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办学原则。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2008年开展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后,职业技能大赛开始强调对接行业、企业,对接行业标准,对接新技术、新技能和新技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关键教学环节,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有效促进了实践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原则。
一、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结合现状
竞赛和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在形式上,竞赛更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竞争性,重在结果。在比赛过程中如果某一阶段赢了,就可以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输了就退出比赛,体现了竞赛的阶段性。而课程学习的内容系统、过程规范,强调知识的获取。课程的开设是连续的,学生中途不可以退课,考核时强调对过程的考核。在内容上,竞赛体系体现了技能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体现了技能获取的连续性。将竞赛体系与课程体系相融合是职业教育需要突破的难点之一。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结合情况问卷调查报告》的数据资料,了解到赛课结合现状如下:赛课结合的课程极少;指导过大赛的教师会有意识地设置针对大赛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基于竞赛的实践课程内容改革有一定的基础;无论是否有指导经验,不同层次的指导教师都认为设置针对技能竞赛的课程非常重要。
二、基于赛课结合的实践课程改革思考
(一)学校的大力支持是实践课程建设的推动力
对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的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指导教师认为课程获得学校的认可、课程时间的安排、指导教师的授课形式是最为重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改革都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学校出面多方协调以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对于职业技能大赛平台来说,学校需要在比赛设备(软件)、企业合作、教师新技能培养、院校交流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比赛投入和比赛结果来促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现“以赛促建”。
(二)指导老师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主力
竞赛与指导老师相关度较高,如果教师缺乏指导经验,那么在课程教学与改革中思考与实施赛课结合的可能性就不大。只有指导教师深入了解竞赛体系、研究技能运用等竞赛指导难题,才可能成功实现“以赛促改”,因此,指导老师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主力。
(三)团队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关键
技能大赛以岗位技能设置项目、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学生要完成任务需要依靠较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就实现,这些能力的获取具有综合性和连续性。参与实践课程教学与指导的教师,要利用各自的专业技能优势,建立具有技能获取连续性的实践课程体系,组建竞赛团队,指导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优良成绩,同时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实现“以赛促教”。
(四)学生是实践课程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一是通过创新竞赛式考核模式,驱动“赛、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二是通过参赛队员“以老带新”的学习模式,实现专业技能与竞赛经验的传承与延续,真正实现“以赛促学”。
三、竞赛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与创新―――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一)赛课合一的分层次技能大赛体系
通过分析不同营销专业技能大赛的章程可知,从竞赛层次看,有协会主办、教育主管部门主办,有国内比赛、国际比赛;从竞赛形式看,有理论考试(资格赛)、实践赛、模拟竞技;从涉及岗位技能看,有营销调研、营销策划、营销管理。竞赛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应注重总结赛课结合经验,创新赛课合一的模式,构建“校级竞赛―市级竞赛―省部级竞赛―国家(国际)级竞赛”四个层次、“营销调研、营销策划、营销管理”三个方向相对应、相促进的技能竞赛体系。
(二)赛课合一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职场体验”“实境训练”和“顶岗历练”为核心要素构建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导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设置相对固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相应的学期安排了整周实训、综合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教学周数。学校2014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向分为市场拓展和营销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入学教育、职场体验、劳动教育、办公自动化;市场调查与分析实训、营销员综合技能实训、会计模拟、创业实战实训,营销策划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训课程。
1.基于竞赛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训课程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获取的连续性。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不同级别技能大赛,企业提出了不同的技能要求,强调技能需求的层次性与运用的综合性。根据大赛实践指导经验,对学生在参加竞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归纳,结合已有实践课程,对实践教学提出新内容和新要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大赛体系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实现课程设置与竞赛项目对接、课程时间与竞赛时间对接、课程内容与竞赛技能对接,课程教学与竞技形式对接。确保技能大赛和实践课程的深度融合,使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竞赛技能要求。
2.竞赛与实践课程的融合模式为了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可以将选拔和指导过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学生通过选课进入实践课程,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考核通过的学生进入技能大赛的初赛,参加院级竞赛,以协会、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指导;进入决赛的学生参加以优带新协作组和竞赛培训课程,进入市级以上比赛。
(三)建立多赢的分层次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应与企业开展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参与企业活动的机会。
1.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制,是指指导教师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践课程及兼职期间,负责与企业沟通,调查和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和企业要求的工作岗位流程、职责、新技能,帮助学生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2.企业命题制以往实践课程的案例或任务都是来自教师或极少的合作企业,而实行企业命题制是指实践课程的任务或选题均来自地方企业的真实需要。如以市场调查分析实践课程为例,以往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兴趣选择调研项目,现在学生需要自己联系企业,跟企业沟通和合作,确定调研目标,制定调研方案,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调研结果,并为企业制定营销方案,供企业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紧跟技术前沿,提高了调研与策划能力。学生与企业的合作虽然是浅层次的,但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对职场有了初步体验后,在后期的课堂理论学习过程中将产生更强的职业代入感,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企业认可,增加了顶岗或就业机会,企业也通过此途径选拔到合格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专业教学获得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源,有助于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
3.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学校要不断创新企业、学校、学生、教师多赢的合作模式。针对每一个有合作意向和合作需求的企业,积极探索一种合适的合作模式,让企业参与到实践课程、第二课堂、专业协会、技能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提高实践环节的职场性和实践任务的综合性。在改革实践中,课程形式的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取得进展;第二课堂、协会、俱乐部等非课程实践形式与师资建设处于探索与投入阶段。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对接,要求办学实践中企业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在实践教学环节多模式校企合作是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周小兰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