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统筹城乡的农业经济发展解析

统筹城乡的农业经济发展解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07 00:07:00人气:416

摘要:统筹城乡是党在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内容之一,目的是关注农村的经济发展,着重解决好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作为统筹城乡的最重要建设内容,农业经济对农村整体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和作用。基于此,从当前农业的生产方式、农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及待遇、农业市场经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统筹城乡;农业经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农业市场经济

1当前农业经济的情况

(1)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有很多不足,一是资金缺乏,二是管理粗放不够精细,三是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匮乏,四是专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当前,造成资金缺乏的一个原因是农业经济的规模非常小。以华北平原为例,每户分到的地亩数量非常小,无法形成大生产模式。再一个原因是农村的融资制度发展相对落后,造成每个农业企业都面临非常大的资金不足的情况;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很严重,由于资金的问题,是许多农业企业在农机械的更新及配备上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仍然在使用淘汰设备或者是二手的高耗能设备。对于大部分农业企业来说,很多是家族企业,在人员的使用上多为亲戚或者熟人,缺乏对员工的素质提高以及奖励机制的建立,企业的管理以及经营都是用以往的经验,导致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强有力的竞争力;大多数的农村基础建设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没有专业的科技指导,各种网络的建设不完善,信息的获取滞后,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如果盲目的扩大规模就会使后续的力量不足[1]。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极为不均衡,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农业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不够,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低,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经济价值很低,反过来影响农业经济的规模以及农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下,生产率不高,为了提高产量而过多使用化肥农药让土壤的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的基础建设非常薄弱也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受到非常大的影响。(2)农业的从业者流动性非常小,普遍素质不高,各种社会的保障措施不到位。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的从业者即劳动力是一个非常主要的主导因素,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对农业从业者的流动转移起到了很大的制约,户籍又涉及社会的保障措施以及教育制度的不平衡,户籍意味着就业、安置、住房、养老、教育以及人身事故赔偿,还有就是福利保障等的不同等性,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农业从业者的发展,最后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2]。对我国农业经济影响最大的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农村的社会保障措施的落后。农村的医疗设备差、社会保障措施不完善、基本没有社会福利、灾害的预防措施相对较窄。社会保障措施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制定的,希望国家能多推广一些惠民政策,多倾向于农业从业者,进一步深化与农村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措施。以上很多因素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非常低,仅仅依靠农民自己的投资很难维持农业社会保障措施的顺利实施;大多数农村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非常少,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扶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整体规模非常小,没有形成农业产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效益低下。农业从业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再有就是农村的教育资源匮乏。当前大多数农村的教育基础非常薄弱,义务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的配备更加的不足,辍学的现象非常多。目前,在农村的大部分人文化水平一般是小学,最高的也就初中毕业,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希望自己的后代不再在农村从业,读书可以脱离农业。农村的优秀人才进入城市不愿意再返回农村,城市的人才更不会去农村发展,导致留在农村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水平低以及就业能力非常差。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农民的电脑使用水平非常低下、经营理念落后、专业的技能有待挖掘潜力,农民向城市转移根本没有优势可言,农业从业者的素质与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目前农业经济的发展进度缓慢[3]。(3)我国农业经济市场中农业产品的现状。我国目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科技水平低、高耗能、大污染、高碳排放。随着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农副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农业经济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国际上当前对于高碳排放农产品的征收税款的讨论来限制碳排放量,这种政策对我国农副产品的出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减少农业的收入、相对会削弱农业经济水平。预计将来的农副产品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向绿色有机低碳。

2实现城乡统筹中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大外部扶持资金的投入,建立促进乡镇企业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财政基金。为了促进农业企业产业的全面升级,必须增加农业资金的投入比例,也要优化金融投资在农业上的配备,从而突破农业金融抑制制度。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村潜在消费力的巨大提升,有必要呼吁农业融资制度的全面改革。可以针对农业产品的类型增加开发新型的贷款方式,通过农业产权以及房产抵押等方式,提高其贷款的能力,建立起农户联保的业务,提升融资的服务质量,让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获得更多的基础资金[4]。(2)加大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经济的投入,努力向现代化、产业化以及高效化的农业转型。首先,在资金的大力投入支持下,大力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现代企业的人才聘用制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建设水平和科技水平,网络通农村,在信息化的时代,完善农业的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加强对所属员工的专业技能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根据每个农村的具体情况以及特色产品,进一步深化产业的加工能力,形成有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链,每个农业企业应该把第二、三产业与传统的农业经济有效的结合起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农器具的改进中去,也可以将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融合到农业经济发展中来,让农业经济及时满足农业市场需求以及变化。在加工过程中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等级要求,让产品的科技品质及含量更高,满足农业经济市场的不同需求。(3)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社会保障措施,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政府财政上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措施的投入建设,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依据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民收入水平来增加并调整补贴的标准。为了使农业社会保障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承担能力相匹配,要设计和开发出适合农业社会的保障措施。要提高农民参加保障的积极性,一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措施,二是要让农村社会保障措施有更广的迁移能力,三是各个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以适应不同地域的保障衔接,四是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联网机制,简化社会保障措施的相关程序,五是要出台合理的缴纳方式。在保障措施的完善同时,必须加强病虫害以及灾害预防体系的建立,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以及公共服务的水准。(4)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必须要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以及农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资源以及财政上要给予政策优惠,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差的问题,还要随时关注从业者市场的变化,进而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大多数农业从业者,为了提高其素质,可以推广建设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方式,学校不仅可以提供学习的机会,也可以提供岗位实习的机会,为农业从业者的再就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平台[5]。专业技术学校的培训内容必须要依据市场的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更新变化对从业者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在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的同时,必须转变大多数农民的落后观念,提高人们对新农业、新农村以及新农民的认知。(5)必须要掌握当今农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大方向,持续建立绿色、高品质的农业经济。在农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力度,努力减少农业经济的生产污染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向技术要生产力,加快农产品技术的革新步伐,增加农产品的种类,强化其生产质量;当前农产品的发展,要向多元化发展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要向高端产品开发发展,以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所有的农业企业要利用好网络信息时代的时效性,抓住投资的商机,在稳步提升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以及经营范围。想要最终做大做强农业企业,必须做好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规范市场监督,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

3结语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首先转变观念,要树立以民生为根本的新的发展理念,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可以急功近利,更不可以拔苗助长,而是应脚踏实地,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筹及发展,对于一些传统文化和民俗,要给予肯定和认可,尊重农民的本土信仰和传统知识,这些将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以及建立新型农业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夯实农业经济的基础就要不断的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证词的出台,强化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不仅要不断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要坚持不断的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制,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

参考文献

[1]程必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兼论成渝试验区的发展思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1):98-102.

[2]李美云.论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J].旅游学刊,2008,23(1):56-62.

[3]柳思维,晏国祥,唐红涛.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6):111-114.

[4]张莹.农业与旅游业互动开发模式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6):52-53.

[5]简真瑜.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速转移农村人力资源[J].思考与运用,2007(10):32-38.

廖大芹 江苏省建湖县钟庄街道农经站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