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将教学环节整理融会,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技工教育核心专业课教学中推行一体化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技能的途径。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从一体化教学入手,努力突出技工教育的技能性,显现课程教学体系的实用性,实现专业知识的通融性,从而使得经贸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适应外贸企业用人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就业需求。
一、课程分析及学生特点
(一)课程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贸易实务作为技工院校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具有理论知识面广、实践操作环节多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和呆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尝试使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强化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以适应外贸企业对国贸人才的需求。
(二)学生的特点
技工院校经贸类专业是以培养服务于国际贸易、工商企业、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由于进出口业务有很强的涉外性,该专业的学生在从事进出口业务相关岗位群的工作中,学生存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相对匮乏的劣势。因此在技工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实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一体化,不仅可以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要立足学生经贸类专业的特点,着力培养外贸业务的实操能力,弥补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方面的不足,实现国际贸易实务与专业英语的对接,提升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技工教育的摸索式教学改革已经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技工教育者们进行了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依旧是以教师讲为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实际职业技能水平的培养,这一点和我们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第一,经贸类专业的实训室欠缺、培训方式单一。相当一部分技工学校由于资金缺乏,无力创建行之有效的实训室供学生平时实践,再加上学校很难联系到与外贸专业对口的外贸企业。另外,外贸业务的周期性、特殊性比较长,环节多且复杂、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等原因导致外出实习的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接触到关键的核心任务。第二,经贸类专业就业范围较广,实行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公司或行业,为今后的就业有一个多项选择的途径。第三,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尤重实践操作的课程,因此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而一方面学校将实践性教学作为自身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具备一定工作经验或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在这两者的推动下,采用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培养学生的国贸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公关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等。
三、一体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应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一体化教学可采用组建模拟公司的方式,以外贸公司岗位业务为基准、业务流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课程设计为以外贸业务员工作任务为引领,并为各个项目的完成设计相应的工作任务。外贸公司是在教师引导和指点下建立的模拟公司,这种模拟公司与其他模拟公司(部门)发生“业务”关系,可包括外贸公司的系列真实商务活动(除了货物和货币外),学生可在模拟公司各个部门进行轮岗工作,经历公司运营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从而认知及理解其各环节间的联系。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①以学生为主体;②突出能力目标;③教学有载体。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及岗位所需技能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国贸职业技能的运用,了解外贸企业内外部门间的协作,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根据国际贸易实务所针对的特定职业人的培养目标,在国际贸易岗位上,根据完整的工作过程所设计的工作项目及所需要的国贸知识、技能及素养来安排理论和实训教学。第一,外贸模拟公司的筹建。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外贸公司的工作(实习)内容,将班上学生分组,组建外贸公司,并设置采购部、财务部、业务部、物流部等组织机构,由学生担任公司总经理和各部门成员,相互分工协作。公司成立之后,确定公司服务范围或经营产品,以公司为单位开展外贸业务活动。任课教师可要求各公司撰写《公司章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公司组织结构图,建立岗位责任制。第二,模拟外贸商务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下表开展各项模拟外贸商务活动。第三,外贸流程的模拟。以外贸公司的操作流程为模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进口方、银行、船方、商检部门、工厂等角色,通过外贸业务流程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外贸业务工作,在“真实”的场景中了解工作所需的具体要求,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外贸专业技能。第四,职业角色转换。在系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之后,根据已掌握知识按照公司运作进行设计。譬如,外贸公司成立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商品与项目选择,确定对商品如何描述、数量如何衡量、贸易术语如何选择,同时,在完成调研报告后,选择贸易方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完成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理论与技能进行职业角色转换,进一步巩固国际贸易实务技能。第五,加强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也是提高工作任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可根据与企业的协议,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外贸企业参观和实习,并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如企业中的外贸人员以及海关、商检、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评议工作任务质量。这种方式一是可让学生能对外贸业务以及专业部门的流程和职能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二是可从一些有经验的外贸业务员手中学到一些实际操作程序以便于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第六,创新评价方式。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运用,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可首先转变传统评价方式(试卷考核),引入公司(小组)工作任务完成效果等实践环节的综合考评,也可尝试融合国际贸易实务相关资格考证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采取以证代考模式,让学生在理解及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获得相关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进出口业务工作岗位增加就业的砝码,为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加快从学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速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技工院校经贸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地进行推进、反思和总结,并结合专业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力求做到知识“够学、够用”。
作者:陈韵辉 单位: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