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成本控制浅析
摘要:采用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治理精准,整体治理效果可达到90%以上,对生态环境破坏小,但治理成本过高,导致其不适合大规模应用。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探讨影响抑絮制剂治理成本的因素,发现人工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是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最后提出一种在保持现有杨树树种不变的情况下,对杨树的病虫害防治、抑絮制剂打孔注药、杨树的修枝整形技术进行集成的治理方式。
关键词:飞絮;抑絮制剂;成本控制;策略
1采用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概述
1.1抑絮制剂防治飞絮原理
抑絮制剂作为一种植物性的生长调控剂,据张国锋[1]调查,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抑制植物成花基因的表达,使其不能够直接完成光周期的途径和春化作用的途径,抑制了成花的转换,以此来减少杨树花芽的数量,减轻每年杨树飘絮对城市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1.2抑絮制剂使用流程
第一步,使用前根据治理量估算整体用药量。第二步,配置抑絮制剂并进行药瓶分装。第三步,在治理现场,统计树径,确定各颗杨树用药量。第四步,主要分为钻孔与注药2个步骤,打孔选用规格21V、1200r/min的手持锂电钻,以及7.5mm电钻钻头,钻孔深度4~5cm,钻孔倾斜于树干45°,若同一棵杨树需要进行多孔注药时,其孔位宜均匀地分布在树干两旁,且各个小孔之间相对应上下错开(树干的胸径越细间距较大)。注药是将配置好的抑制剂,按孔位插入,注意不要泼洒,同时轻拍插瓶,以保证药剂能被树木充分吸收。第五步,注药15d之后,待药剂被树木充分吸收,去除药瓶,以防止树干钻孔可能出现的伤流现象导致降低杨树对病虫害的免疫力。
1.3主要抑絮制剂产品及治理效果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抑絮制剂产品有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的“抑花一号”、安徽金凤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与蚌埠猫头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的“金凤”抑絮剂、河南郑氏化工的“抑絮灵”等产品。据秦志强等[2]调查,采用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治理精准,单株治理效果较优,可以达到99%,整体治理效果也可达到90%以上,对生态环境破坏小。同时,据郭清岭[3]研究,原本用于繁殖所用的养分可以被树木吸收,增强树势,但采用抑絮制剂治理的方式,也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胸径在30~40cm的杨树,成本高达15元以上,且需要常年投入治理。
2当前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现状
2.1人工成本高
采用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需精准测量、精准注药,据安徽金凤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治理结果显示,1人1d平均治理110棵杨树,667m2大概有115棵杨树。据第一农经新闻统计[4],截至目前,全国人工杨树林面积已超过666.67万hm2,从昆明、韶关、泉州往北,都是杨树种植区。按照1人每天120元工费计算,采用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仅人工成本就达到152亿元左右。2.2生产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企业工业化程度不高,通过走访市场上主要的抑絮制剂生产企业,其车间多采用传统车间,以人工配药为主要形式;缺乏生产体系指导,目前并无完善的杨树抑絮制剂生产规范,同时缺少相关的行业标准指导。
2.3市场资源匮乏
主要表现在市场接纳性不足,杨絮污染属于社会问题,并不会影响林农经济效益,且治理成本过高,政府面临经济压力大,优质客户资源缺少;缺乏营销渠道,抑絮制剂生产商缺乏成熟稳定的销售渠道,与客户接触不足,企业难以有效占领市场;市场宣传不足,抑絮制剂作为一种新型化学制剂,其对树木本身具有一定的作用,林农可能认为会伤害树体,造成经济损失,需要一定的宣传,让大家对抑絮制剂有个正确的认识。
2.4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
目前,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主要有2种合作模式。一种是EPC总承包模式,即抑絮制剂生产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治理工程项目的设计、树径测量、施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行为。即抑絮制剂生产企业应当对承包工程的造价、工期以及治理效果进行全面负责,典型的合作案例有安徽省蚌埠市三岔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将公园飞絮治理工作承包给安徽金凤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另一种是B2C直销模式,抑絮制剂生产企业只负责销售以及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由消费者自己负责树径测量、施工等过程。典型的合作案例有北京动物园购买使用由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抑花一号”[5]。虽然有以上2种合作模式,但目前市场并无专业的飞絮治理总承包公司,导致治理成本居高不下,且抑絮制剂生产商缺乏成熟稳定的客户渠道。因此,采用注射抑絮剂治理杨树飞絮,虽治理有效率高,对生态环境破坏小,但因其治理成本过高,导致市场接纳性不足,仅能在小范围推广,不利于产业化发展。
3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成本控制策略
3.1降低人工成本
采用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可与园林绿化、城市环保等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委托其进行施工,在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杨树打孔注药。同时也要加强人工成本核算分析,更加精准地核算人工成本。
3.2提高生产效能
生产商优化抑絮制剂生产工艺,以现代工业设备替代人工配药。通过实验,建立统一的生产体系,确定生产规格,同时须建立全面、完善的生产制度,以确保生产有章可循。
3.3建立稳定的客户渠道
通过前期调查,目前抑絮制剂消费者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以下2种销售渠道:一种是直接参加地方政府招标,另一种是在没有采取招标的地区多采用与林户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销售交易。可通过中间代理商,加强产品宣传。
4一种综合治理方法
杨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其生长速度快,5-8年即可成材,且木材用途广,可用于制浆造纸、建筑用材等方面。杨树的社会效益也比较明显,据徐振华[6]研究,一株胸径20cm的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约172kg,释放氧气约125kg,滞尘16kg,可以说,杨树是增加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功臣”。目前治理杨树飘絮的方法不只有抑絮制剂治理方法,据张滢[7]统计,修剪整形、喷水抑制等方法均能有效治理飞絮污染。在保持现有杨树林分树种不变的情况下,可对杨树的病虫害防治、抑絮制剂打孔注药、杨树的修枝整形技术进行集成与组装,研究出一套科学有效、经济适用的杨树飘絮综合治理技术。经初步试验,安徽金凤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与蚌埠猫头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利用打孔注药合作开发了杀灭天牛和抑絮共性技术的“杀虫抑絮剂”,在经济性上,目前杀虫抑絮制剂的单株治理费用是12.5元/年,比市场上单纯的15元抑絮费用降低17%,比8元杀虫费用增加25%,却比二者叠加费用降低了46%。同时配合着修枝整形,在蚌埠、淮北、阜阳三市的对比试验中,杨树用材林可增值8%。因此,杨树飘絮综合治理技术也可作为杨树飘絮治理的一个方向。5结语采用抑絮制剂治理杨树飘絮是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治理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又因其不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政府承担有压力,社会大众不愿意承担这部分额外的支出。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抑絮制剂在治理杨树飘絮的应用,还可以从产品创新、新技术应用等角度推动杨絮治理工作。
张坤 马纪忠 王玉成 冯梦金 安徽金凤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蚌埠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