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准确、高效。
2目前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阜阳市都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市,常年粮食总产量高达50多亿公斤,有“百亿江淮粮仓”之称。在这一背景下,对阜阳市的农业经济管理成为提高阜阳市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的有利保障,但是,现阶段,阜阳市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只有将这些不和谐音符消除,才能使阜阳市的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1阜阳地区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知不清晰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长远工作,且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各地区政府都对中央政府的相关文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阜阳市政府在2016年了最新的《阜阳市新农村规划建设设计导则》,以提高阜阳地区人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但是由于阜阳地区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且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不清晰,认知不足,使得阜阳地区的农民不能积极配合这一导则,阜阳市的很多新农村建设政策更是得不到落实。另外,阜阳市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与农民的沟通依旧存在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阜阳市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知存在问题。
2.2阜阳市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阜阳市已经逐渐改变了其传统农村的面貌,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遇到了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现阶段,阜阳市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其自身的市场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管理的需求,使得阜阳市的农业经济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活动缺乏执行力,这一点无疑是不利于阜阳市的农业经济管理的。
2.3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专业性不足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众多基层行政管理单位的积极参与,还需要一支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负责阜阳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阜阳市人才短缺,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数量较少,尚不能满足阜阳市经济管理工作的需求。另外,由于阜阳市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众多因素的原因,使得愿意投入到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人才较为缺乏,使得阜阳市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存在专业性方面的不足。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升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
3.1更新阜阳市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与经济管理方面的观念
要推进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更新阜阳市农民的农业经济管理观念着手。阜阳市农村地区各个乡镇都应派遣专人学习阜阳市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政策,并将其中的重点知识总结出来,向农民讲解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与方针,使阜阳市农民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进而通过政策优惠等措施提升农民参与到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推进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建立健全阜阳市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细致、完整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是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对阜阳市的经济管理机制进行完善还需要对阜阳市经济管理工作的流程、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其无序开展。另外,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健全还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进行,要切实根据阜阳市的土地流转情况、劳动力情况、土地使用情况等进行管理与调整,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形成有阜阳特色的农业产业链。
3.3提升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还应该向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做好阜阳市信息化农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做好阜阳市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工作,尽最大可能提升信息利用率。实现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提高对阜阳市农村基础信息化工程与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得在硬件方面满足阜阳市农村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需求,扩大阜阳市的局域网覆盖范围,为阜阳市的闻集草莓、行流菊花、宁老庄包金梨等特色农产品进入电商行业提供硬件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为阜阳市发展信息化农业提供软件基础,即通过对阜阳市农业的信息分析,对阜阳市农业的生产、销售渠道进行扩充,并为其信息化农业发展提供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3.4提高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专业性
人才的建设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一支专业的经济管理队伍无疑能够对阜阳市的农业生产活动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提升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专业性主要依靠以下措施:首先,完善阜阳市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人员的考核制度与薪资制度,使得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更强,待遇更好,进而吸引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其次,在管理队伍内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根据阜阳市的具体情况,每隔一段时间,组织队伍内的人员学习最新政策、交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心得,不断提升队伍内人员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进而更好地帮助阜阳市的农民,并提高农业管理工作水平。“三农”队伍的建设就是专业队伍的真实写照,队伍内的每一个人员都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与农民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4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阜阳市而言,要想确保市内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应促使阜阳市的经济管理活动向更加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并通过完善机制、更新农民观念、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队伍专业性等措施,建设一个美丽的阜阳新乡村。
[参考文献]
[1]何广庆,黄华.观光农业发展中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以宜昌市“美丽乡村”建设主题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02).
[2]卢燕.新农村建设与三次产业融合互动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7).
[3]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
[4]柯福艳.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机理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3(01).
作者:丁田桂 单位:阜阳市颍东区水利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