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影响因素及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度集中开采资源,碳排放量迅速上升,污染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当前,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出现新变革,低碳经济成为潮流,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低碳经济,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措施,以期为推进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新变革
1低碳经济概述
2003年,英国政府公布《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受到了全世界关注。低碳经济是相对高碳经济而言的,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开采过度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目前,低碳经济没有一个普遍的、全世界确定的衡量标准。世界各国在经济水平发展、资源种类、技术手段、产业机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形成各具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局面。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增加商业和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积极影响[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更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2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能够在两个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是知识累积和技术创新导致低碳技术进步;二是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减少,可以将更多的能源消耗转移到其他行业,提升国民消费水平。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看,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生产力不断提高、节能技术进步、消费模式改进、能源结构优化的过程,同时,低碳经济发展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1经济发展水平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虽然各国的碳排放原因不同,但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主要是消费和生产两种因素构成。20世纪发达国家就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机械化的转变,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并且重点转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因为前期大量的资本积累和技术的创新从高消耗进入“低碳模式”时代。而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能源支持,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很多困难。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不高,低碳经济也只是初步阶段,人口增长较快,能源需求高,碳排放量呈现增长趋势。由于世界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面临不同的经济生产问题,对应的减排措施和减排成本也会不同。
2.2人口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基数较其他国家较大。说明我国人口基数所带来的人口增加压力也是很大的,大量人口的增加带来了碳排放的增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均GDP呈现增长趋势,人民的需求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温饱生活了,追求更高质量生活,增加了消费需求,使城市化规模扩大,也直接增加了碳排放量。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我国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服务和设施,同时也带动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也会间接引起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增加。
2.3技术创新水平
技术支持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低碳经济的实施依靠国家的技术支持。低碳技术主要涉及电力、交通、冶金、化工、石化、重型装备、交通等高能耗和高排放的项目,还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研发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及节能技术,能够不断降低甚至消除对碳化能源的依赖。全球在加快技术研发,开发更多的能源并增加对新能源的投入及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是这场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能源体系的创新也是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一环。在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现代,各行业技术水平在提升,我国对能源的使用不再是不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高强度开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降低排碳量技术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2]。我国实行全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政府和国家对新能源技术进行大力开发,需要在人力与财力上共同配合。但在能源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持续不断地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现有技术进行改善和普及,借鉴国外的优秀技术,在有效实施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广低碳经济观,加强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革新。其次,需要政府与国家配合,建立完善的政治体制,保证开发人员及开发企业对新技术、新能源的研究减少后顾之忧,大力支持对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最后,建立“谁研发新能源技术、谁受益”机制,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项目提供担保资金或直接进行补贴。
2.4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又称要素禀赋,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技术、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投入要素。能源资源禀赋可以从能源结构,即单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单位能源产生的碳排放数量)来分析,单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越大,表明能源越不清洁。研究表明,水能、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的碳排放系数为零或接近于零,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分别达到0.748、0.585和0.444t标准煤,将其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2.745、2.146和1.629t。“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直接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我国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非常有限,且国内的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节能问题。
2.5国际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又因互联网的快速渗透,各种炫耀性、奢侈性消费开始蔓延,导致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初衷。发达国家利用直接投资和并购等方式将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之成为“世界工厂”,污染了环境。为此,发展中国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消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良性发展。
3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3.1宣传低碳观念
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就是全民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发展观念。如果只注重有形的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却忽略人们低碳行为的根源,将阻碍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宣传低碳理念、贯彻实施低碳政策可以有效推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促进社会与环境等的全面优化,进而达到以实践促进低碳宣传的效果。宣传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政府部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内部进行结构改革,从低碳理念、政策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大力宣传,以建设低碳办公环境为首要目标。其次,教育事业必不可少,需要在各年龄段进行思想渗透,对个人观点还未成熟的低龄儿童而言,需加强意识传输,将低碳理念加入课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教育,用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将低碳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同时需要媒体帮助,无论是公益广告、公告牌,还是视频短片等,都可以进行低碳理念的宣传,采用多种多样并可以让人们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传播,让人们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低碳观念,让人们生活在积极向上的环境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个人生活模式[3]。最后,可以使用经济引导方式,通过鼓励人们使用低碳产品、采用低碳出行方式等手段,进行碳量减排,达到低碳经济的总效果。具体效果如下:建立完善的政治机制,将政府、传媒、企业及公众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低碳生活的宣传范围,合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传播方式,让媒体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在宣传中改善全社会的低碳经济意识和观念。政府的正确引导对建设低碳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有效配合,才能加快低碳经济的步伐。建设低碳型社会不仅仅是政府和国家的任务,还需要落实到每一位居民身上,只有全民提高低碳意识,推动低碳生活,而且全民低碳不是说说而已,需要真正切合实际地实施政策,联络各层次人员,形成低碳网络,将低碳理念渗透到每位居民的意识中,为加快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3.2创新科学技术
即使如今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开发新能源的科技研究还不足,需要不断创新。我国实行全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科技创新,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无论是节约能源、碳量排放,还是新能源开发、循环能源、优化结构等,都必须以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及推广为基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等方面,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大力开发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能耗。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是以牺牲环境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大数据表明,我国在能源利用率方面出现短板,资源浪费程度高。如何加强资源合理分配、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当今社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这也对低碳技术的推广有重大意义。其次,坚持低碳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漏洞,管理体系及推广流程尚不完善。引进外国优秀的技术可以帮助我国加快发展步伐。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技术设施、科技人才、制度法规等都有所限制,因此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国情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建立适合国情且有效的低碳技术并大力推广。最后,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加强技术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技术,力求在低碳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取得突破进展。
3.3完善法律体制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艰辛且长久的历程,是多方 面、多领域共同配合得到的结果,不仅需要全民树立低碳观念,还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完善相关制度。首先,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前提是需要对其内涵有所了解,规范相关法律体制,规范低碳经济管理标准。将低碳经济与生态平衡及改善生活水平相结合,大力宣传低碳理念,培养全民低碳意识,在实践中做到低碳生活。其次,对于引进国外低碳技术,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技术。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这不仅能保障研发人员的个人利益,还能使管理技术的实施流程更系统化,合理利用核心技术,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再者,对于资源开发和能源利用,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进行全面管理,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能源帮助减少碳量排放。依靠法律法规对浪费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这不仅是对资源分配的保护,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后,建立生态保护区,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建立人类与生态平衡的平衡关系,加快绿色文明社会的建设。总而言之,低碳生活不是口头阐述,而是要在实践中得到经验,不断创新发展,需要社会各阶层、多角度进行结构优化改革,巩固低碳理念的融入,加快低碳生活的建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分配各种能源,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共建美好家园[4-5]。
4结束语
我国非常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长期绿色发展和健康发展的保障。具体到生活中,低碳生活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国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低碳概念的认识水平,使之正确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帮助国民快速了解目前我国环境问题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使人民和政府的沟通更有效。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相信我国会不断完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迪拉娃尔・吐尼亚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