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规制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低碳经济”的最新提出是在欧洲,其欧洲发达国家实施的相关政策较为完善,而我国接触低碳经济较晚,国家和政府对于低碳经济准备不足,仅知道其主题意义,并未对其具体实施制定相关的策略。国内不但在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科技的有效利用率方面,在社会体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国内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正在努力实现低碳行为,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只依靠政府的努力并不能完全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
(一)民族地区的“富饶的贫困”问题
国内经济贫富差距较大,然而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相关资源往往较为丰富,这导致了这部分地区不依靠先进的科技技术,而是借助于过分开发的资源进行经济的发展,这就导致了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其资源的利用率越低,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在少数民族地区占有绝大的部分,比如内蒙古大约有7016吨煤炭的储备量,而大约有2190吨的储备量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大约1685吨的煤炭储备量位于山西省。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然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却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设置不足,资源利用率较低,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大量资源的利用进行带动,因此很难实现低碳经济。同时,这些地方的主要特点就是物广人稀,其地域的跨度占有率大约为78%,其资源的占用率较高,但经济发展跟不上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国家东部地区虽然科技较为先进,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其资源覆盖率较低,因此国家政府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将东部的科学技术与西部的资源储备相结合,努力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西部资源进行科技发展是目前政府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国内产业结构的分布较为不平衡,其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大多依靠高消耗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能够充分调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依靠于碳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日益消耗能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了关键性问题。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国家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逐步地调整第一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可以实现碳的排放减少情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于第二产业,其特点就是主要依靠于过度消耗的资源来进行和保持西部的经济发展势头,这样不但过度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碳的排放量,同时经济的发展依然跟不上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据统计,2011年西部发展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大约37.1%,2010年更低,因此西部的经济结构发展十分不合理,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技术不足,创新不够
只有在先进和创新的科学技术保障下,才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够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我国资源分配极不均匀,西部地区占有绝大多数资源,然而,将东西部企业进行比较可发现,西部地区企业其自身的科技利用率和创新意识较为不足,不能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西部地区企业大多数过多地依靠资源的过度开采,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特点和先进的环保意识,根据统计数据,具有大规模先进科学技术的企业在西部仅仅占到3%,大约是东部先进企业的7.2%,国家科学技术的投入在西部地区较低,仅仅为东部地区的11%。因此,西部地区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科学技术较低,不能够短期内实现低碳经济。西部地区政府对企业研发能力投入和关心不足,仅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要把握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碳的排放量,增加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先进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方向上。然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科学技术水平较低,人民形成的固有的以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基础较为顽固,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低碳经济意识不足
虽然政府一直在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而低碳经济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认知度也较高,但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认识不足。尤其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依靠资源的过度利用,其已经形成了要想发展经济必然得让环境资源作出一定牺牲的固有的思想,同时低碳经济的运行在短时期内会引起当地地区的经济下滑,因此在是否能够解决当地经济问题的眼前利益下,导致西部地区人们很难接受低碳经济的策略,当然,西部地区还是有不少人认可低碳经济的,但是由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人们的吃饭问题尚未解决,如何减少因资源的开发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生活负担成为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开发的最主要问题。所以,西部欠发达地区人们的低碳意识并没有形成,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好处宣传力度不足,人们还是倾向于眼前利益,以解决目前温饱问题为主要的出发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当地居民仅仅是一个新名词,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五)低碳经济制度不健全,地方政绩观阻碍低碳发展
由于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刚刚起步,没有什么经验可循,同时国家仅仅是倡导低碳经济,并没有形成固定的重要的法律法规条文,而是仅仅是在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对于企业和公民约束力不强,其本身的相关制度建设并不完整;同时,政府对于当地企业的发展监督不合理,没有具体的对于企业相关规定,仅仅是考察企业是否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主要标准,其标准考核制度有待加强。再就是政府对于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能耗的效率监督不够完善,在经济为主要导向和标准的市场背景下,低碳行为显得十分脆弱。比如政府惩罚企业污染环境的措施对于企业的资源消耗来说较少,这引起了企业宁愿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惩罚而不愿意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碳的排放,这使得政府对企业制定的相关政策达不到预期的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效果。而国内政府更加倾向于自身的业绩突出,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地方政府有时候过度看中其GDP的增长与否,根据经济的是否增长来判断企业的好坏和政府的工作业绩,这种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有效的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方式
(一)结合自然资源优劣势,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的主要核心问题是通过合理地调整产业的结构,使资源分配均匀化,借助科技的优势,努力开发能源的替代品,进而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我国主要的能源大多都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东部经济发达和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其资源的储备较低,因此目前的重点应该放在借助东部先进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基础,努力提高西部的资源有效利用率,使东西部的经济和低碳行为得到全面地发展。我国应当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众所周知,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尤其新疆地区的太阳能较为丰富,国家应当注重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减少相关能源的使用量,进而减少碳的排放。在我国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比如云南、四川等地,由于处于板块运动间隙,因此含有丰富的地热能源,如果将地热能源利用好,就可以降低煤炭能源的过多使用,降低碳的排放量。同时,西藏、新疆地区的风能储备较为丰富,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力资源丰富,国家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充分利用风能进行发电,进而减缓依靠烧炭发电的传统发电方式,减少炭的使用率,提高风能的利用率,在保持国家发电量的同时减少了碳的排放量。云南、西藏地区丰富的水能也可以进行开发,如果国家能充分利用这些外在的自然资源,将这些太阳能、地热资源、风能、水能转换成我们熟知的热能、电能,为我们所用,就可以节省日常的烧炭量,进而减少相关能源的开采和浪费,实现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样能保证经济的发展下降低碳的排放量,实现低碳经济。然而,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虽然所具备的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经济基础较差,相关设施和制度不完善,如果一味地追求能源的开发,有可能短时间内造成西部地区资源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加大弘扬低碳经济优势和进行相关新能源开发的同时,应当增加对西部地区资源分配的关注,要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分清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哪些资源不能够开发,充分运用闲置资源来弥补传统资源的开采,建立一套完善的低碳经济指标,进而使低碳经济在西部地区有条不紊地发展。
(二)提升人力资本层次,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在提升相关的基础设施之时,必须注重其相关人员结构的调整,注意提升其相关人员的个人层次。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相关高层次人员的带领下,逐步将原来粗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的发展模式,只有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相关水平和思想觉悟,才能够带领西部地区更好地发展。所以,国家或地方政府必须致力于相关人才的吸引和保留,为了更好地实施低碳经济而培养合适的相关人才。政府必须为专业相关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进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将人才的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低碳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后盾和人才资源。政府必须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而奖励的标准就是按照人才对相关地区所作出的贡献程度,这样才能够培养一部分水平较高的人才,才能够激发人才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热情。企业也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人员的整体水平,让员工意识到低碳经济的优点,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关注低碳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必须注重人才的建设问题,努力改善相关人才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家庭安置,奖励制度,从而能够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来到西部,为当地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推进低碳产业转变
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是在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努力降低碳的排放量,政府要依据资源的分配问题,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将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与经济较为发达但资源少的地区加强联系合作,统筹资源和科技的共同发展,努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将原来经济的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资源的节约型发展。西部地区资源较为丰富但经济基础较差,相关设施并不完善,产业结构紊乱,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政府应当努力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舍弃那些资源浪费并且经济效益低下的生产方式,依据自身的能源优势努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在保持自身的经济发展节奏的同时降低资源的浪费和碳的排放,实现低碳经济。具体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形成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意识,以低碳经济来引导经济的发展;第二,提高低碳经济的影响力和个人品牌的相互融合,加强品牌效应。政府努力调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和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之间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策略机制,加大高碳行业的治理力度,减少其营业利润,使之逐渐淘汰,进而增加低碳行业的所占比例,使之调整为以低碳行业为经济主导地位的低碳经济体系,促进低碳经济的稳步发展。(四)加强区域间政府合作,营造输血环境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是经济科技较为薄弱,而东部地区科技先进但是资源较为薄弱,这种背景下要想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必须努力增强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交流,将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科学技术的优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的损耗,保护环境。政府应当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对于西部来说,提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东部先进的科学技术,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西部的建设和资源的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东部地区,要将西部地区的有效资源分配到东部,再结合东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整体开发。政府要使东西部整体融合在一起,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建立自己独特的“共荣区域”,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规制,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民族地区和东部、中部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分析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提升人力资本层次,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推进低碳产业转变以及加强区域间政府合作,营造输血环境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作者:吕南 王娟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