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祥素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怀着对艺术的憧憬,走进了“飞地艺术坊”,去感悟“飞地”的绘画艺术和教学理念。经王华祥老师和罗江老师的指导,我逐步领悟到“飞地”素描的真谛,对王华祥老师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达•芬奇说过,素描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以及其他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是一切科学的根。
一、王华祥的教学宗旨和教学理念
他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当代创新型美术人才。他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员创新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观察的方法。创新是艺术家生存之本。思考,通俗地讲就是想或者想象。绘画的思考,就是人们通过无形的思维来创作有形物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的思维一旦进入无尽的想象中,就不再受到束缚,而会在无尽的时空自由地翱翔。思考的过程取决于作者的“情”“意”。这里讲的“情”,就是作者的感受和风格个性;而“意”就是作者进行创作的思想和心智。“飞地”的教学理念就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员有自己的特点,作品有自己的风格,不要千篇一律,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力,更不要束缚自己的画笔。它强调创新才是艺术之道,鼓励学生有想法,纵容他们“背叛”,向“个性化和创新”方向发展。观察,也就是看。观察分为两种,一种是触觉式观察,一种是视觉式观察。触觉式观察很像手的触摸,绘画中边缘线锐利,所有部分都可以画得清晰可见。视觉式观察方式像照相机,人的眼睛构造本来就如同照相机,焦距可以调虚调实,视觉式观察会对明暗、光影、虚实、空间、距离更敏感。“飞地”是触觉式观察,要睁大眼睛看形体,眯起眼睛看明暗;能看到才能画出来,没有看到就画不出来;学会用眼睛和画笔一起看,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如果画法不对,什么看法也就不对;看法与画法是相互作用的。
二、“飞地”教学理论体系强调,一切从明暗入手
艺术史上有两个大事件,那就是发现了线和发现了明暗,进而创造了平面绘画和立体绘画。当明暗与形体形成对应关系,或者当明暗等于形体时候,就逼真地反映了形体。众所周知,明暗发展的历程是按照结构明暗(文艺复兴时期)―形体明暗(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时期)―抽象明暗(印象派、抽象派等)―细节明暗(超写实主义)的顺序发展过来的。“飞地”的教学体系与之不同,王华祥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创建了“五步训练法”,即“抽象明暗―空间明暗―结构明暗―细节明暗”的教学体系。
三、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方法步骤
1.“抽象明暗”实践方法
即从调子出发,眯起眼睛看关系和色调。首先要仔细观察,即眯起眼睛认真看,要发现亮部和暗部,感觉到什么就画什么。要求边线模糊,逐渐在各个暗部和亮部加一个色层。画面要有四个色层,即中黑、浅黑、浅灰、白,逐渐加色,使亮部出现高光,有最佳的色序和最佳的色距,使画面逐渐产生体感、光感、空间感。最后在保证6个色层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色调,要让形体浑圆厚重。概括地说,抽象明暗的观察方法,就是抛开形体、结构、空间、细节,只看明暗,建立起色序和色距的比较观念。通过“抽象明暗”的训练,学员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判断的明暗能力。此阶段训练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当两个颜色非常接近时,只加不减,不用橡皮;观察要从大到小,从明到暗。
2.“形体明暗”实践方法
即从形体出发,眯起眼睛看,重点转移到单元形体的块面。“形体明暗”训练共分为三个阶段:大形体―中形体―小形体。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形体观察和表现思路是:左―中―右,上―中―下,以从形体到空间的方法往下走,眯起眼睛,在看色调时侧重于看形体。画形体时,为了让形体显得结实,用笔一定要按同一方向,只要朝向准确,用笔要放松,亮部的形体要敢画尽力画,要主动处理高光与浅灰,以及浅灰与中灰的形体朝向之间的转折。随着形体明暗观察的深入,物象的体积感不断增强,画面会由影像真实过渡到形体真实。形体明暗训练要注意的是:交界线向亮部过渡时要添加灰色(深灰),这样会比较厚实。好看的形体既要结实又要厚实,也就是既圆又方,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要把握形体不同朝面的特征、形体之间的空间感以及结构线特征。
3.“空间明暗”实践方法
所谓空间明暗,就是在不同空间形体明暗的变化。空间有客观和主观之分。空间明暗的观察方法是,看前顾后或看后顾前,画面的主角可以放在画面空间的任何位置。虚实是表达空间的手段之一,包括明暗虚实和结构虚实。一般是亮部实、暗部虚,形体不可以虚,但结构就可以虚。“空间明暗”的训练,要比对不同距离的形体、轮廓、明暗交界线等。形体塑造的虚实也表达了真实空间的关系,前实后虚,近清晰远模糊,这是符合视觉规律的。空间还要靠强弱来表达,前面的对比强,后面的对比弱;同样颜色的物体,近处的看起来深些,远处的看起来淡些。
4.“结构明暗”实践方法
“结构明暗”的观察是指轮廓线、投影线、转折线、生理结构线、运动结构线和空间感的观察与表现。在“结构明暗”的训练中,结构是第一位的,结构要求一定要主动,要像放大镜一样观察对象,从物体面的转折和穿插关系、空间关系入手,只要有凹凸起伏就要把其结构画出来。不能认为看不见的线就不用画出来,也不能以为看得见的地方就应该加强,要在比较中加强而不是孤立。结构的形重要,但是结构的明暗更重要。
5.“细节明暗”实践方法
“细节明暗”也是绘画造型的最后环节。它的技术与前面一样,要忘记明暗,要画出每一个小形体的转折。每个细节都要画,要舍得画,要用放大镜一样去看对象,每一轮的深入要互相协调,第一步深入什么程度,就决定了后面跟进的深入程度。
作者:韩桥润 单位:吉林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