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的产业内国际贸易探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高低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现阶段国际贸易主要以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国际贸易为主要形式。本文在分析产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为出发点,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规模经济;产业内贸易;发展对策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现阶段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集中于介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现象以及同类产品的进出口情况,这是国际经济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指国家之间的贸易、劳动生产率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假设和相应的理论解释。从产品内容上分析,国际贸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家进口与出口的产品分属于不同部门进行管理,即进口产品与出口产品类型不一样,比如,一个国家,进口原材料,通过国家自身的企业和劳动力加工成成品,然后进行出口,这种贸易形式称为产业间贸易。另一种形式便是产业内贸易,一个国家进口一种原料,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出口,从中赚取利润。因此,产业内贸易又称为双向贸易。(一)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动因从产业供给角度出发,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差异是导致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规模经济使得生产商只针对于一种或几种产品进行进出口活动,进而导致产品出现差异化,差异化产品的出现推动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产业内贸易理论,Greenaway等人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类,分为垂直型与水平型两种,并针对产品差异对不同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得出产品差异对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影响较小,却对水平产业内贸易影响较大的结论。从需求角度出发,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相似论可对此进行解释,经济水平越是相近的国家,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偏好越是相近。此外,还有重要因素推动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比如要素禀赋、技术差距等因素。要素禀赋主要是针对于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对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影响较小;由于技术的差异,产品质量的不同,那么对于贸易的进出口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经济规模与产业贸易理论的研究
通过对产业内贸易模型的分析,对垄断市场竞争进行解释,垄断市场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组织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不能联合控制市场产品的价格,然而可根据市场变动,对于自身产量和价格进行调整。主要有3个特征:(一)各厂商生产类似产品;(二)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小;(三)厂商可自由进出市场。D表示该企业销售差异化产品,而其他企业销售类似的产品,由于同类产品的可替代性强,容易导致小范围波动的价位便会影响较大规模的产品销售量。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增加产品销售量,便要降低销售价格,这样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的纯利润便会减少,因此,边际收益曲线在价格曲线之下。对于这类企业,降低价格必须要降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因此AC呈现向下倾斜的趋势,与之前生产过程相比较,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品,成本增加小于之前的生产过程成本,否则,平均成本上升,那么边际成本便在平均成本之下。当MR=MC时,企业会获得最大利润,即该企业最优产量线在3单位以上,E点为均衡点。当MR>MC时,企业可获得超额利润,由于产业扩大生产量,产量和价格会动态的平衡于MR=MC。反之,如果当MR<MC时,企业每多生产一个,便会亏损一分,此时,企业应该减少产量,那么均衡点又回到E点。本模型详细绘制出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企业生产差异化产品,倘若想获得更多的利润,便要售出更多的产品,通过降低价格来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进而影响市场,扩大产品的销售量,由于规模经济的程度限制,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以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这便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本质。通过模型可以看出,产业内贸易是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而产生的,产品差异的类型不同,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也不同。
三、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及结构分析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目前对于测度产业内贸易的公式是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公式,也是目前最权威的公式:;其中Xi为出口额,Mi为进口额,i为个别产业。模型呈现指数形式,倘若指数越接近于1,那说明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大;越接近于0,说明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小。
(一)产业内贸易结构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为注重工业结构的调整,以缓解基础产业瓶颈的约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目前,在国际贸易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发展加工产品出口,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同国际市场的交流。然而,由于国际经济结构分工的不同,不完全竞争构成了国际市场结构的基础,由于我国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只能依靠资源的出口和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产品的加工,不能够参与中高级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重视这一现实,借助开放型经济提供的条件调整结构产业,大力发展和利用产业内贸易推动经济的发展,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
自1978年到2004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154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幅度高达16%,进出口份额也获得了较大增长。出口在GDP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6.0%增长到2000年的24.7%,进口占GDP中所占份额从1980年的6.6%上升到2000年的22.9%。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贸易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的。进入90年代后,贸易增速基本放缓,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和发达国家贸易保持着较高的比重,其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与我国进行贸易的总额比重一直居高不下,2001年,中国出口贸易中的57%和进口贸易中的52.3%均是与这些国家进行的。与此同时,出口贸易从1993年的52.2%上升到2001年的57%,我国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与此同时,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
四、我国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产业集中化发展,培养企业核心力
由于企业规模的分散,生产行业混乱,质量规格不达标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我国整体产业的不景气,拉低了我国生产能力水平。因此,要促进各地企业间吸收、合并、联盟,并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约束,利用统一的品牌进行销售,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还能够促进规模经济的市场结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既要对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进行借鉴,又不能完全照搬,要发展自己的优势,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家还要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政策鼓励,还是资金支持,都要加大对人才和科技的扶持力度。
(二)加入跨国公司供应链体系
现阶段,国际经济形势是对于生产分工高度分割,跨国公司尤为注重自己公司与外部供应链公司的合作关系,供应链的范围从单一公司扩展到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如今,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外国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已经延伸到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也相继出现,这都为我国企业加盟供应链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实施品牌化运营战略
品牌的发展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发展,通过品牌反映其产品和其他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异。因此,实施品牌化运营战略是我国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方式。此外,还要加强对产品销售的重视程度。在产品品牌化过程中,通过广告、包装和售后服务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也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实际产业生产过程中,我国产品质量已经不逊于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然而缺乏自己特有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渠道,无法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四)发展国内产业内贸易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必须要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应先在国内实现产业内贸易,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才能实现国际产业内贸易。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标准,提高生产质量和制作工艺,可以在国内发展过程中进行垂直或水平产业贸易的发展,为日后在国际贸易生产的发展中提供宝贵的经验,进而提高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不能在国内生产或技术不过关的产品仍然需要进口。积极适度引进一些先进产品,不仅可以给国内同类产品的制造商带来压力,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国内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特别是目前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活动较少的情况下,抓住机遇,以国内产业内贸易为出发点,进行贸易方式的转变,为将来发展国际产业内贸易奠定基础,这也是发展规模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
通常情况下,垂直化与水平化的产品差异是由不同因素所决定的,由于不同阶层的消费者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从垂直结构上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层,而对于同等层次的产品,产品的出售完全归结于消费者的喜好。垂直化和水平化差异并不是针对于国家经济水平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均存在贫富差距,即总有一部分人具有高消费的能力,因此产品的需求不会以国家为界限进行划分。由于我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差异化较小,产品价格低,且利润较低。因此,我国应加强和扩大国际贸易差异化产品的生产。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运作模式相似,另一方面却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方式相同,双重特性决定了我国贸易水平的多层次性。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将大幅提升我国的产品形象,产生较高的产品价值,是我国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战略之一。
五、结语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国际经济规模对发展国际贸易有着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浪潮,我国应抓住这个机遇,转变贸易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产业内贸易的优势,培养核心竞争力,在差异化产品生产和贸易中实现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张美云,宋宇.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改革与战略,2017,(08):46-49.
[2]张国红.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评述[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7,(06):96-109.
[3]陈琛.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综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3):120-121.
魏潇潇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