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策略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09 09:41:00人气:805
摘要:农业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这也使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疫病,这些疫病一旦传入其他国家,便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进而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这也使各个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来限制农产品出口,在这些措施中,尤以环境壁垒措施最为有效。但由于我国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环境壁垒的认识不足,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到环境壁垒问题的限制,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为此,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中环境壁垒进行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提高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能以此消除或降低环境壁垒问题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关键词:环境壁垒;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得到了显著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但现代农业的大量投入与高消耗,也使生态环境发生失衡,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让人担忧,这也给贸易保护主义者带来了可乘之机,并纷纷采取设置环境壁垒等措施来限制他国农产品的进口,虽然WTO组织在环境壁垒问题中的协调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给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借口来限制他国农产品进口。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长,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数为初级产品,再加上西方某些国家所散播的中国威胁论,使一些国家不断采取措施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进行限制,这也使多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始终受到环境壁垒的限制与影响,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阻碍。因此,我国必须要对农产品贸易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将环境壁垒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以此构建属于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壁垒体系,并提出针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环境壁垒问题的应对措施。一、国际贸易中环境壁垒介绍
(一)环境壁垒的定义
环境壁垒是各国限制进出口贸易的最有效手段,它指为了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维护本国民众生命安全所采用的直接或间接限制手段。一般来说,环境壁垒是进出口国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来维护民众生命安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一项技术手段,环境壁垒既属于一种软性贸易壁垒措施,又属于中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分为正常状态与不正常状态,正常状态下所采用的环境壁垒是通过合理合法手段来对环境进行保护的,而不正常状态下的环境壁垒则是以保护环境为借口所设置的贸易限制措施。正是由于环境壁垒所具备的特点,使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最常用到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二)环境壁垒的种类与特点
环境壁垒的种类共分五种,分别是环境标准、直接限制进口、绿色包装、环境成本和绿色补贴、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环境标准是指进口国中的相关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及特定程序对那些质量合格、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且有利于民众身体健康的进口产品颁发相应的环境标志,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由于世界各国在环境标志方面尚不统一且存在很大差异,这也使部分国家利用环境标准对他国产品的进口进行变相限制;直接限制进口是指进口国对一些污染类的进口产品采取附加税或禁止进口而采取的措施,该措施经常在贸易制裁中被用到。绿色包装是指进口国在对产品进行进口时,需要确保产品的包装材料不污染环境,能够易于回收或自然分解,对于部分发达国家来说,经常采取这种措施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环境成本和绿色补贴是近几年来发达国家采用的限制手段,这些发达国家以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为名将环境资源成本内在化,通过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的征收对国家内部的成本差异进行平衡。生产加工技术标准则是指进口国对外国进口产品所设置的针对性技术标准,以此限制产品进口,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态制定的,并在进口产品的验证或检测中设置阻碍,由于不同进口国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不同,这也使低技术国家在产品出口贸易中经常受到这种措施的阻碍。环境壁垒具备六大特点,分别是正当性、合法性、歧视性、隐蔽性、广泛性及坚固性。二、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环境壁垒问题的分析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环境壁垒问题的产生
农业在各个国家中都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这也使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本国农业的保护。通常来说,国家对农业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农产品贸易方面与农业产业方面,国家既要通过法律法规及相应政策来鼓励国内农业的生产与出口,也要通过相应措施的制定来限制或阻拦他国农产品的进入,而这便产生了农产品环境壁垒问题。其产生根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国出于对本国农产品贸易进行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各国为了解决环境与农产品生产之间的冲突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壁垒问题中WTO的协调作用
在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壁垒问题中,WTO在其中起到协调作用,它在环境壁垒问题中对各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设立了两大原则与四项规定,两大原则分别是非歧视原则与透明度原则,各国不得将环境壁垒作为一种变相限制进口的手段,且必须要确保环境壁垒与国际标准中的内容相一致,当采取其他环境壁障措施时,需要以各种方式通知其他成员国,并设置宽限期。四项规定分别是合理性规则、协调规则、贸易影响最小规则及特殊与差异待遇规则。WTO在农产品环境壁垒中起到的协调作用主要是通过“环境例外权”这一形式进行体现的,但由于WTO规定了各国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农产品协议中的义务进行一定程度的违背,这也使各成员国存在滥用环境措施的可能,进而使环境壁垒措施难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三)环境壁垒问题给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环境壁垒问题给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主要分积极方面的影响与消极方面的影响。在积极方面的影响中,其一是能够有效保护人类健康,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的;其二是能够避免污染农产品或有害农产品之间存在贸易可能;其三,能够为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在消极方面的影响中,其一,使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对比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缩小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范围;其二,环境壁垒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对进口产品进行变相限制的工具;其三,环境壁垒使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争端不断增多,并对农产品产生很长时间的效应影响;其四,环境壁垒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三、基于环境壁垒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一)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环境壁垒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
针对环境壁垒问题给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中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壁垒问题,我国就必须将环境壁垒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环境壁垒的影响予以高度重视,我国应对环境壁垒措施进行正确使用来维护国家合法权益,在确保民众安全与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将环境壁垒措施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优化与调整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使我国的优势产业得到合理保护。同时,我国还要树立国际贸易与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立法来进行完善,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支撑下,协调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环境的发展。对本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全面考虑,并提升至战略高度,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我国环境质量,鼓励企业参加环境标志认证与ISO14000认证,以此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构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环境壁垒体系
应根据WTO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相关规定对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壁垒体系进行构建,对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特殊或差别待遇等相关协议进行充分利用,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来对本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农产品档次,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此外,在环境壁垒体系构建中,还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通过统一协调与统一对外的战略方针来发挥社会整体优势。在体系构建中还要对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制度及国际环境公约等进行充分考虑,提高体系中各种措施间的协调性,以此发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整体优势,并根据我国农产品特点及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对环境壁垒措施进行制定,确保构建的措施体系能够形成相辅相成的机制。
(三)建立我国农产品绿色生产战略
我国应鼓励与支持企业对绿色产品的开发与出口,加大生态农业发展力度,将绿色有机食品作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我国的食品结构进行优化,使农产品档次得以提高,转变我国食品形象。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应明确生态农业与传统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遵循生态原理进行发展,并利用生态过程及生态联系来实现生态产品的生产,以此推动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此外,我国还应大力支持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转变民众以往的重质量轻包装观念,努力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包装体系,将农产品绿色包装当作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点内容,同时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绿色包装条件进行制定,增强我国农产品绿色包装意识,以此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改变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形象。
(四)实施我国农产品的绿色国际贸易战略
对我国农产品的绿色国际贸易战略实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国必须要将农业部、外经贸管理部门及环保部门进行联合,以此加快农产品绿色国际贸易计划实施,并将农产品绿色国际贸易计划作为确保农业与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建立环保政策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内部协调机制,将商检局、商务部、海关、农业部等多个部门进行联合起来,建立农产品质量评审机构与环境壁垒专家委员会。其次要建立我国农产品出口基地,对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植,鼓励企业申请农产品知识产权,并形成自主品牌进行推广;再次,对农产品出口的绿色标准体系进行建立;此外,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予以适当增加;最后,秉承创新精神,不断研发先进新型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四、结语
总之,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环境壁垒问题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要想消除环境壁垒问题给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将环境壁垒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考虑,一方面结合我国国情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环境壁垒体系进行构建,另一方面建立我国农产品绿色生产战略,实施我国农产品绿色国际贸易战略,以此实现农业、经济、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参考文献:
[1]陈柳钦.论国际贸易环境壁垒与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J].环渤海经济t望,2001(05):18-22.
[2]魏松峰.浅论环境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05):184.
[3]钱栋霖.农产品出口突破环境壁垒的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8):12-14.
郑淑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