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下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
[摘要]课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专业课整体水平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中,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无法产生系统性效果,缺乏适当激励机制等问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应注意明确定位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能力及操作能力,使“基于工作过程”渗透整个教学环节,并加大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为了进一步促使“教、学、做”三者互相渗透,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并探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具
体案例及取得的成效。通过实践丰富经验,同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促使“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研究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不足
(一)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
高职院校在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样也是诸多高职院校在实际进行改革的时候容易出现的状况。在具体教学的时候,高职院校和本科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性,没有精准的定位,没有明确的目标。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倘若想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那么需要将发展职业教育当作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从而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而依据当前高校职业发展形势来看,没有对人才的定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就无法构建科学的课程系统及其相应的模拟。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无法达到系统性的效果
“工作过程”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能力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专业能力,第二个维度是方法能力,第三个维度是社会能力。无论从哪种维度来讲,主要的培养方式都是依据整合的方式进行的,而不是做简单的加法。总而言之,就工作过程的改革而言,实质上是对市场营销
这个专业的课程进行的一次改革,在具体改革的时候往往是依据单个课程开展,这种情况显然与工作过程的具体要求出现相悖的情况,同时也致使学生无法深刻了解该专业主要应该掌握的技能及知识点。
(三)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时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以往的教学手段摒弃掉,并要探索更为繁琐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形式。这样就要求教师应当在提升自身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模拟一个工作过程的情景。从课程体系开发本身而言,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一)明确定位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及相应操作能力
对市场营销专业来说,首先需要做的对存在的核心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系统才真正称得上满足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而言,毕业生应当对相关营销知识及其文化知识做到熟练掌握,并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可以担任该企业推销方面亦或是营销方面的工作,而且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参与到策划或是组织工作中,是具有多种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将该专业课程的核心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第一是合作能力,第二是具备市场调研能力,第三是产品识别的能力,第四是谈判能力等。因此,只有始终坚持核心能力不动摇才可以建立出科学的培养体系。
(二)“基于工作过程”应渗透整个教学环节
所谓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活动中针对一些比较典型的职业行动,并可以充分反映出职业自身特点的工作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在职业活动中为了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并取得相应成果而进行的工作过程),它可以充分的反映出该职业的显著模式及其具体内容实施的整个环节,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是完成一项任务的计划,第二是任务的实施,第三是评估。而“基于工作过程”下的高职院校应当依据核心能力,由企业、学生及其教师之间一起开发而设计合理的工作过程,并将工作过程作为导向,最大程度推动学生在模拟的实际工作情景下完成相应的培养工作。从该专业职业岗位的角度出发,对有关学习领域加以确定,再将其转变成学习情景。除此之外,需要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过程都当作主要设计的内容,但是并不代表是在任何一节课程中都要设置相应的工作情景,确保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培养可以达到连续的效果。
(三)加大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巩固育人主体
企业、学生及其教师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三主体”,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里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也慢慢凸显出企业和学生的重要性,而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工作过程情境的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而对于教师来说,占有的位置显然是高
职院校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这样就会对教师提出了诸多的要求。教师应当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促使该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得以实现。
三、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构建
为了进一步促使“教、学、做”三者可以互相渗透,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以下几部分课程教学模块:模块一:以目标市场战略为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完成任务的主要因素是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利用市场选择、定位等相关方法,可以为他们指
引明确的方向,从而建立科学的市场战略。模块二:以市场环境分析与调查为主,促使理论知识能够有机的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而发挥出模块教学自身的价值。这样学生就能够依据相关任务深刻领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利用自己学习到的方法去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环境,进而为战略可以得到有效落实而奠定扎实的基础。模块三:以营销组合策略为主,由于该环节在市场营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包含诸多的内容。因此,在对任务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依据循序渐进的理念进行,先阐述一些案例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然后再根据市场战略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模块四:以营销理念为主,目的是为学生打开思维创造有利条件,并启发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模块五:以营销的组织、管理为主,在这个环节中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熟知的环境及其商品做到熟练掌握,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积累的经验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且在检验其营销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加深对营销的体验。比如,当学生对“IPOD市场的SPT分析”这种情景进行细分、选择、定位学习完毕以后,茶叶专业的学生应当完成的任务是对自己熟知的类型(例如红茶、绿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市场战略。还有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主要的任务是为指定的金融产品制订出一个完善的市场战略。显而易见的是,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从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中学到一些知识,进而全面呈现出该专业课程的特质。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具体案例及成效
(一)参加某地区家乐福超市的建店工作
在2015年,某些高职院校就组织了一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到达家乐福超市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这些同学被安排到不同种类的商品区及专门为顾客服务等岗位中,还有一些同学被分配到了收银、前台服务等相关岗位中。不仅如此,任何一名学生都要在上岗的前期阶段接受3天的培训工作,经过培训以后就可以安排到指定的区域转交给主管人员管理。家乐福对这些学生的实习情况非常满意,而且还愿意提供3―6个月的时间供学生实习,并可以采取轮岗的方式进行实习,这种情况显然很满足当前该专业就业的要求。
(二)参加某公司举办的促销活动
在2016年10月份的时候,一些高职院校与某公司共同合作,组织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加入该公司举办的促销活动中。在本次促销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商品知识,而且也提高了操作能力,又参与到营销方案中进行讨论,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当活动结束以后,对于参加过此次活动的学生来说,已经对就业的方向进行了明确,相信在毕业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提高就业水平,从而培养出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当“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建立以后,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职业岗位技能的需要,并且打破传统的教学系统,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进而在基于工作过程中的课改模式达到了重构的效果。总而言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发展除了要在实践中丰富自身经验以外,还应当结合理论知识一同开展,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达到深入改革的效果,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茂宗.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5):141-145.
[2]易正伟.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71-75.
[3]张建军.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1):93-95.
[4]苏永伟.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136-137.
[5]元世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5):81-82.
刘丹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商贸系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