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对话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研究

对话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研究 

日期:2017-01-04 08:31:34人气:890

摘要: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课程,学习地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地理由于学科的抽象性、综合性和空间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和不断探索。提问作为地理课堂上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对话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和传统地理课堂提问有很大的区分,本文拟通过对对话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对话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提问

课堂中的对话理念要求学生独立学会表达、思考、倾听,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交流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对对话理念的研究不仅是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在所有学科全面均衡发展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强、广泛应用与实际生活的学科,地理对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有难度,因此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必须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实施具有平等、民主特点的课堂提问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

一、对话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特点

1.平等性

“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新课程改革后,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在课堂上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和老师一样,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平等公平地对待全体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赞科夫曾说:“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心中有学生的老师才会真正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学生。

2.互动性

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导性,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师生之间利用互动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罗列出地理知识的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主动参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深层次理解掌握知识点,并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发现者,这种带有智慧启迪性质的对话理念使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更具有效性,师生间的互相提问、来往对话促使师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的开放性一般起到对本节知识点的升华作用,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度。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通常会给每个问题设置一个标准化答案,问题设计和答案都缺乏创新性。而对话连年的课堂提问则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标准答案的禁锢,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讲到农业区位选择这一课程时,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将土地价值发挥到最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土地的主任,不仅要考虑到阳光、温度、水分等气候对土地作物的影响,还要考虑如何借助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话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发展

1.提问主体要有多样性

在课堂提问上,老师和学生都有提问的权利和义务,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提问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如《中国的气象灾害》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中国有哪些地区容易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学生在回答之后自然会产生疑惑,同为河流两畔,北方黄河流域近些年都没有发生洪水灾害,但是南方长江流域却时常发生。通过问题的相互提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知识相互促进,比单纯的教师传授:中国北方地区多旱灾,南方地区多洪灾这种模式更有记忆点、更深刻。对话课堂使课堂主题从教师为主变为教师和学生并重,体现了对话理念下提问主题的多样性和平等性。

2.学习过程具有探索性

高中学习的地理知识内容丰富繁多,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运用对话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地理课本中归纳、总结、整合知识点得出综合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发挥创造性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如学习《大气运动》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气运动的具体轨迹,从而得出大气运动规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探索,更好地体现出对话的必要性。

3.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的思维往往只停留在知识表面含义上,对问题的思考简单直接、一点而过,很少进入深层次思考和总结,从而导致答案单一化、笼统化。对话理念要求在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对问题做全面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设题的目的、解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思考方法。如《沙漠化的防治》这一节中,讲述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时候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自己提出问题:我国沙漠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是人为原因还是自然原因?如何阻止或者减缓沙漠化进程?从现状分析到成因,再从成因分析到解决方法,这样就启迪学生思考问题时候的全面性、综合性,形成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种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提问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师生间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散性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养成逐步深入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话理念的应用显著增强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营造出更好的课堂氛围。

滕斌 常德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辛昕.对话理念下的课堂提问[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白文新.中学地理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