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浅析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生态环境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我国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不断恶化的趋势,绿地面积在总体面积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低,为了不断地加快人类文明进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主要以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能耗为基础,在此前提之上不断的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其中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合理的利用和配置能源资源,促进能源利用率水平的稳定提升,积极的构建完善的能源资源利用结构。要想更好的发挥低碳经济的作用和优势,我国必须要加大对技术的创新,实现发展观念和制度之间的有效转变,主动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将生活方式、生产模式、价值观念融入国家的经济建设之中,更好的推动全球性的革命。从目前来看,在推动低碳经济实践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出现了一定的误区,首先低碳与贫困存在一定的区分,贫困并非是低碳经济之中的重要体现,低碳经济主要以低碳和高增长为依据,如果能够积极的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其中,那么就能够更好的体现低碳经济的优势。其次,低碳经济并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际的运作成本比较低。在生产以及管理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积极的结合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要求进行稳定的运作,该工作会将实际的运营成本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同时也不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只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就能够实现作用的有效发挥。最后,低碳经济并非是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的核心,而是需要从现在做起、马上做起。需要注意的是,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人类社会紧密相关,要想大力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需要参与其中,分析低碳经济的运作要求,更好的迎接这一时代的发展以及变化,实现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稳定运作和进一步发展。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低碳生产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策略,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产模式,低碳生产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还能够更好的加强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我国的工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如果要求每一个企业直接以节能减排为依据进行实践运作,那么在实践管理和公共控制的过程中将会面临诸多的困难,我国必须要以节能优先为依据,在实现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不断的发挥低排放的作用和优势。经济组织还需要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理设计为依据,了解消费生产以及产品设计的具体要求,不断的促进节能技术的有效推广以及应用,以低碳生活和民众生活习惯的有效改进为依据,保障民众树立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实现对个人设备应用频率的有效降低,尽量的减少个人的碳排放量。其次,采取低碳消费的形式加强对建筑节能建材的购买以及使用,真正的促进节能节电工作的大力落实。践行低碳经济的工作人员以及技术工作者都需要以循环经济为立足点,不断的体现节能减排创新的相关标准,除此之外,其他行业还需要明确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积极的促进内涵的丰富以及多元化。最后,不断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发展,通过对化石能源结构特征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在现有的能源消耗之中,煤炭的消耗量最大,占有的比重超过了70%,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变这种能源资源运作结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基层操作者必须要加强各种生产技术的有效研究,积极地将高新技术融入现有的生产实践,更好的体现高新技术的作用和优势。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总体战略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运作的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比较高,同时该资源的消耗量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运作模式导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严重破坏了现有的生态平衡以及环境。为了能够积极的突破这一不足,我国开始站在宏观的角度不断地加大生产和研究力度,转变原有的发展观念,积极的解决发展过程之中的难题,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资料为依据,不断的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优化和转变与民众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积极的加强法律政策的出台,通过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来为我国低碳经济的稳定运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另外,我国还需要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为依据,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更好的促进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充分的发挥低碳经济的作用和优势,实现我国综合国力的稳定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四、结语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质要求,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我国在推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之外,还需要立足于资源使用的限制条件,通过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来更好的将新技术与现有的经济建设相结合,真正的体现低碳经济的作用和优势。其中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有所区别,不同模式的运作标准差异较大,我国需要结合现有的经济建设水平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2]张Z,林珊,赵颖婕.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碳基金视角[J].经济问题,2011(5):65-68.
[3]张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范太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3(8):12-16.
[5]马岩,鲁江.我国煤炭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11,20(5):19-22.
作者:李筱雨 单位:河南省实验中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