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结构转型下低碳经济论文
一、福建省贸易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商品结构
近年来福建省出口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2013年福建省出口产品总额为1064.74亿美元,从产品结构上看:初级产品出口量为85.8亿美元,工业制品出口量为978.94亿美元,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占出口产品总额的91.94%。从2007~2013年以来,工业制成品占比均高于90%。
(二)一般贸易仍然是主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减缓
近年来,福建省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从表1来看,一般贸易在我省对外经济活动中比列明显提升。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242.98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164.35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占进出口总额的44.66%增长到2013年的68.77%。我省一般贸易额增长较快,占贸易总额的半壁河山,且存在持续增长的趋向。虽然加工贸易总额由2005年的246.75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432.65亿美元,但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的增长速度较慢。2005年以来福建省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渐下降,2013年其比重与2005年比较下降了约20%,也就是说,我省加工贸易的发展速度正在减缓。
(三)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低
高新技术产业是低碳产业的典范代表,以其低碳排放和高附加值产出的优势,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核心产业。在发达经济体中,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领先的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自2005年以来,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78.22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155.22亿美元。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在出口商品总额中占较小比重。2005~2013年之间我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现降幅,由22.45%下降到14%左右。作为低碳产业典范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福建省出口商品总额中占不到五分之一的比重,由此可见,福建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完善。
(四)国际服务贸易行业发展失衡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省的服务贸易增长部分缓解了传统型制造业出口受阻的压力。近年来,福建省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以低碳增长为目标,在政府政策扶持下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服务贸易企业脱颖而出。2005~2012年期间福建省对外服务收益从49.36亿美元涨到126.67亿美元。政府规划到2015年对外服务交易额越过250亿美元大关,使对外服务收益能达到出口总额比例中的15%[1]。但是福建省对外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与上海、北京等地相比处于弱势。我省2012年旅游贸易额和运输服务贸易额依次为63.54亿美元与29.2亿美元,二者依次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0.16%和23.05%。[1]两大传统对外服务交易量在对外服务交易量总额中占绝对优势,其他对外服务交易量所占比重较低,对外服务贸易行业发展失衡。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高附加值、绿色型高端服务贸易,包括信息咨询、专利使用和商业服务等领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我省的贸易结构向低碳转型就不得不重视新兴高端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福建省贸易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发展低碳产业对福建省对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福建省应针对当前绿色贸易的特征,尽可能促成贸易结构向低碳转型。当前,福建省贸易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福建省低效益的加工贸易,阻碍了贸易结构的优化
在福建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总量还在不断的增加。然而,工业制成品出口量不断增加,是因为我省低效益加工贸易的成长。加工贸易在我省对外经济活动交易量中的比率虽不大,但出口加工贸易却促进了我省产业和经济的快速成长。出口加工贸易频繁的活动也给我省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飙升等问题。加工贸易集聚在能源消耗大户第二产业中,其外延扩展为主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相冲突。福建省内数量较多的高能源消耗和重污染的加工企业,更加重了对外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此外,福建省出口加工企业大多数采取低成本的竞争策略,相对于价格高昂的清洁能源而言,加工企业首选价格低廉的传统能源如煤炭等作为主要的消耗品。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出口加工企业很少投入资金处理传统能源使用后所产生的排放物和废弃物,这对于福建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当不利。其次,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也推动了福建省的能源、资金和人力资源向第二产业流动。资源大量流入第二产业,投入其他产业的资源必定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才能有低碳和高效益的产品和服务产出。因此,福建省低效益的加工贸易的发展,不利于福建省贸易结构的优化,势必会影响到福建省低碳排放绿色贸易的成长。
(二)福建省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借助微笑曲线分析我省出口企业的创新能力。图2的微笑曲线是一条两端朝上的曲线。商品收益来源最高的部分位于微笑曲线的顶端:技术、专利和品牌、服务;收益来源最低的部分位于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组装和制造。发达国家的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源去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非常注重企业的创造能力。所以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部分都位于微笑曲线的顶端,占据着高技术含量和高利润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因为创造水平不高,只能承接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制造和组装工作,因此只能屈居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他们投入大量的能源和劳动力,取得的只是廉价的加工费。就现阶段而言,我省的出口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例仍相对较高,而一些高附加值及高技术含量等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很低。我省的多数企业成为了出口加工企业,其主要原因是较低的企业创造能力。加工制造企业位于微笑曲线的底端,他们获得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所以我省大多数企业不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回报周期长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最终导致我省加工制造企业很难生产出高技术含量的自主品牌。疲软的出口企业创新能力,导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产品占较小的对外贸易份额。为了优化我省贸易结构,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福建省出口企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创新能力,出口低碳的高附加值产品。
(三)福建省服务贸易各行业发展不平衡和管理水平落后,束缚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服务贸易产业是一个能源使用较少,收益较高的低碳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产业发展水平中,就能看出其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近年来,我省服务贸易的产业得到了快速和稳定的成长,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福建省的对外服务交易量集聚在劳务输出、海洋运输及旅游服务等传统行业。而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金融、信息等知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方面,福建省的发展水平较低,这不利于我省对外服务产业的长远性成长。其次,福建省服务行业内的许多部门经营机制僵化,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了福建省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最后,我省服务贸易相关的政策透明度不高,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则以规范各行各业从事服务贸易的行为标准。
(四)福建省对外贸易市场分布不平衡,不利于贸易结构的持续性转型
福建省对外经济活动销售的市场目前主要分布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我省2013年出口总额为1064.74亿美元。其中对上述三大经济体的出口额共占了我省出口总额的43.89%。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推崇低碳理念,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较高,因而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质量标准较严格。福建省出口的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必定会受到比发展中国家市场更严厉的低碳标准,甚至会受到低碳标准和规则的制约与处罚。同时,对外贸易市场分布不平衡也削弱了福建省出口企业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能力,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直接导致了福建省多家出口企业倒闭。当前,福建省应大力开辟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出口相对优势的产品积累资金,并进一步投入研发与科技创新,以推动我省贸易结构的持续性转型。
(五)福建省对外贸易中外资企业仍占较大比重,不利于贸易结构的健康转型
自从中国经济特区设立以来,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进军中国市场。当前,外资企业在我省对外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外资企业在当地经营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另一方面却又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本属于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对本土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劳动力价格日益上涨的今天,外资企业会因成本上升而进行产业转移,这严重威胁到了福建省对外贸易的健康转型。
三、低碳经济视域下福建省贸易结构转型的措施
(一)转变进出口商品结构,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福建省当前应积极推动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针对不同的行业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低碳产品出口,降低高碳排放行业产品的出口比重。当前我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初步完成产业的更新换代。福建省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远规划,注重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延伸其产业链,推进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省还要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处理好产业之间内部联系,分清主次与重点照顾对象,还要增强我省吸引外资的能力。当前我省的重要任务是“扩张”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扩大现有企业的生产范围,加深企业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使加工制造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我省要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制造优势,利用更加优惠的经济政策,让更多制造业企业入驻我省,以高效益的出口加工制造企业群,带动我省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低碳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贸易与环境的问题上,我省应积极与发达国家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相关的低碳经济国际谈判;同时,应增加对国际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其他信息的收集,并组织相关学者进行学习和研究,以期建立相关的信息中心、数据库和咨询机构以供本省企业的咨询与参考。一方面,我省应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促进本省产业的升级。吸取发达国家企业低碳生产的有关经验,提高本省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要鼓励本省出口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交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省应建立低碳技术发明奖励机制,并为企业研发低碳技术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政策支持,提高省内低碳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我省应在现有优势服务贸易项目的基础之上,推进金融和信息等知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增加对服务行业的财政支出,完善服务行业的各项设施;其次,扩大传统服务行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知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增强整个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要增强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维护国内服务贸易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的政策透明度,规范各个行业从事服务贸易的行为;最后,要加强对从事相关服务贸易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为福建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福建省应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和政策倾斜来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引导本土企业向低碳过渡。同时,当局应当协助本土企业拓宽市场范围。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谈判,为本省企业发展谋求有利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组织本省出口企业考察国外市场,为本省出口企业开发新兴市场提供相关帮助,降低本省出口企业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增强福建省贸易增长的稳定性。
作者:翁曼莉 单位:闽江学院经济系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