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优化途径
【摘要】国际贸易指的是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交换商品和交换服务的活动,我国高校中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大量的条例、大量的相关贸易术语、大量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对于这些知识要熟悉理解,并且达到掌握的程度。理论课程中一些关于合同事务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将它们正确地运用在实际工作当中。较强的理论性存在于这门课程当中,其中涉及问题的范围特别广,对于刚刚进行该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所以教学质量差、教师教学困难等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将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将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分析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教学方法优化途径
1前言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国际贸易理论,更是在学习国际贸易商和外贸业务课程之前就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在整个国际经贸课程体系之中,占据着最为基础的位置。作为国际经贸专业的必修课,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相关措施和政策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观察和认识中进行运用,并且将周围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在实际贸易问题的解决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但是较强的理论性存在于这门课程当中,其中涉及问题的范围特别广。举例来说,国际贸易乘数理论、国际贸易受关税影响情况等,这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对于刚刚进行该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所以教学质量差、教师教学困难等现象十分普遍。如何将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已经成为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概述
国际贸易指的是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交换商品和交换服务的活动,我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核心内容主要有: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协商、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的方式、国际贸易合同和国际贸易业务后期处理等。我校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大量的条例、大量的相关贸易术语、大量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对于这些知识要熟悉理解,并且达到掌握的程度,而不是仅仅将这些概念、条款和术语进行记忆背诵,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中也同样重视,理论课程中一些关于合同事务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将它们正确地运用在实际工作当中。
3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现状
3.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开放性
在我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中心往往是理论知识,对于各个知识点进行着重强调,形成了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不够重视交互式教学,没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多数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进入相关的实践过程,即便将案例穿插在教学过程当中,但大部分案例已经不能与时俱进,没有时效性。被动学习的学生不会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和互动过程,只是简单的进行听课和记录笔记,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无法全面调动。
3.2考试方法和内容较为片面
学生形成基本素质、培养职业能力的情况要通过考试都有反应,即使理论和实践的完全结合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得以强调,但是对于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考核,在国际贸易理论考试中只占了一小部分,笔试仍然是考试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重点考察,却忽略了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考试只采用闭卷的方式,而对于操作考试、笔试面试结合和相关演示考试的形式来说较为少见。
3.3教学与实训内容没有联系
在我校国际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训课程基本没有联系。课上特别重视理论的讲解,却忽视了理论在实际工作当中的运用,而实训课只是教学生如何做,没有做到与相关理论进行联系。举例来说,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有着较多的理论概述,却没有实际操作的案例,学生对于条文内容只能死记硬背,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根本没有了解。根据调查表明,得出以下结果:通过图表显示,该现象在我校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当中普遍存在,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发生。
3.3.1教材内容陈旧
当前我校国际经济贸易理论教材选用的都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编写的相关教材,这些教材是国际经贸专业的经典教材,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具有比较强的权威性,但教材中相对陈旧的数据和内容,使得我们教师必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收集一些新的素材和案例,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的激发。而国外的教材做到了案例和知识点的配合,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中的有效信息,教材内容陈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2任课教师缺乏实践性经验
我校中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教师,大部分并没有真正的进行过外贸工作,只是毕业后就进入了高校进行教学工作。由于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理论极为重视,却忽视了将理论和实际进行联系。由于学生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脱离了外贸市场的现实情况,学习的针对性也就无从谈起,造成了学生不清楚国际贸易的工作范围,这种失败的教学既对教育资源造成了浪费,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没有进行满足。由于国际经贸专业的特点是操作性和实践性,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既要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国际经贸案例,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3.3.3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
由于国际经贸专业的特殊性质,就要求学生有着较高水平的英语技能,但这一特殊需求没有被我校在招生过程中进行重点考虑,通过以下调查情况可知该专业的学生有的不愿用英语进行交流,口语较差。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好,导致的从心理上就不愿意学习英语。英语教材的缺失,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就对我校国际贸易理论相关课程的开展造成了阻碍。
4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途径
4.1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实践性、理论性和政策性较强是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特点,该课程如果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兴趣得不到非常好的激发,这就要求国际贸易理论教师授课过程中保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第一,可以采用情感渗透教学法。人都会受到感情的影响,所以学生学习的好坏受到教师教学情绪的影响。首先,教师在国际经贸理论课堂上就要以饱满的情绪面对学生,要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案例讲解分析得富有激情,用自己的情绪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上课时的思维受到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感染,也会激发得更加活跃。其次,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要求教师采用情感渗透教学法进行处理。教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一定要将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也要积极的和同学进行交流,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主动了解并进行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第二,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教师通过给个人和团队进行任务的分配,在任务的推动下,学生对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就会变得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增强,学习成就感大幅度提升。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在任务设计是控制适当的难度,难度的设置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也通过任务的评价、分配和检查进行体现。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考核和评价,在学生或团队任务完成较好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奖励。
4.2重视对教师培训工作
我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面临着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自身的实践不足,只有教师进行亲身的实践,才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所以我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一,地方企业和我校要进行联盟,实现共同发展。我校派遣教师去地方企业进行培训,教师通过亲身的培训可以了解企业需求人才信息,并根据此及时将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第二,针对理论和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我校可以聘请企业中具备高校教学资格的人来进行任教。第三,将课时分配的权利还给任课教师。当前高等教育在我国非常受重视,我校会非常严格的要求教师的授课时间和课时,但是将课时分配权力还给任课教师,对于一些实践和理论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邀请部分专家来进行讲解,这样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并且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得到了丰富。
4.3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由于学生对国际经贸知识的学习,受限于英语水平的高低,所以应该有目的性的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提高。举例来说,在大学四年学习的前两年,让学生泛读一些经贸类的英文文章,使得学生对专业词汇有所积累,阅读水平可以提高,同时学生还可以对经贸热点进行更多的关注。在大三时,可以开设难度适合学生学习的经贸英语课程。在大四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英文文献中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经过四年的经贸英语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4.4完善专业教材
要将专业教材进行完善,就要重视教材内容陈旧的问题。第一,将国际经贸专业教师进行组织,增删、合并、处理原有教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教材进行重新编写,在教材中加入任课教师上课时采用的较为新颖的素材,对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满足,以达到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第二,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对国外教材进行适当的参考。第三,选择教材时要吸取学生的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变动,教材的内容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利于顺利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4.5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我校国际经贸专业相关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衔接配合不紧密和内容重复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集中教师进行问题讨论,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可以合并一些内容具有重复性的课程或进行不同方向的讲解,在安排专业课程时间时,要先将基础课程进行安排,这样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才可以循序渐进。与此同时,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资料定期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共享,教师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创新的积极性也可以充分地被激发。
5结语
我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宗旨是将越来越多的外贸行业人才输送到社会岗位之中,只有将教学方法持续进行研究和优化,才可以实现这一教学宗旨。在我校教育中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笔者在本文列举了多种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途径,分别是: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完善专业教材、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除此之外,还要采用综合的考试形式、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之中等教学方法,这些优化教学方法的途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需要我校和专业教师将多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教学方法的优化效果才可以最大的发挥出来,使得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达到学会、爱学、会学、会用的程度,促进我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高鹤.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6):13~14.
[2]姜鸿.试析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2010(11):22~23.
[3]张敏.试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08~09.
[4]胡梅梅,王溶花.《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6(05):09~10.
[5]杨芳.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02):16~18.)
李媛娜 浙江树人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