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风险的防范与救济
摘要: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作为基本的支付方式,解决了贸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给予买卖双方以安全保证。但是信用证也不是完美的。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信用证也显现出缺陷。本文通过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信用证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范与相应的救济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信用证;风险防范;措施;风险
1引言
随着国家的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多,信用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信用证作为一种结算方式,已被广泛使用。其中的信用证制度已被验证时国际贸易中最成功的事实[1]。目前,它已经被国际上的200多个国家中的银行、贸易实务和司法认可。随着国际贸易数量的不断增加,信用证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加,其信用证的缺陷也不段显现出来。所以对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防范和救济的措施[2]。
2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风险的主要形式
2.1出口方存在的风险
首先,单据出现不符合要求的点,单证遭到开证行的拒付。在国际贸易方面,许多操作人员不熟悉一些国际结算方面的惯例,缺乏信心和责任心,操作经验不足,在审查单据环节容易出现纰漏,单据不符合开证行的具体要求,开证行拒绝这些单据付款[3]。其次,银行的资信度比较低,容易导致收汇的风险。在使用信用证交易的过程中,银行对于某一交易结算起到桥梁的作用。出口人向银行提出开信用证的请求,银行开出信用证,同时审查出口方的单据和信用证的条款是否一致,最后根据相关的契约支付货款。最后,信用证的软条款是一个陷阱,存在一定的风险。开证申请者掌控交易的主动权,是否付款完全根据买方的意愿,出货的商家处于被动的状态。进口方很可能恶意拒付款,违约导致信用证失效。
2.2进口方存在的风险
首先,出口方不按要求交货,严重的违反合约。有些不法出口方串通商检结构和开证行等等,制造和信用证相符的假单据,导致很多的进口商户没有办法凭单据提取货物。其次,承运方存在的风险。进口方不了解一些承运人的信誉状况。在国际贸易中运输的时间比较长。一些不法的承运人可能将货物转售他人,获取利益。进口方就收不到货物。最后,就是出口方和运输公司之间的勾结风险。传统的国际贸易依靠CFR、FOB、CIF等条件进行象征性交货。出口商户和进口商户凭借单据进行交货和提货。如果出口商户和承运公司私下串通,制作出假的提单,这就给进口商户造成了损失[4]。
2.3银行存在的风险
在信用支付过程中,银行有以下的三个作用:(1)应开证申请者的申请要求,开出信用证;(2)审核受益方提交的单证是否一致;(3)进行第一性付款责任。在信用支付过程中,银行方存在以下三个风险,首先是进口方和出口方的信用风险。如果进口方在交易过程中,拒绝付款,银行收款就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如果出口商户制高仿真的单据,银行无法识别真假,向收益方付货款,开证申请方收不到合同中的货物拒付款。其次是操作失误。开证申请者对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不足,填写容易出现错误,开证行可能将错误的信息立在信用证条款中,出口商会出现直接拒付的风险,引起引起国际贸易纠纷。银行内部职工也可能因为经验不错,出现操作失误,存在一定风险。最后,市场的利率变化带来的外部风险。利率会跟着市场的运行进行上下的调整,这对国际贸易带来巨大的风险。价格的波动损害银行和出口公司或商户的利益。
3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出口方的防范措施
首先,出口方对开证行与进口方进行展开资信调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出口方寻找一些口碑较好的独立的调研机构,对开证行和保兑行的信誉和资信的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出口方和调研机构共同建立合理有效的评级体系,建立客户资信档案。调研结构重点调查开证行和进口方的资金实力、财务状况、信用等级等等。其次,掌握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信用证的交易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口方利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利益,避免进口方或者运输公司利用法律漏洞使进口方受损。最后,认真审核信用证。出口方收到信用证后,必须认真审查和推敲,注意软条款中的陷阱条款。如果软条款和合同不一致,应立即通知开证行与进口商户修订条款。
3.2进口方的防范措施
首先,进口方认真审核提单。银行开立信用证后,信用证交给出口商进行审查,审查无误后由出口方发货,然后获取单据,单据最后交给进口方。进口方在收取到货运的单据后,就必须认真仔细审查其中的条款内容。其次,进口方也应寻找一些第三方调研结构对银行和出口方进行资信调查。
3.3银行的防范措施
首先,银行对开证申请者和交易的收益者进行严格的审查。开证行是受到开证申请者的委托参与信用支付中。开户行有着第一性付款的责任,如果出口方和进口方的利益受到损失,银行的信用经受到巨大的损害,银行未来的利益和发展也受到严重损害。其次,根据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银行对单证进行严格的审查。银行在处理单据业务时,应操作规范,对单据的真伪严格审查,一旦发现伪造的单据,拒不付款。最后,对银行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银行人员业务能力,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
4结束语
总之,信用证的防范与救济是对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风险的深刻理解,保证了进口方、银行和出口方的各方利益。在国际贸易中,从根本上,如果想要避免信用证的风险,需要全面搜索交易三方的资信,了解市场的全部咨询,全面有效的推荐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维护国家之间的良好的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卓小苏主编.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4).
[2]仲鑫主编.国际贸易实务―――交易程序•磋商内容•案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2).
[3]高音.我国出口商在信用证支付下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经济导刊,2011,(12):54-55.
[4]焦敏.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进口商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6.
作者:丁瑾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