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建设浅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我国高校进行学习深造,因此我国高校亟待建设更多的高质量全英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全英语建设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建设的背景,识别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力图建设出更高水平的全英语课程体系。
一、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建设的背景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也呈现出了日益国际化的趋势。我国一直是留学生输出大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提出后,其沿线国家的众多学子来到我国高校进行学习深造,因此我国高校亟待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全英语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尤其受到留学生的青睐。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因其与国际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特征,已有不少高校进行了面向国内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凸显出不少问题,然而针对留学生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又有其独特性。因此,本文从面向海外留学生的视角,分析该课程全英语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材和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教材的选用对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该课程比较经典的原版教材是施米托夫的《国际贸易法律与实务》,但在国内只有翻译过来的中文版,缺少英文原版。目前国内各高校使用较多的是我国学者编著的各类国际贸易实务英文教材,比如周瑞琪、王小鸥、徐月芳编著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帅建林编著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等。在课程内容方面,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都是围绕商品的性质数量包装、商品进出口的一般程序、货物的国际运输与保险、商品费用的支付及方式等内容来进行的,这些教学内容都是针对我国学生,是以在我国从事国际贸易事务为出发点。而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乃至世界的多个国家,很难从某一国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
2.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1)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较高英语水平的课程教师队伍还需建设。全英语课程对课程教师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我国专业教师在听、说方面尤其欠缺。课程教师不但要清楚地将课程知识用英语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答疑解惑,和留学生进行讨论互动,这就给课程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实践经验尚显不足。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课程,而任课教师往往是一毕业后就进入高校任教,缺少国际贸易行业的从业经验,对于国际贸易的各项流程和业务只知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往往是纸上谈兵。比如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国际货物运输这章节内容,教师很难真正完成一单货物国际物流过程中涉及的物流方案设计、选择合适承运商、报关报检等一系列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行业需求,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人才供应和需求上的鸿沟。
3.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一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一定的案例分析、单证制作等实务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日益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育形势。特别是留学生有别于一般的中国学生,对于互动、对于学生个性的体现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亟待建立。
4.课程考核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在总成绩中占据60%甚至70%的比例,这其实对于实务类课程而言并不科学,过于看重卷面成绩,不利于留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1.设计科学的课程内容
在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可以采用一本教材为主、多本教材为辅的方式。精选优秀的、国内外学者编著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教材,以此本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主线,再配以其他学者的相关精彩著作。让留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史、中国国际贸易企业的从业规则和职业操守等内容。同时课程内容也要及时动态调整,囊括最新的国际贸易形势以及国际通用的贸易惯例。
2.提高师资队伍的英语及实践水平
首先,为课程教师提供更多的英语培训、国外短期课程、国外访学机会,切实提高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及英语能力。其次,招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特别是在英语母语国家学习过的专业教师。再次,鼓励课程教师到国际贸易相关企业和单位挂职锻炼,让教师深入产业、熟悉产业,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后,邀请国际贸易企业专家进课堂,通过系列讲座、作业点评等形式,为留学生提供真正的企业实务指导。
3.创新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多层次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流程模拟、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分别担当国际贸易业务往来中的采购企业、供应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角色,完成一单商品的整个贸易过程,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其熟练掌握国贸贸易的具体流程。
4.构建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体系
改变原来期末卷面考核一家独大的局面,注重过程学习的考核占比,建立综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尝试以平时成绩50%、期末考核50%的比例划分。其中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分为:考勤20%、翻转课堂20%、流程模拟20%、单证练习20%、案例分析及讨论20%。这样既调动了留学生参与各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又更加全面地考核了学生。
引用出处
[1]李扬.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目标模式及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5):145-147.
[2]楚艳艳,黄伟韩,孙晓艳,李湾湾,李想,任改焕,何建新.面向来华硕士留学生的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02):172-174.
[3]畅童娜.“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课程全英语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5):138-139+159.
[4]周欣.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全英语教学探索―――以上海海关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2019(10):127-129.
[5]赵亚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7):85-86+84.
刘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