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
摘要:在水运企业成本管理中因其具有复杂性及特殊性,只有对其进行良好控制才能起到降低水运企业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主要对水运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运企业;成本控制;责任中心;作业成本法
0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航运业市场愈加激烈,水运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根本无法对多样化及差异化进行有效实现,进而导致货源紧张及经济效益下滑等现象的发生。为达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相关部门必须以成本理论为依据,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水运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从根本上对其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帮助水运企业走出困境,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1水运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在经营管理方面水运企业和其他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水运企业具有较为广阔的生产经营空间,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及流动性。水运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具有较强的变动性,如大部分企业在远洋运输过程中会航行到世界各个港口,在航行途中常常会产生船舶燃料、润料、淡水费、港口费及修理费等费用,而这些费用往往无法确定在哪个港口进行。因为水运企业存在的这些特点,致使随意性粗放性在水运企业成本核算中大量存在。现阶段我国水运企业普遍选用的成本核算方式还较为传统,对成本的真实水平不能进行准确反映,也不能对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有效遏制,同时还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2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成本构成认识不足
成本费用在水运企业经营中主要包括人工费用、燃料费用、辅助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外购动力费用、维护修理费用、保险费用、租费、港口费、航道费、税费和其他支出。从以上费用中可以显示出,各个成本费用的分界线都不明显,在实际支出中费用很可能出现重复及交织的情况。在人工费中也包含职工人身保险费,在保险费中同样也包含这项费用,
2.2企业成本控制模式落后
在大部分水运企业成本控制中普遍选用较为传统的成本控制模式,这种模式对成本进行控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减少成本及开支费用方面,大部分水运企业对事前成本控制及成本管理方面重视程度较低,只重视事后核算。在普及信息技术方面也没有做到全面性,在成本管理中大多数水运企业根本没有对先进技术系统进行有效引进,这样就无法做到精确控制。致使水运企业成本管理根本不能起到成本降低的作用。
2.3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
我国大部分水运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主要运用财务部门进行预测及核算,在成本管理中其他部门意识十分薄弱,进而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及管理体系。因管理者对水运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经营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在水运企业经营中将对其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危害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给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2.4企业成本控制与企业战略相脱离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宏观谋略,在企业发展战略中企业成本控制为其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只有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实现其科学性及可行性。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水运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并没有与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充分结合,更多地倾向于企业发展现状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这种成本控制方式根本无法达到水运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只能实现短期及眼前利益,进而失去了成本控制执行的价值。
3降低水运企业成本的对策
3.1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归集成本费用
现阶段我国水运企业成本分类方式过于随意粗糙,对企业运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精准性将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将其成本费用分为间接及直接费用,对内河运输及海洋运输业务的特性进行充分分析,进而对水运企业的运输成本进行科学有效地核算。通常情况下,水运企业的这两项运输业务都着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目前普遍将航行运行费用、船舶固定费用、船舶共同费用、集装箱固定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归为海洋运输业务成本;将船舶直接费用、船舶维护费用、集装箱固定费用、辅助营运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作为内河运输业务成本进行考虑。在两者之间,因海洋运输业务时间较长,根据航行次、单船进行直接运输成本费用的归集将提高成本分类的清晰度及合理性。在进行内河运输中往往会出现拖船、驳船等情况,基于此必须在其成本控制中进行辅助营运费用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个费用的准确性,提高成本控制能力,为水运企业的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3.2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法
在成本控制管理中责任成本管理及核算体制都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处理措施,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在企业管理及经营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水运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责任成本管理及核算体制,将对水运企业成本控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责任中心是指根据其管理权限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能反映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部单位。责任中心的建立是成本管理的关键,水运企业生产经营内部控制及考核要求是建立责任中心的基础条件和决定性因素。为对责任中心进行有效划分,可以遵循责任对象的特性及责任范围分为三个部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及投资中心。在责任中心里为达到更好地成本控制效果,必须将责任中心作为责任预算的主体,责任预算编制的对象主要为可控成本、收入及利润等。水运企业依据责任预算的可控性将企业所有的运输支出预算在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充分分解,进而形成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每个责任中心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自身预算目标的确定,自下而上,进行一级一级地成本汇总,最后向企业内部负责部门进行回馈并进行有效处理。
3.3选用作业成本法确保核算的精确性
在间接费用分配上作业成本法相比传统成本核算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作业成本法也是企业成本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企业业务开展中应用到了大量高新科技,在水运企业发展中直接人工及直接材料占据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在水运企业营运中通常都会产生较大数额的间接费用,这些费用核算时根本无法进行准确确定,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间接费用关系到运营过程的很多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其成本费用构成又有所不同,如装卸费、仓储费、管理费,还有设施、设备、器具的折旧费、维护费和资本利息等。如核算时选用传统核算方式将使核算结果远远低于实际成本费用,这样将对成本控制造成极大的阻碍。选用作业成本法,可以较全面地对水运企业运营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准确核算,增加核算的精确性,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依据每个作业资源量的消耗情况将成本向作业进行分配,随后依据产品或服务所占用的工作量的多少分配作业成本。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水运企业对成本进行精确核算,更具有直观性及有效性。
3.4巧用标杆管理法加强成效
为达到更好地成本控制效果,水运企业在实施以上方式时,还可以将标杆管理法进行配合使用,以此增加控制力度。在成本控制中如只利用标杆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工作人员则会因目标实现难度太大而产生一定消极情绪,因此,必须依据企业实际运营状况进行根本成本指标的设定。在企业基本评估的基础上将标杆管理法贯穿到成本控制指标当中,这样可以增加其挑战性,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动力。标杆管理法在水运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人的系统性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
4结语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以水运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依托,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对各个处理方式进行了简要地阐述及说明,将其实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充分说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运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人的系统性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才能帮助水运企业走出困境,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成国,甘胜军.水运企业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05(10).
[2]卞宗武.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061基地成本管理之实践[C]//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2011.
[3]丁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的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4]张述义,李汉川.水运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C]//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5]邵瑞庆.《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关于营运结算款项的核算问题[J].交通财会,2005(6).
[6]张余庆,朱建章.关于实施沿海港口《分货种分操作过程装卸成本计算暂行办法》之浅见[J].交通财会,1991(3).
作者:王新宽 单位:周口市地方海事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