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的休闲森林旅游功能构建问题
【摘要】介绍了低碳经济下的休闲森林旅游功能,分析了当前山西休闲森林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碳背景下的山西休闲森林旅游功能构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山西;低碳经济;休闲森林旅游
党的报告中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对于山西这样一个以煤炭产业开发为主导的资源型大省来说,发展休闲森林旅游,对于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促进各项产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休闲森林旅游的低碳功能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率的利用新能源,实现GDP的绿色发展与清洁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根本上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层级,引领低碳绿色消费,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休闲森林旅游迎合了低碳经济这一内涵,对传统的林业生产进行改造,将林产品演进成旅游商品,不但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进一步整合了地理、自然、生态资源,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在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林业以砍伐木材产品为主,严重影响固碳能力。而在休闲森林旅游发展中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资源节约型林业,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对“高碳值”林业生产资源的依靠,增强了林业碳汇的功能。休闲森林旅游有利于“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休闲森林旅游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产品的观赏或采摘价值,在林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与生态”的结合,尽量少用或不用速生品种,让林产品在光合作用下自然生长,是休闲森林旅游产品的生产方式。休闲森林旅游有利于构建生态文化。休闲森林旅游集绿色生活、文化、教育、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身,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低碳生活文化,有利于形成与休闲林业相适应的生态价值文化。这种生态价值文化,倡导人们通过低碳的生活方式,最佳发挥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用思想意识来约束人类对自然的无限索取。
2山西休闲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产业聚集化程度不高,碳汇生成能力有限虽然山西省的休闲林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一系列以休闲森林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景点。但是景点建设大多不成规模、不成体系,生成碳汇能力有限,规模小、产业要素的集聚能力弱。从产业上看,以“观光”林业为主打的产品占据重要位置,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低水平开发层面,产品单一。在体现林业的“休闲”与“度假”方面的功能少,林业采摘不成规模,游客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浏览,服务项目少、收益差,休闲森林旅游专注于自身开发,与其他旅游景区景点联动不够,对于森林、草地等其他碳汇方面开发不深。从产业内部条件看,由于森林旅游的准入门槛不高,多数农家乐、观光园都是由林区农村富裕农民自己经营,缺少统一的规划与管理,项目低水平重复造成资源浪费。2.2不注重清洁能源的开发休闲森林旅游商业气息较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产品的外部包装。在这些方面没有践行低碳理念,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选用环保材料、清洁能源和高新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一些生态园的接待设施过于奢华,将主要力量放在庄园建筑物的规模扩张,接待游客能力的建设方面,而对集约型的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的碳排放监测等方面做得不够。“煤、电、气”等高耗能源仍然在山西省的休闲园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没有形成绿色能源体系,休闲森林旅游的“低碳价值”的光环,被游客接待中的高耗能和高排放所抵消。2.3科技创新滞后在休闲林业发展过程中,园区短视化严重,仅以短期的盈利作为自己的目标。林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较为滞后,仍然是名为现代实为传统。2.4不注重绿色生态文化的营造山西属于文化大省,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农业特色明显,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但是在休闲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并未充分挖掘这些宝贵资源,而教育与宣传的缺失,使得每位游客都容易成为“污染者”,如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蟒河风景区等一些毗邻城市、客流量较大的景区,人为垃圾污染较严重。
3低碳经济下的山西休闲森林旅游功能构建途径
3.1加强产业集聚与联动,增强碳汇功能一是要进一步促进山西省休闲森林旅游的产业集聚,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扩大园区承载力,发挥规模化效应,提高园区的造碳能力。多元化进行休闲观光类的品种选择,选择更多的地产作物。发展休闲林业开发合作社,增强产业要素的聚集能力,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打造复合化休闲森林旅游产业园。推进树、草、水、湿地进园,建设森林绿色综合体,与农业休闲庄园形成复合型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增强碳汇生成和储备能力,形成营销的新亮点,彰显生态魅力。二是要增强产业联动。加强休闲林业与其他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实现互惠双赢,带动规模的扩张。如汾阳市贾家庄生态农业园可与晋蒙陕边塞文化游项目进行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要实现产业创新拓展。探索将休闲森林旅游与“碳汇交易”结合,积极与上海、天津等碳汇交易所联系,让沿海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在山西进行绿化碳汇补偿,借助外力增强“造血”功能。3.2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业态,推进节能减排要通过休闲森林旅游的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业态,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选用环保材料、清洁能源和高新技术。集约化设计观光休闲旅游线路,休闲森林旅游道路规划尽可能地增加步道和自行车骑行道,减少人为机动车辆的温室气体排放。坚持“低碳”理念,接待设施既要体现出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又要避免奢侈装修。大力开发新能源,对传统的“煤、电、气”等高耗能源进行改造。在休闲森林旅游开发经营过程中,要大力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沼气发电、取暖,在重点农田观光区、果园和养殖区内重点建设集沼气池、畜舍、冬暖式温室的三位一体生态温室大棚,实现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利用山西省丰富的太阳能发展光伏产业,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3.3做好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绿色经济在休闲森林旅游的发展中,要做好高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实现节能减排,做强存量碳汇,优化绿色林产品供应链条。实施多样化的品种配置,增强土壤的固碳、凝碳生产力。例如,在林间种植石榴、葡萄和玫瑰等花卉,通过穿插种植,既提高了碳汇能力,又增强了观赏性。将农、林、牧产业整合打包运作,践行循环经济之路;在树林中放养野鸡,进行虫害防治;在园区中开发鱼塘,利用鸡粪作为鱼饲料,实现生态产业的循环化。3.4倡导绿色消费,构建低碳文化广泛深入挖掘全省独特的手工技艺、餐饮民俗、婚姻嫁娶、晋商大院等文化资源,使低碳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激发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突出文化资源的稀缺性,使顾客成为生态文化体系中的“主人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将休闲森林旅游的生态元素与山西的民间艺术、民居洞窑、文艺表演相结合,增强生态文化内涵感染力,将生态文化转化为保护力。大力开展“乔木、花草、果树认养”补碳活动,认养人在果树认养期内可自由到庄园内对果树进行管理,增强游客对休闲生态旅游的参与意识,提高低碳产业发展的活力.
梁晓武 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