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国际贸易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国际贸易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26 02:26:00人气:453

【摘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培养为目标,对目前国际贸易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国际贸易实践课程采用项目引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结果和经验,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目前国际贸易实践课程存在的有效途径,对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强调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结合。为了满足实际外贸业务对人才的需求,实践环节课程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多数实践环节的课程仍沿用传统的实训或实习的方式,这样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难以展现外贸全流程,导致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脱离。本文基于国际贸易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际应用,讨论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有一定促进意义。

一、目前国际贸易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相关实践课程的比重正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课程仍然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多数实践课程被作为理论课程的支撑和辅助,虽已形成了一定教学体系,但是地位仍然低于理论课程,对应用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目前国际贸易相关实践环节授课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主要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方式。校内实训多数是通过商业模拟软件,在实验室上机操作模拟外贸流程。模拟多数都是依托于理论课程内容,贸易流程被程式化。模拟软件对于单据、流程、报价等可进行客观评价的内容进行了训练并且及时准确评价,但是对于谈判、商业策划等主观性较强的内容软件却难以实现训练并且无法给出个性化的评价。虽然软件采用了模拟的商业环境,但程式化的设计与真实的贸易环境和真实的商品相脱离,学生很难直接感受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练习,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的能力培养受到限制。校外实习采取外贸相关岗位顶岗实习的方式,但是由于企业对于业务质量的考虑,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只能安排在一些基础岗位进行实习。受到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限制,多数实习学生的工作内容只能涉及到外贸业务流程中的某一环节,很难参与到全部的外贸业务过程中,又由于多数实习岗位的工作是简单而重复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效果有限。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通常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不仅作为理论教学的支撑和延伸,更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理论教学助于实现学生的知识目标,实践教学便是实现学生能力目标的切入点,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用一体,建立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1]。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操作原则

1.理论实践并重,相互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实践课程并非为理论课程的辅助,而是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同时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相辅相成,课程内容相互融合和,知识点之间相互渗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联系实际和培养能力。一体化教学模式除了要求整体地把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融为一体,解决实验、理论、实训、实践等互相分离的情况外,还要求教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课堂组织一体化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之外的应用型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及教室和实践场所一体化使学生沉浸于接近真实工作环境或工作情景的学习环境[2]。2.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在知识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结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和企业用人要求,设置项目,通过项目制教学方法来使得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操作、训练,教师摆脱填塞式讲课模式,通过指导实践,协助学生完成项目,使学生理解理论并且锻炼能力,达到知识和技能的统一,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模式

1.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可以通过采用项目制教育模式,通过建立项目制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参与项目实践为手段,使学生通过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获得专业领域的相关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学科或单一知识面为基础,项目教学的能力培养是建立在跨学科的基础上的[3]。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制作、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货物运输等,多数专业课程只覆盖国际贸易工作流程中的某一环节知识,课程和课程之间缺乏充分衔接。通过项目引导模式的实践环节可以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工作任务,通过各项工作任务形成完整的知识和能力系统,学生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将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融合应用,综合锻炼各项能力,同时又可以补充和反映出学习效果,使学生今后学习和教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2.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通过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进行吸收转化形成各项能力,而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对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学生作为项目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应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机会和实践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提高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对所学知识成果进行转化并且相关能力进行训练。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起到主导作用,教师作为实践项目的组织者主要负责课程设计、任务分配和跟踪评价等工作;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跟踪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发挥学生的特长,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出导向性的评价和建议,避免直接给出答案或直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2016~2017第一学期,我校经济贸易系开展了国际商业经营能力的提升课程,课程全真模拟了实际外贸公司市场团队的开拓市场环节的主要流程,对学生的外贸知识、英语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训练,同时为参加上海市和2017年第03期下旬刊(总第655期)时代Times全国的商业精英挑战赛奠定基础。国际商业精英挑战能力提升课程内容围绕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前期环节,要求学生完成产品选择、联系厂商、编写商业策划书、策划全英文产品会、组织对外贸易谈判和布置展位等工作任务,最终形成针对真实产品的模拟进出口产品会。

(一)以真实的项目为引领

课程采用全真模拟项目,要求学生围绕真实的产品和厂商开展商业策划,设计组织产品和贸易谈判,并且学习成果以基于真实产品的商业策划书、英语会和商务谈判进行体现和评价。在多数国际贸易课程中,学生与企业的联系多数依靠案例或者模拟贸易,并没有与真实的企业建立联系或者使用真实的产品。在此课程开始阶段,要求学生寻找真实商品,联系真实厂商,联系厂商并争取获得厂商的产品支持,并且在后续课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厂商提供的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和策划设计,在最后评价阶段,通过模拟真实的进出口采购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二)学生为主,教师引领

课程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完成项目,教师不直接帮助完成工作任务,只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指导和协助。课程中教师不直接提供任何商品或者厂商,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团队,寻找有卖点的商品并自己联系厂商,与厂商建立联系。在此过程中,任务由学生自己创建,商品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性和团队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同时团队地位被增强。在此课程的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寻找到商品之前并没有表现出对课程的热情,但在寻找到感兴趣的商品并与厂商取得联系之后,建立了自信,对课程的兴趣也有了明显增强,并且乐于主动询问老师。在后续的策划书编写、产品会、谈判和布展等环节,也主要依靠学生团队合作自主完成。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难以拉近,教师作为知识的灌输者难以调动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在此课程中,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为主,教师作为引导者直接参观或参与学生任务。部分理论或规则内容采用班级授课主要涉及商业策划书的编写技巧,国际贸易谈判技巧和展台布置要求等。通过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各个分任务,同时要求教师全程密切了解每一组学生的任务进度,对学生的阶段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控制学生每一阶段任务的完成质量。最后教师作为组织者,帮助学生整合小组资源,组织各个分任务,协助学生完成最后成果。

(三)竞争机制

由于课程也是为学生参加上海市和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进行培训和选拔,课程中引入了竞赛和激励机制,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课程要求学生自身参与任务,要求学生和组员一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合作和培养学生情商的有效途径。同时,课程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进度完成不同的任务,同时小组之间又存在竞争,学生的尽责抗压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和锻炼。(四)建立小组档案进行动态评价在课程中,教师全程跟踪各个小组的实践情况,为每一小组建金融FinanceNO.03,2017(CumulativetyNO.655)立档案,针对小组的项目进度和学生表现进行及时的动态评价。区别于针对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在本课程中,教师将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关注每一小组的各个阶段的行为表现,从指导者变为观察者和鼓励者,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导向性的建议,避免直接给出答案或帮助完成相关任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商业策划书、英文产品会和国际贸易谈判三个方面,除了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之外,还应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避免因个人原因影响团队学习的效果。

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结果

在实施国际商业经营能力的提升课程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团队为主体完成全真模拟项目,实现了对学生的团队协同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尽责抗压能力、国际视野及相关专业岗位的实战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培养和应用型能力培养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通过项目与各项技能有机融合。基于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效果,项目引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综合性强。学生要求掌握项目中的各项任务所要求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突破了一门实践课针对一门理论课的传统模式,要求学生综合掌握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通过一个项目使相关课程和相关知识点融合形成知识和能力系统,实现多项专业能力的综合培养。第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引入了竞赛和激励机制,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学生团队作为主体,不光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并且互相竞争互相激励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又由于课程要求与真实的市场接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改变,通过与厂家协商和市场调研等环节,体会到了真实贸易中的压力,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全真模拟的项目提高了课程的实务性。课程采用全真模拟项目,突破了传统实验室或案例的实务教学法,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厂家,接触真实的市场和商品,基于商品,全真模拟外贸实务中的相关环节。第四,项目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学生通过寻找产品,通过最新的产品,了解当前产品发展趋势,不再局限于课堂所用的案例产品或者传统贸易产品,结合当下热门产品进行学习和了解,了解市场最新动态,并且通过集思广益和团队创新进行对产品进行展示和推荐。

参考文献

[1]余国江.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初探[J].江苏高教,2014(5):98-99.

[2]李爱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12):241-244.

[3]李国庆,黄学勤.基于“项目教学理念”构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2,18(2):103-106.

作者:李显显 单位:上海建桥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