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成本控制论文 > 谈智慧养老产业模式及成本控制

谈智慧养老产业模式及成本控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20 03:02:00人气:1044

[提要]目前,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已涉及智慧养老相关元素,力求达到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状态。但是,在智慧养老推进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严峻的问题及挑战。其中,大多数问题都来源于投资与运营资金的不足,这使得新型养老模式发展受到局限。因此,成本的控制成为智慧养老产业中重要的话题。本文分析各类养老模式及其发展过程中影响成本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智慧养老;模式探索;成本控制

一、引言

随着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养老产业正逐步兴起。但是,由于养老产业在我国起步晚,对养老服务需求发展迅速,我国养老产业出现供需不匹配状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养老产业应在创新基础上,探索智慧养老平台与创新型养老模式。同时,注意控制运行成本,使养老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养老模式分析及智慧平台运用

(一)居家社区养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是指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上,由社区为其提供公共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老人能够在家中由家属子女常伴照料,符合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享受舒适且熟悉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有了社区提供的一系列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该模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例如费用低廉、满意度高、能满足情感需求等,能有效弥补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养老供给的不足。同时,由于政府与社区提供的有效保障与监管,该模式下服务的质量水平通常具有较高的保障。但是,资金不足、专业人士缺乏等常见问题在该模式下仍然十分突出。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中,智慧养老平台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信息的集成,老人们能够通过平台预约服务、购买生活用品、查看通知等,为其养老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智慧养老平台利用其全方位一体化功能集成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养老服务与养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预约家政服务、医生体检、老人活动轨迹记录等。

(二)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在医养结合的模式下,老人们集中居住于统一化的社区之中,以便养老机构集中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护照料、文化娱乐活动等一系列的服务。同时,该模式下养老社区往往能够直通医院,使老人在身体出现状况时及时获得专业化的治疗。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养老服务更加高质量。但是,由于该种模式下的养老服务往往价格不菲,且与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不一致,接受水平不高。使得该种模式下的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受到局限。智慧化的养老平台在医养结合模式下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不仅老人们能够通过此平台获取服务,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也能借此达成信息的共享,家人通过此平台获取老人信息,监督服务质量。具体而言,养老机构可以通过运用智慧养老云平台集成老人们的信息,记录并管理相应的领药取药、床位巡视、医嘱执行、接待退房等方面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动态数据分析来获取养老院的运营状况,为资源配置、成本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公私合营模式。在该种模式下,政府与社会机构共同提供养老服务,满足需求。传统的社区养老院往往存在服务质量低下,老人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因此,通过引进社会专业机构,能够为政府的公有养老院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各取所长,政府提供已有的养老资源、土地、设施等,以减少社会机构的资金压力。而社会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则能使养老院更具吸引力,使老人们,特别是独居、失能或高龄老人能就近获得优质的服务。但是,利益的冲突以及缺失的监督监管是该种模式下存在的隐患。智慧养老平台能够为该种养老模式减少一定的风险。通过该平台,信息会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使接受服务的老人对养老服务进行监督监管。

三、成本类型及影响因素

(一)各模式主要成本类型。在养老服务产业中,主要成本包括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社会成本与企业成本、变动成本与不变成本等。在不同的养老模式之下,主要的成本也各不相同。1、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管理成本是居家养老模式下的主要成本类型,包括社区服务人员的管理成本、社区老人资料的收集成本、公共资源的调配成本等。但是,相较于其他模式,该模式下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着重需要解决的成本控制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管理成本的有效降低,同时保障相应的管理效益不受负面影响。2、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模式。在该模式下,前期的投入成本最高,其中包括土地征用,建设安装,设备采购安装、装修、基础设施建设等。此外,运营费用也是该模式的主要开支,高昂的用人成本、水电费、办公费等日常开支都加剧了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模式下的养老机构的资金压力。由此可见,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巨大,后期效益的回收保障也显得尤为重要。3、公私合营模式。该模式下,除了存在上述在前期投入与服务运营过程中的成本之外,还存在着信息沟通的成本。由于社会养老供应商与政府的社区养老院属于不同的体系,主要体现在,后者在筛选供应商、监督服务质量等方面均需要一定的投入。同时,该模式下的风险也较大,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成本。4、考虑到该模式下成本被同时分摊到两个利益关联方,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成本的压力。综合考虑管理成本、运营成本、信息沟通成本等因素,对比后可初步得出结论:相较居家社区养老与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两种模式,公私合营模式成本适中。

(二)影响因素1、微观因素(1)资源。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国家财政尚且无法填补智慧养老行业的资金缺口。因此,在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当考虑放弃一定的经济收入,以使其他更加重要方面的资源要求得到满足。这一部分放弃的收入也应纳入成本的考虑范畴,经从综合角度分析出资源配置最优化情形,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2)经济规律。养老行业处在经济市场之中,因此也适用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经济规律。通过利用经济规律,加大某一生产要素的增加,能够突破边际产量的制约。同时,由于尊重经济规律,避免生产因素过快的投入,能够避免陷入流动性陷阱。因此,合理利用经济规律,能够对养老产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3)差异化。由于养老行业的激烈竞争,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各种养老需求,也能使该机构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由于管理方式、服务内容、定价、收费方式、经营理念、设施配套的差异,成本也各不相同。依据清楚明晰的机构定位能够使该养老机构更好地预估并管理其运营成本。2、宏观因素(1)社会。由于养老产业属于服务业,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一项产业,因此宣传与协调的成本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成本要素。当养老机构享受到社会带来的正面效应时,该类正向反馈能够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因此,合理地投入社会方面的成本完善资源配置效率能够使机构的总成本分配更加合理化。(2)政府。当政府力求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时,会提供一系列的支持措施,例如税收减免、财政扶持等,有助于养老机构降低其成本。但为了规范行业发展,政府出台的规章制度等,也会使机构产生无形的、不确定的额外支出。由此可见,政府政策对于推进养老产业成本控制有效性具有双重作用,合理利用政府的政策,会使养老机构合理地控制其成本。

参考文献:

[1]陶开宇.对养老服务产业成本的宏微观因素探讨[J].江苏商论,2006.

[2]周畅,冯嘉锋,钟莉,王佩玲.智慧养老模式创新性与发展方向探析―――与北京、上海、广州城市养老模式对比[J].现代商业,2018.

[3]郭丽,赵秀月.公共服务视阈下“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研究[J].信息化与数字化,2017.

[4]徐林夕.基于智慧居家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研究―――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J].城市住宅,2018.

[5]张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基于有效供给视角[J].兰州学刊,2019.

[6]伊金秀.我国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分析―――以苏南城市为例[J].管理纵横,2019.

作者:武阙 李梦婷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