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策略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26 21:13:00人气:400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国际贸易将出现很多变化,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存。为求实现贸易自由化,各贸易主体应加强交流沟通,并实现贸易管理的标准化,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寻求贸易全球化的可能。鉴于“互联网+”的长期效应,未来的国际贸易还会出现更多变化,本文从货币机制的更新、贸易重点的转移、管理难度的增加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少许参考。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贸易全球化;贸易壁垒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为社会各行业、领域带来了显著影响,包括国际贸易在内,传统的贸易方式、管理制度渐渐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分析其影响类型、应对策略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一、“互联网+”时代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互联网+”时代给国际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三个方面,即丰富了贸易途径、增加了贸易主体、优化了贸易方式。贸易途径的丰富是“互联网+”时代的独有特点,贸易主体之间的议价、商谈、签订协议、支付、结算等活动可以借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远程进行,充分利用全球信息资源而不受地域的限制,推动自身贸易活动有效进行,同步推进贸易全面发展,国际贸易形式更趋多样、便捷。贸易主体方面,由于“互联网+”时代强调互联网和传统贸易活动的融合,等于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虚拟化全球市场。在互联网背景下,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市场进行资源融合、优化,贸易活动更频繁、更深入,更多的地区级、企业级主体可以参与到贸易中,贸易主体数目显著增加。贸易方式的优化体现在“互联网+”虚拟市场中,这种市场具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信息透明等特征,没有国界、没有贸易壁垒、没有市场垄断的限制,可以为贸易双方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贸易方式更为多样。 2.不利影响 “互联网+”时代给国际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包括三个方面,即缺乏管理规范、造成“剪刀效应”、存在安全隐患。管理规范的缺乏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关,国际贸易往往数额较大,从安全方面来说必须具备完善的法律体系、制度、规章规范。目前来看,“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缺乏具体的、规范的法律规范,对各类贸易主体来说,管理上都缺乏有效的框架和条文支持。“剪刀效应”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在技术、理念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利用不同手段持续导致“剪刀效应”的扩大,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处于被动状态。安全性问题在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较为突出,“互联网+”时代,贸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采用的是虚拟的电子方式,商品交易的数量和服务金额都不易确定,变化性较高,再加上数字化的信息容易被侵入和攻击,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往往不易察觉。二、“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的优化策略 1.加强交流沟通 国际贸易开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理念的应用越发频繁,这也会导致上文所述问题的激化,如安全问题、管理不规范等等,目前来看最直接的处理办法是各贸易主体之间交流沟通的加强。一般意义上的贸易活动往往牵涉两个主体,如我国企业与印度企业就农产品之间的贸易。2015年7月,江苏省某企业在购买印度棉花时,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远程沟通,双方达成一致,但在货物运抵我国港口后,中方发现印度棉花“一件”与我国的“一件”存在标准上的差异,而在远程交流时,双方没有就“一件”的标准进行讨论,引发了争端。后续工作中,要求贸易各方在进行交易活动前,对存在争议或者可能出现争议的环境进行广泛交流,并选取第三方作为见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端。以棉纱为例,应给出重量、规格、质量、损耗级别、补充比例等方面的基本标准,并就所有细节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文档/书面文件,由双方负责人进行核对、确定。在贸易物品运输的过程中,还要就运输时长、存储花费等内容进行交流,保证所有细节沟通到位,发挥“互联网+”理念优势,免去不必要的争端。 2.构建标准化管理机制 标准化管理机制有助于提升国际贸易的管理水平,也能够发挥长期的积极作用,该机制的构建可以分期进行。以我国目前的贸易态势为例,与我国存在大宗贸易(100亿美元/年以上)的国家(地区)超过12个,与我国贸易额在10亿美元/年到100亿美元/年之间的国家(地区)超过27个,与我国贸易额在1亿美元/年到10亿美元/年之间的国家(地区)超过39个,其余国家与我国贸易额多在1亿美元/年以下。标准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核心阶段,主要与12个存在大宗贸易的国家进行磋商,将我国“互联网+”理念传递给贸易伙伴,并就“互联网+”时代的国家贸易问题进行磋商,拟定管理计划。如中俄双边贸易,长期在百亿美元以上,应就各类贸易品商榷管理条文。我国每年进口俄罗斯大量机械设备,应建立双边检查沟通机制,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框架性条文的商讨(如进口设备规格、数目、总量等),应用线下平台进行设备现场管理、检验(如尺寸、外观、额定工作参数等),并对所有检查和商讨的项目进行罗列,实现一一对照,明确奖惩办法,作为制度长期推行,使“互联网+”时代的国家贸易规范有序。之后以相同措施进行其他阶段的标准化管理机制构建,直到机制建设全部完成。 3.应用信息技术优势 信息技术优势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互联网+”时代也正是信息技术的主要产物,在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大规模、长时间交易较为多见,难以通过传统人工检查的方式保证贸易活动的质量。同时,一些远程贸易也可能面临网络安全威胁,这都使信息技术拥有了应用的空间。如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互联网+”时代可以提升沟通效率,但无法进行远程检测,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构建该机械的基本模型,包括外观、工作参数等,并在贸易品的验收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型匹配检查,如果设备的工作参数出现异常,即可判定其属于不合格品,检查工作快捷有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处理,较为直接的方式是远程专线物联网系统建设,较为常见的方式则是立体化安全系统建设。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专线建设可以保证系统免受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双方可以利用专线传递加密文件,密钥和加密方式带有唯一性,即便文件被截取也无法读取,借此提升“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安全性。立体化安全系统由防火墙、安全软件构成,可以提升两个终端的安全性。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各贸易主体应当充分认知到“互联网+”的优劣势,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技术和经济实力,抓住新时代下企业发展的相关机遇,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和资源谋求更好发展。 4.寻求贸易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是指贸易范围的扩大,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实现国际贸易规模和范围的增加,有效应对“剪刀效应”。本质上看,各贸易主体的发展几乎都是无上限的,为保障其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贸易主体应就“互联网+”大环境下的贸易活动进行磋商,开拓视野。首先要求各贸易主体有效评估“互联网+”时代对国际贸易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性,如远程交流、商谈等,之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优势,保证贸易活动的市场信息得到快速的传播和分享,使所有贸易主体能够更进一步的进行合作,贸易全球化也能得到有效刺激和发展。其次,贸易全球化要求消除贸易壁垒,在“互联网+”时代,广泛的信息交流使列国、各地区贸易的优劣势将进一步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非必要的保护主义应给予消除,为进一步的贸易活动打开大门。如美国频繁投诉我国“倾销工业品”,实际上是由于美国人力资源成本高于我国、我国企业成本较低所致,应在后续工作中通过交流解决。最后,各国、各地区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寻求更紧密的地方性合作,建立欧盟、东盟等模式的经济共同体,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的优势,实现区域性的贸易合作,再以此为基础,使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最终达成贸易全球化目标。三、“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展望 1.货币机制的更新 货币机制的更新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核心趋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这一趋势越发明朗。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已经长达74年(1944年至今),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但以国债为基础的美元体系并没有根本瓦解。“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国家间结算可以应用电子货币而不再使用美元或者贵重金属,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将名存实亡。这一构想最初由欧佩克提出,受限于政治、军事方面的压力,未能得到全面推行,随着中俄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欧盟、日本等传统经济体实力的提升,打破美元世界货币体系并非全无可能。 2.贸易重点的转移 贸易重点的转移主要是指国家贸易由几个大的中心向多元化发展,目前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是国际间贸易的主要线路,大宗货物需要集中运抵某些港口城市(如鹿特丹、上海、旧金山、圣彼得堡等),再进行集散,“互联网+”时代来临后,这一模式可能出现变化。如波兰地区需要进口来自南非的矿物,需经由非洲西海岸、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南欧,再经由南欧进入波兰(或者经由非洲东海岸,过霍尔木兹海峡,经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南欧),整个过程十分繁琐。“互联网+”时代到来,波兰需求方可以直接应用线上平台与南非供货商联络,通过水道运抵欧洲北部进入波兰,整个贸易过程更加快捷、方便,国际贸易的重点也可以此作为参考,逐步转移,在贸易全球化的推动下更趋完善。 3.管理难度的增加 国际贸易发展的越快,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会越大,这是由于列国之间的法律条文、管理方式本身差异较大,不同程度的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义则进一步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这一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一个较为典型的现象是我国近年来多见的贸易摩擦,2010年,我国与巴西、印度两国的贸易摩擦事件数目为141件,贸易总额为452.2亿美元(其中与互联网相关业务为4.5亿美元)。到2017年,我国与巴西、印度两国贸易总额为947.5亿美元(其中与互联网相关业务为95亿美元),贸易摩擦事件数目为369件,贸易额增加了约2.1倍,贸易摩擦事件数目增加了2.9倍,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设法解决。四、总结 通过进行“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策略研究,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互联网+”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其积极影响包括增加了贸易主体、优化了贸易方式等,不利影响则体现在安全性和管理方面。各贸易主体可以通过加强交流、优化管理等方式加以应对,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也将更加多变,要求各贸易主体做好应对工作。参考文献: [1]杨露鑫,刘玉成.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2016,(11):100-102. [2]郭鹏.数字化交付的内容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性自由化策略--基于美国的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01):74-79. [3]王.互联网时代下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与研究--以化工行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02):79-80. [4]刘应元,李雨晴.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6,(11):103-105. 戴志辉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