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探索
1“互联网+农业”简述
所谓“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实现对实际经济体的生产要素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将网络信息的各类优势,融入各行各业的生产中,进而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基于这个背景出现的,其将现代化科技融入农业发展中,借助信息科技的创新性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利益,推动新型的农产品朝着系统化、产业化、智能化、全面化发展。其重要的发展模式一共有3种:其一是生产模式的革新,通过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的目的,通过互联网对农业生产,资源配置等进行重新整合处理,提高其利用率,进而推进农业生产趋向于合理化模式。其二,是销售模式的革新,借助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线上销售的模式,还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有效推广,行之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其三,在于经济活动的沟通交流上,网络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方、方的交流沟通,进而实现农产品更好的销售,提高其综合竞争力[1]。
2“互联网+”时代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1实现了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极大地改善了传统农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首先是基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在新型农业管理模式中,相关的农业生产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便于生产者对于现阶段下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也方便消费者在选择时有更多信息可参考。其次是互联网的综合型属性,其涵盖的信息非常之广,无论是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还是产品的经营之道,互联网上都应有尽有。最后是还具备创新的属性,能够实现最新生产技术以及工艺的有效传播,进而生产者可以借助网络,实现自身技术的革新,提高经济效益。
2.2实现了农业生产技术型转变
“互联网+农业”的背景下,农业生产已经摒弃了传统耗时费力的生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融入现代化技术,不仅减少了人工占比,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实现了农业生产技术型转变。目前,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技术能力以及创新性的实现,成为了衡量农业生产进步的重要指标,所以,借助“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能够完成农业经济发展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
2.3提高农业生产整体经济效益
“互联网+农业”模式,实现农业透明化生产的同时,能够让生产者第一时间了解到农产品的不足之处,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进而提高产品运行的效果。另外,“互联网+农业”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有效节约,借助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有效地简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快了产品流通,进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整体经济效益。
3“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3.1最大程度整合农业资源
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提高其实际利用率的最佳方式,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资源整合至关重要。基于“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背景,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现有的资源信息汇总并分析,就某个区域而言,对其区域内的土壤条件、水源情况、温度变化等条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有效且全面的信息检索,对自身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对当下农业市场的发展状况也要慎重分析,最终通过数据的整合,实现对为了市场走向预测以及生产量的规划。
3.2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渠道
目前,“淘宝、微商”等购物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主流,近年来,电子商务也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状况,利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在农产品的销售上,也可以大力推广线上销售的方式,通过将电子商务与农业生产有效的连接,构建农产品销售平台,一个线上平台的搭建,可以直接实现销售和宣传2个目的,创造高销售额的同时,也实现了农产品的有效推广。如果没有自己的专属网站,还可以合作的方式,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与连锁超市等合作,拓宽销售渠道,保证农产品的销售,避免产品滞销的情况,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形成口碑,最终形成庞大的销售体系,促进农业长远的发展[3]。
3.3加强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
要实现“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互联网的使用是基础,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很不完善,基本上沟通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借助网络实现农业经济的提升。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要着手研发创新,制定出符合偏远农村使用的网络客户端,使其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4]。另外,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网络建设的投入,建立相应的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加大力度对农民的网络使用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意识到网络所带来的好处,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3.4加强农民综合素质提升
“互联网+农业”模式对于生产者自身素质要求很高,借助互联网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之前,应利用网络技术先对农民的素质进行有效提升。许多地区农民长久以往地进行体力劳动,自主提升意识不强,并且自主学习能力也有限,所以,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农民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及时更新农业生产知识,有条件的可以成立农民培训小组,给学习意识相对较强农民提供学习机会,进而通过自我提升,实现整体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组建“互联网+农业”的专家团队,对农民开展指导工作,提升其互联网应用意识,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到来,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加速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还极大地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并开拓了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合理整合。基于这个背景,本文在最大程度地整合农业资源、开拓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加强农村互联网设施建设以及加强农民综合素质提升这4个方面,阐述了在“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丽伟.“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世界农业,2015(12):18-23.
[2]姜文.“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研究――评《“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中国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7(11):117.
[3]马志刚.“互联网+”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运行中的探索[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8).
作者:梁小杰 单位:长江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