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体育产业发展探思
[提要]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全球生态保护系统,促使低碳产业发展,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如何促使体育产业发展,也成为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为此,本文结合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步入到低碳社会当中,核心任务是要消除高碳工业的显著标志。倡导低碳经济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所在,体育产业同样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目标,围绕着体育产业所独具的低碳特质,不断完善体育市场,加强产业顶层设计,促使体育产业能够占据低碳市场经济当中的主导地位,这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来讲大有裨益。
一、体育产业的低碳特质
体育活动是以人们的肢体运动而产生的特殊社会文化,具体来讲涉及到人们的肉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内涵,是人类长期以来精神文明与物质生活所形成的独特生态结果,也是现代化过程中低碳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促使人们响应低碳生活理念,带动人们以更加健康环保的方式生活生产,是低碳技术成果的天然优势,也是实现现代化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沿战线。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围绕着生态文明的深化改革体制,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脚步,从资源节约与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方面的机制逐渐推动现代化经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这一发展目标,不仅呈现出强大的生态保护意愿,同样也能够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而体育产业不仅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样也能够促使人们在体育活动当中提高身体素质。体育产业包括本体与相关产业两方面的内容,本体产业主要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经济功能所实现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健身表演赛、体育娱乐业等无形资产的存在;而相关产业则是指以体育为载体,通过社会服务而产生的经营活动,包括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以及体育广告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产业具有较为明显的低碳特征,包括节约性、环保性、安全性以及高效和谐性等,由于体育产业能够实现资源节约,避免在发展过程当中以实物形态提供体育服务,从而降低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仅有少量低碳类的物质产品在社会当中流通。并且体育产业的非实物形态服务能够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天然保护功能,降低化学能源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与低排放,是低碳经济当中的高端产业。基于这一特征,体育产业能够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传统产业当中的污染源排放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体育产业是高效型产业,例如美国NBA篮球队每年所创造的体育经济利润相当于发达国家任意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甚至体育运动项目球队当中的某一球员的年净利润堪比普通大型企业;奥运会举办期间的利润直接收支远超过举办过后的净利润,足以证明体育产业的经济特质不仅能够实现环境污染的持续降低,同样借助相关体育运动,团结人民、凝聚人心,能够促进社会整体高效和谐发展。
二、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未能发掘低碳优势。体育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能够实现精神文化的主要消费,在我国城市居民逐渐进入到现代化市场、经济生活当中呈现出较高的物质消费饱和状态时,正是迎合了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的经济结构升级趋势,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体育产业迎来了重要的结构转型时期。面对蓬勃发展的机遇,在“十四五”规划正式提出了量化指标,体育产业以每年增幅15%的速度逐年上升,已成为国民经济当中的重点发展产业。但与此同时,在发展初期阶段,我国体育产业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讲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低碳经济当中具有独特优势的体育产业,未能在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方面运用先进的发展理念,较为宽泛的体育法难以针对体育产业做出具体的经营规划,促使体育产业无法在更为全面的发展指导之下真正落实到位。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体育产业无法进行适应性调整,难以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缺乏具有较高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促使体育产业的市场运行以及调控机制难以符合社会进步步伐,导致体育产业的低碳特质无法作为应用优势贯穿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当中。
(二)资源配置作用受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人民大众逐渐意识到了生活当中绿色环保行为的重要意义,能够时刻注重日常生活当中的环境保护。但是,对于体育产业的低碳特质来讲,却难以被人们所认知,导致体育产业无法在市场资源配置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体育产业难以拉动市场经济发展。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30%的体育人口中绝大部分为老年人,尚未能够在社会当中掀起全民体育消费的热潮,导致体育产业的经济效应增长缓慢。对于核心产业来讲,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的占比份额相对较少,结合健身娱乐业以及体育竞赛表演等无形资产的经营现状来看,无法在整体体育产业当中形成支柱性力量,缺乏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动能。并且,地区之间的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状态。例如,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的地区之间体育产业发展同样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亦或是对体育产业当中不同的运动项目人们的喜爱程度不同,同样也会造成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创新科技结合。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低碳经济环境当中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且正处于发展初期,难以结合创新科学技术,导致企业创新研发力度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投入相对较为匮乏,导致体育产业自身难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化的创新成果不尽如人意。大多数传统体育产业缺乏与高新技术进行融合创新,成为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所在,尤其是体育产业的低碳特质与创新科技难以有机结合,弱化了体育产业本身所存在的低碳优势,无法有效促使体育产业完成升级转型,也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创新再造。不难发现,我国体育产业整体水平仍处于低端产品、技术以及较低竞争价格的恶性循环当中,从北京奥运会开始到现在的10多年间正是发展体育品牌的黄金时期,但是大多数体育品牌依赖店铺拓展规模数量,忽视了开发品牌特质,体育产业的低碳优势无法得以发挥,导致市场经济环境当中各类体育产品趋于同质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众多体育品牌缺乏较高科技附加值,难以形成高端产品,从而在国际体育产业市场环境当中的竞争力较为薄弱。
三、低碳经济下体育产业发展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体育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阶段,但是相较于其他经济领域的产业发展速度仍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体育产业当中的低碳特质无法被充分认知,与一般性产业混于一谈,导致缺乏相应重视,从而难以推动其发展。深入体育产业的低碳角度,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加深低碳特质认知,明确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以及社会总体发展当中的重要地位,注重体育产业在低碳经济当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促进低碳发展的持续战略当中,纳入体育产业的升级转型与结构调整,促使体育产业能够以更具优势的发展路径实现高速前进。需要结合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实施政策,结合低碳特质角度强化国家扶持政策,有效发挥政府领导作用,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角落不断渗入低碳发展理念,从而加快产业体制创新。强化低碳经济视角下体育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政府应具有的职责与义务,发挥宏观导向作用,为体育产业制定更为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强行业管理,实现宏观调控促使体育产业发展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二)完善体育市场。为了使体育产业能够在低碳经济环境当中实现长久稳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促使具有低碳特质的体育产业能够占据市场经济环境的主导地位。在不断促进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市场经济将不断增强资源配置作用,当全人类意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时,同样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主导优势。针对于这样的大环境,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促使体育产业实现最佳资源配置,从而使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需要中央体育管理部门为体育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创造政策保障,促使政企分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降低政府干预,从而明确划分市场与政府边界,在市场机制当中发挥体育产业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市场监督、环境保护以及公共服务等职责。其次,需要为体育市场的发展制定符合国家整体发展局势的法治轨道,由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延伸地方性法规,从而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法规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加强产业投资拉动,大力宣传低碳特质,在社会经济环境当中逐渐普及体育产业的低碳优势,并结合相应的惠民政策,促使社会各界能够广泛关注低碳经济下的体育产业发展,从而推动体育企业逐渐向资本成熟市场进行融资,形成规模化的体育资本;积极引进外资,鼓励体育部门结合市场当中的其他资产类型,形成多渠道、市场化的融资体制,培养多层次的体育消费群体,加强引导宣传,促使城市与乡村都能够实现体育产业拓展延伸,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以及农村学校体育,挖掘具有体育发展潜力的人口进行重点培养。
(三)引入科技创新。面对科技革命的新一轮崛起,需要抓好体育产业与创新科技的有机融合,增强产业科技含量,促使体育产业低碳特质能够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当中凸显出核心竞争力。利用市场经济脉络引发先进科学技术与体育产业之间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从而建立市场导向机制,促使市场技术研发能够朝低碳经济下的体育产业不断靠拢。首先,加强科技要素类型的配置导向,科学应用知识产权,鼓励战略性前沿新兴科学技术的研发,从而整合科技资源,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其次,促使社会各界的科研机构与体育产业之间形成创新链条,建立系统化的自主创新工程,在政府协调下,加强金融、中介、媒体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多角度配合,促使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综上所述,在低碳视角下,体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在丰富民众体育生活、增强人们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文,官卫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9).
[2]魏星.体育经济视角下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21).
[3]李克.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9).
[4]朱瑛,冯兵.低碳经济视角下山东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8.33(04).
李海林 西安石油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