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特色农业促进思考

特色农业促进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1-10 09:01:00人气:335

一、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加快农业发展。近几年来,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马铃薯、杂交油菜、精细蔬菜、优质瓜果、亚麻、制种等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优质小麦、脱毒马铃薯、优质油料各占1/3的规模性生产格局;奶牛、肉牛羊、瘦肉型猪三大养殖基地初具规模。全县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达48.9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6.4%。全县建立各类特色产业村27个,总面积15790.5亩,其中良种培育村6个1690.5亩。

(二)特色农业取得显著效益。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促进增收为目标,以优势区域、生产基地为重点,积极推广良种良法,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向特色农业渗透。围绕提质增效、重点引进亚麻、黑美人、阿尔法等优质专用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设施农业等种植技术和胚胎移植、冻精授配等养殖技术;围绕抗旱节水,积极推广地膜覆盖等节水技术。全县种植各类农作物优新品种52.46万亩,引进各类新品种39个,测土施肥40万亩,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基地20万亩,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80%,畜禽良种化程度达到41%,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93万亩。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全县成立农民专业协会组织87个,经纪人580名,年销售各类农产品12.49万吨。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近10家,其中威斯顿马铃薯精淀粉加工、湟乳乳制品加工企业已具备生产精淀粉2万吨、奶粉0.14万吨,加工马铃薯12万吨,牛奶1.33万吨的能力。全县规范运行的各类农贸市场达11处,年交易额达1.8亿元以上。

(四)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以来,民和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5项,扩大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83万亩,实施人畜饮水工程52项,解决了25万人、16.2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治理小流域7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3平方公里。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2.67万亩,封山育林面积33.49万亩。特别是完成退耕还林56.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2万亩,荒山造林34.45万亩),惠及22个乡镇、3.73万户、16.3万人,为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劳务经济、促使畜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农业经济发展优势条件

民和县辖22个乡镇、312个村,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其中水浇地19.3万亩,浅山耕地35.85万亩,脑山耕地8.87万亩。总人口39.58万人,农业人口35.98万人,占总人口的90.9%,农村劳动力17.16万人。年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年均气温9℃,年降水量340毫米,无霜期170-200天,平均海拔2100-2500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5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1.1%。

三、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全县现有耕地中80%为山旱地,十年九旱,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同时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制约着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缺乏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面不大,农畜产品市场和流通服务组织不健全。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饮水难、行路难、通讯难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投入不足,文化宣传阵地和队伍建设滞后,计生基础建设薄弱,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

四、推进特色农业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结合本地实际,注重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布局上,川水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经济林;浅山地区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脑山地区积极发展杂交油菜等适宜生长作物。以设施温棚建设为重点,在全县川水沟岔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业方面,继续培养肉牛、肉羊两大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基地。

(二)大力培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用工业化和生态环保的理念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以威斯顿马铃薯精淀粉加工、湟乳乳制品加工等企业为龙头,通过项目扶持、招商引资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马铃薯淀粉、玉米、亚麻、胡萝卜浓缩汁等精深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构建企业与农户、农户与组织之间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固的购销关系。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

(三)完善农业服务制度。加快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信心平台,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培训工程,抓好先进适用技术的进村入户。

(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政策倾斜的机遇,重点抓好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认真实施脑山水源涵养区、浅山水土保持区、沟谷经济林区、城镇绿化区等重点区域林业建设工程。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