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构建
一、低碳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状况
企业为了使利益达到最大化,大多数会不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利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甚至置环境于不顾,大肆污染,这给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企业要进行低碳改革,有三点应做好:
1.设备应高效率、低能耗;
2.资源利用应节约;
3.产品应卫生、实用。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挑战,设备的更新和原料的改变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短期看来,企业的利润确实受到低碳发展的影响而降低了,但把目光放长远,做好成本分析,提高生产技术,是可以做到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相比传统生产方式更能使企业发展更长久。因此,无论企业积极响应与否,改革都势必进行。
二、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低碳经济的变革已经在所难免,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得会计的体系与理论受到冲击。
(一)会计目标
低碳会计的目标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1)基本目标:是企业总体的低碳管理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低碳排放,对资源合理开发,对环境合理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2)具体目标:对每一部分都作出会计核算,包括资源的耗费,保护环境所需要的支出,改善环境所获得的效益等。将所有会计信息展示在决策者面前,满足其需求。
(二)经营活动核算
经营活动是指低碳经济下企业相关的商品销售、员工派遣、商品购买等活动。企业应该把低碳观念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多方面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1.购买环节。购买时应尽量选取低碳的、环保的原材料,从源头保证产品的低碳化。记账时,会计可以在业务摘要中将原材料的碳含量采用含碳比等非货币方法记录下来。
2.生产环节。秉承低污染、低能耗的理念,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到最低。根据各部门不同的情况,企业应计算出最合理的分配指标,在不同部门中进行分配。
3.销售环节。在完工的产品上标注明碳的含量,将必要信息做成标签贴到产品包装上,同时核算好产品的碳成本及含碳量的披露,使产品的价值能够得到真实的反映并且企业能够正确的对成本进行核算,对将来的财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4.库存、包装和运输环节。企业应尽量减少该环节碳的消耗量以及排放量,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库存更加节能环保,包装回收再利用,运输更加低碳高效。经营活动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利用新能源生产的产品消瘦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所得的份额是直接收益;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使得能源得到节约,节约下的成本减去低碳设备投资后的份额是间接收益。企业可以将低碳经营所获得的收益用于低碳产业链的构建,从而带动传统产业链的改革,使生产达到可持续发展。建立起一个低碳产业圈,这样一来,突出了企业价值,使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并能够在更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三)投资活动核算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在低碳环境下,与低碳有关的进行长期资产与先现金之外的投资与处置。包括实物投资、金融资产投资。《京都协定书》的签订,推动了国际碳市场的发展,《京都协议书》制定了三种市场机制以求降低减排的成本。我国的排放权交易主要依托于清洁发展机制的交易。再此机制下,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具有投资价值的经济资源,它同样具有自由贸易市场,持有者可以对其进行销售。而买房为了经营的需要则必须买入碳排放权。由于碳排放权同样属于金融资产,因此在交易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可将碳排放权设置为二级科目,使人们认识到它的价值,并能够确认持有者的合法权益;
(2)实际出售时,再次对其价值进行确认,防止公允价值得到变动;
(3)处置碳排放权时,确认好投资利益,调整其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
(4)企业在实际取得碳排放权时,可将交易的费用计入到成本核算中。再次,发达国家应根据《京都协议书》中的规定,将技术和资金支持提供给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应把握住时机,迎接挑战,利用好上述规定,将新技术和设备引进来,增强自身的节能减排能力,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而处理账务时,也应将购买设备的费用计入到账户中,并进行核算。
(四)融资活动核算
低碳经济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银行,企业可以将银行的资金当做自身低碳项目发展的支持。全球已有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进行金融改革,为发展低碳改革的企业提供信贷业务。企业应顺应改革趋势,积极推进低碳改革,大力发展低碳项目,利用银行的支持壮大自身。
(五)信息披露
能否可靠得操作低碳会计体系取决于信息披露是否完全和可靠。大部分企业对生态、社会效益和环境资源等指标都没有进行披露。企业为了能够反映自身承担的碳排放责任,应该将碳报告独立进行编制,报告应该具有完整性与真实性。
(六)碳税制度
国家应大力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建立起相应的税收制度,利用税收手段,从税收上进行相关指导;利用税收杠杆为低碳企业提供资金,从而使低碳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低碳产业的成长,在低碳经济下发挥积极的作用。另外,对于碳高污染企业,征收碳税,同时给予低碳企业更多的优惠,推进低碳产业链的发展。其次,不同应税项目的税率应区别开,根据国家税务部门,结合我国国情,出台相关规定。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对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观点还没有达成共识,并且存在着许多疑问和不完善之处。所以,应仔细对我国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借鉴一些外国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碳会计体系框架。
作者:莫永凤 单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