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小组学习探究
一、地理教学是一种社会认识活动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识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社会有着重要作用。高中地理教学不是对地理知识的粗浅理解,它是学生学习中即时即景的交流,它通过对地理、地貌、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这种探究式学习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再认识,其地理学习探究也是有目的、在明确目标中达成的共识,是智慧的灵现。这种探究往往要合作密切,是一种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体理过程。只有小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方能在探究中获得愉悦、快乐和成功。
二、高中地理合作式教学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小组成员间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成员彼此间相互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知识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开展自主探究和共同研究相一致原则,小组成员中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探究任务,完成任务后,要在小组中讨论,这种“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有些问题学生羞于与老师讲,但是会问同学,合作式学习最大化的方便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对探究学习地理小组提出探究目标,而完成这一目标,就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共同来完成的,它不是单打一的独斗,也不只是针对学习中一些有兴趣的内容,只有探究目的明确、目标一致,合作小组成员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性,才能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发展。这种探究模式,对组合式学习有促进作用。
三、地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形式大于实质
传统的地理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流于形式,教师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不注意学生搭配,对学生的具体合作无需创新也不提出任何要求,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仅限于固化的学习、对答模式,对学习内容的实质性不做探究。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教师在小组划分时注意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等方面,在分组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在问题设置、成果展示、评价等方面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使学生真正从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中收获知识。
2.缺乏思考、盲目随从
高中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对是非的辨知能力不足,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极容易产生盲目跟从的现象,一个学生有了意见,其他学生马上跟从,合作式学习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意见整合能力,以及要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合作式学习发挥出意义。
3.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协作,而不是小组成员的个人评比。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长处,顾大局、合作互助,共同完成探究学习任务,在达到探究目的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与小组成员共同成长进步。四、地理教学中划分小组分配任务如,我在讲到湖南省的自然地理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在课前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资料的搜集,每个小组收集的内容不同,有的小组收集地理特征,有的小组收集植被覆盖,有的小组收集当地资源。课上各小组的反馈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收集湖南地理特征的小组不仅对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做了详细介绍,并且总结了湖南省的气候特点:“湖南气候条件也优于它地:湖南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具有三个特点:
(1)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
(2)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
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我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同时存在去其他小组竞争的意识,每个学生都在为自己所在的团队武装,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许多。看到了学生合作中的竞争,我对合作式学习的了解又深入了一步,在后面的课程中,我又设计了小组奖励机制,为学生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增添了一丝轻快的气氛,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高中地理教学探究小组的组建、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合作小组成员合作技能的展示,这种学习和机制的确立,旨在探讨高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力求通过探究,在实践中逐步构建起促使学生主动发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合作学习模式,增加学生对家乡乃至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是推进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刘艳红 单位: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