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摘要: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以及市场营销的性质而决定的。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教学效果不明显、资源短缺、缺乏创新以及模式陈旧等问题。本文立足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从加大投入、师资配备以及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等三个环节来创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从多个角度来实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环节,从而提高整个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一、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主要指的是师资力量、实习基地的不足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对教师和实习基地都提出了比较特殊的要求。对于老师要求他们经过学校的培训能够掌握稳固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的经历,能够将市场营销的案例讲诉比较生动具体。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能真正掌握很深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人却是很少的。很多的学校选择除本学校正常按照学历招收过来的老师之外,还会有一部分的外聘老师被招进学校,这样就可以优势互补,但是两种老师的工资却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还是没能很大的改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实践基地的建设尤其重要,对于市场营销这个专业来说实际的经验比书本上的单调的理论强很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由于资金等不能够建设。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他们难以得到强大的师资力量,比较有实力的企业也不想和这样的高职院校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二)创新能力不强
在市场环境下,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须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意识到了这点也进行了改革,但是却没有很大的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学校自身创新不力。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以及高职院校的特点来看,创新不力主要表现在教学的观念上,众多高职院校都是传统的教育观点,没有创新,这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中失去了本校的办学特色,高职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仍然是按照以前的模式进行,在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上,一直都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教师不敢进行创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动力,加上学校没有重视外部环境,导致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程缓慢,缺乏创新力度。
(三)教学模式僵化
一方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实践是很重要的,一般包括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案例的分析、学生实习等。但是在固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为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案例,而没有对该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由于教师本身并没有多少实践经历所以案例的把握不太到位,常常是选取市场的一些案例来讲解,选取的不好则不典型、不生动。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考核中,没有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其中,教师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一般都用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方式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水平,长此以往的考核方式只会让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忽视实践教学,从而阻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举措
(一)创新教学环节
首先,在高职市场营销体系的实践创新措施当中,创新教学环节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大量的营销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缩减,将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整理,降低学生的理论学习压力,从而节省出营销实践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感悟,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更多的营销人才。例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体系的培养方案中《市场营销》课程的学时都是48学时,有的院校甚至是56学时,因此可以在该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从而把学时进行扩展,扩展为90学时或者100学时,在每节课中,教师都应该针对性的安排一部分实践教学的内容,从而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还能突出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设置主线,然后再拓展分支。比如:把《市场营销》当作课程的主线,也就是说把这门课作为一个专业,而其他课程全都是为这门课程服务,从而减少课程中不必要的重复环节,优化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其次,实践创新措施需要有一个或者数个营销实训基地来作为营销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基础。当校外企业实习困难或者是遇到瓶颈的时候,就应该创新思维,将视角从企业转移到校内,争取学校的资金以及文件倾斜,建立一个适用于营销的实训基地,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会到实践所带来的益处以及营销经验。例如:在高职院校内可以开设书报亭、淘宝屋、书报摊、超市等等作为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学生还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店铺拓展到网络上,这样一来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在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创新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就是要增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团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共享。市场营销实质上也就是属于一种团队行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像学生灌输合作的精神与理念,在思想上形成合作共赢的潜意识。再将这种潜意识带入到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使营销实践活动事半功倍。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学生活动平台,从而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活动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从而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依托,举办一些学生竞赛。比如“策划大赛”,这样一来利于在高职院校之内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能扩大市场营销专业在高职院校和校外的影响,还能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也越来越重视此类策划大赛,很多高职院校已经举办全国性质、区级性质的策划大赛,甚至有的还推广至全国范围内。
(二)强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培养
拥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以及强大的底蕴是展现学校或者专业的教学质量的最为直接的证明,因此,师资力量的提升也就成为实践创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举措。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操作性较强的特质,因此在挑选专业教师的过程中应该将侧重点从教师的学历转移到教师的实践能力,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侧重书本理论,而不注重实践活动,降低课堂质量。在企业拥有时间较久的工作经验的一线从业人员相较于相关专业的博士以及硕士等高学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能够将营销理论生动地结合到自身的工作经验当中,并具备引导学生实践的能力,是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较优选择。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不固定或者是不长期的兼职教师的培养。兼职教师是在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下所产生的,因此对于市场营销的具体过程以及实际操作手段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够带领学生进行高效高质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重视“软件”力量的投入
我国高职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这一过程中,普遍呈现出一种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而忽视了“软件”力量投资的特点,而这种特点也导致了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在近几年来没有实际突破,一直处于僵化和固守的状态。其中,硬件主要是指实践教学的场地以及基础设施,而“软件”则主要是指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外部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支持程度。这种投资建设比例的失衡就直接导致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低下,人才输送率降低,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软件”的投资建设力度,激发实践教学的活力,培养更多优秀的营销人才。
三、结语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并把此作为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点。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办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一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专业的教师对于,从而满足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求,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从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从而让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走出一条高效的实践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卢勇,陶鹏德.高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6).
[2]王敏,朱美艳.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2):58-61.
[3]周梅华,昌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6):129-130.
[4]王海云,隋宇童,张荣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综合版):198-201.
作者:伍方勇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