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18 18:15:00人气:352
摘要:首先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水平的影响,例如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农民收入。随后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增强政府支持力度、促进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创新农业机械、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增长0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推广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农业机械化逐渐发展的今天,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如今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农业生产的发展也离不开机械设备的使用。黑龙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省市,同时也是在农业生产中加入机械化生产较早的城市,现在也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最大的城市,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1农业机械化水平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水平的影响
1.1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各个要素的优化配置,随着黑龙江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黑龙江的农业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增加了黑龙江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从而为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和高效率生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发展条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较为不利的生产条件,能够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农业机械化生产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能够提高农作物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就是通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辅助人力生产,进行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等各项工作,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此外,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还能够促进黑龙江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的有效提高。在农业生产的播种、喷洒农药以及施肥中使用机械设备,能够对工作时机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促进农业生产质量的有效提高、提升劳动生产率。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大省,机械化也是黑龙江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基础条件,适用于黑龙江的农业生产,能够促进黑龙江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1.2扩大生产规模
随着黑龙江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不但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机械作业量的有效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损耗,有效促进了机械化生产规模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完美结合[1]。在黑龙江农业生产中通过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使用先进的设备使黑龙江农业转化为规模化生产,同时在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还能科学配置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要素。通过合理配置各种农机设备,能够避免由于农机设备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机状态不佳等因素形成的农机重复购置以及生产成本的增加等问题[2]。
1.3增加农民收入
黑龙江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发展能够在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能够推动黑龙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规模,还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收入的有效提高。此外黑龙江加大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推广,能够促进当地农民解放双手,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使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在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还使农民收入得到了有效的增加。近几年随着黑龙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了稳步的增长,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持续提高[3]。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在农业生产相关材料的投入也有所增加,提高了农民的农机购买实力,实现了良性的循环发展。2黑龙江省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建议
2.1增强政府支持力度
首先黑龙江的各级政府应该坚持对农机购买的补贴政策,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增加农业生产资金的投入量,继续增加农业生产品种和范围的补贴资金。从黑龙江的实际农业生产情况来看,当地政府应该在保证大型和新型农机贷款和补贴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关键农机设备的使用和购置。将农业生产中的环保机械设备、保护性机机械设备、青贮饲料收购机、水稻收获机、水稻种植机、玉米收获机以及大功率拖拉机等设备作为资金补贴政策的重点目标。对老旧配套农机设备的报废进行重点的研究,加强老旧农机的政策资金补助力度,并以此为基础促进老旧农机结构和农机淘汰的优化调整。加快对农机生产用油政策补贴的论证研究,尽快将相关的用油补贴政策推出台,尤其是油价上涨影响了农民的增收。至于农机的补贴标准应该以购买者所能承受的投资风险及其生产实力为标准,一般会在25%以上。如果补贴过少就会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
2.2促进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
黑龙江省基层的农机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文化程度都不高,而这些人员的技术素质对农机使用效益和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基层农机使用工作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培育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机人员的技能和职业教育,将各机构的农机培训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坚持对农机技术工作者的长期培训。首先在大学中学习农业机械管理、推广和农机科研的人数比较少,改行的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农技的科研机构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同时还没有其它的来源收入,待遇较低,科研人员的经费不足,从而难以留下人才。为此,要实现农机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改善技术人员的待遇,创新研究条件,将高学历人才对于农机事业的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将专业型的农机技术人才留下来,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
2.3创新农业机械
农机科学研究是黑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农机自身的质量、性能和科技含量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时间比较久,因此当地的农机科研和农机制造的实力较强,完全可以联合攻关农业机械化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以科研单位、企业和大学为基础,以项目和企业为载体建立和农业科技创新相连接的联合技术和制造创新体系,提升农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科研和农机生产联系起来,进行强强联合。从黑龙江省的农业机械使用实际情况来看,需要制定科学的农机创新发展规划,坚持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和引进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发展出带有黑龙江自身特色的农机科技创新之路,转变农机研发各自为战的问题,将各方面的生产企业和科研力量进行整合,对农机科技研究中各种资源的生产、开发和研究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加强促进农艺和农机的结合,提高基础研究、技术储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黑龙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
2.4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要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加强扩宽农机的工作领域。黑龙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后备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因此需要加快促进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积极促进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产后、产中和产前等多个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其次是要坚持协调发展,努力增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重视发展质量的有效提高,提高宏观调控力度,对机械化生产的时机的节奏进行合理的掌握,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安全、质量、结构和速度的协调发展。在提高农机动力的同时,实现农机装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农机的质量和性能,在促进农机作业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农机的经营效益,注重农机的安全生产。3结语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同时机械设备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解放。在黑龙江发展机械化农业生产期间,黑龙江的农业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农机设备的持续投入,使黑龙江的农业生产走向了现代化。为了黑龙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计划,规划好黑龙江农业生产道路,促进黑龙江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
[1]赵晖,李春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7):231.
[2]雷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南方农机,2016,47(10):31,42.
周阳 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