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形态关联性探析
摘要:具有文化底蕴的建筑,于某种形式而言,更是一门艺术。建筑往往随着地域性因素而产生巨大的造型差异,随着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了各自的特点,从建筑形态到建筑装饰等方面,富含了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历史不断变迁的产物。内蒙古地区从传统时期的建筑形式,到现代多元化的历史变革,充分地根据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而形成。当地少数民族通过对传统民俗的热爱,将传统的装饰纹样通过提炼与变形,运用到建筑装饰之中,使得建筑更加富有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地理性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内蒙古地区的地域文化,由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作为切入点,分析建筑装饰的形态差异与特点,对此进行相应的关联性研究。
关键词:内蒙古;建筑装饰;地域文化;关联性
建筑的形式随着地理环境的不同,装饰的形态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我国民族文化博大而精深,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各有不同,少数民族以聚居的形态存在,致使建筑装饰很大一部分受到地域文化影响而保留着各自的特点。内蒙古地区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装饰魅力,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成为了内蒙地区建筑特色生成的根源,隐性的影响着内蒙古地区建筑装饰形态的形成。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的建筑装饰形态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1概念解析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及文化属性,根据自然环境的影响,地方的人文习俗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环境下,长期形成的文化形态、生活习惯、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社会形态,在探索与研究内蒙古地区建筑装饰的形态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这些因素对其的影响、产生原因、历史价值等,探索艺术视角下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对未来的弘扬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更能够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
2.建筑装饰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
内蒙古地区地理面积辽阔,经度跨度较长,与8个省市土地相连接,这就为文化的交融提供了便利条件,多种民族聚居,当地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更加多元化。地理位置的便利,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环境特征有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多种民族文化并存的城市地域文化,各民族在继承和保持本民族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创造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及建筑特色。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较为多样化,民族文化成为建筑形式多样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他们对建筑的形式要求也各有千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蒙古族,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早期的建筑形式为简易的蒙古包,便于游牧民族随时搬家,但随着科学的进步,不需要牧民住在草原上放牧了,蒙古包的装饰开始用在了现代建筑装饰中,如圆形的穹顶,象征着对大自然热爱的卷草纹样,逐渐出现在现代建筑中。与蒙古族建筑形态差异较大的则是内蒙古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俄罗斯族,俄罗斯族的建筑相对较有异国风味,传统的建筑为“木刻楞”,檐口与窗户的装饰均与俄式建筑相同,并有纯手工雕刻的木条装饰在檐口与地脚线的位置,建筑更加活灵活现,具有民族风情。由于地域文化背景不同,建筑形式因此产生的较大的差异。
3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形态关联性分析
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的形态有着重要的联系,内蒙古地区面积广阔,少数民族多样化,致使地区建筑装饰形式具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蒙古族为主要的少数民族,由于是省会城市,建筑装饰更加具有代表性。建筑更加具有蒙古族的装饰特点。例如,象征着蓝天白云的祥云纹样,以及与蒙古包形态相似的穹顶,打造出既有传统的蒙古族特色风味,更具有新时代的建筑魅力。不同的例如呼伦贝尔满洲里地区,受到中俄口岸的影响,建筑装饰更多的是俄罗斯的建筑风格,鲜明的色彩对比,折中主义的建筑形态等。同为内蒙古地区,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建筑装饰差异各具特色。共同创造内蒙古地区的建筑艺术之美。
3.1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和少镇保和少村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和少镇保和少村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密闭,村落整体坐落在大青山的沿线地区,建筑的形态受地势影响严重,整体走向沿着山脉呈带状分布。村落内部道路东北向西南轴线展开,以此为中心轴线成为村落的基本中心构架,村落建筑依托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地形条件相结合,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相融合,从而体现出“自然地貌-道路-院落建筑”的整体布局关系。村落建筑坐北朝南,能够更好地接受阳光的照射,日照时间长,空气流通更有益于室内气流的顺畅。建筑墙体厚重,由于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影响,冬日气温较低,厚重的墙体更有益于保存温度的恒温性。村落的建筑屋顶均为小角度的坡屋顶,更方便雨季的排水和防止冬季存雪融化后的积水。屋檐向外延伸,与墙面保持距离,起到保护“生土”墙面和建筑地基的重要作用,院落维护结构材料以生土砖及当地的石块为主。
3.2呼伦贝尔满洲里地区建筑形式
满洲里是中东铁路在中国境内的起始点,由于历史原因,沙俄当时在中国境内修建了大量的铁路配套建筑设施,并且随着商埠时期的繁荣发展。在满洲里地区定居的大量的俄罗斯人,在此地修建了居住、商业、娱乐等大量的建筑设施,源自于俄罗斯人对加家乡的思念和占领的心态,直接替代了满洲里原始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建筑装饰、建筑色彩、建筑纹样、建筑规划均呈现出俄式建筑形态。由此,不仅替代了原始时期的满洲里游牧形式的建筑,为了更好的保护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满洲里地区至今依然保持着俄式以及折中主义的建筑装饰形式,而非地方蒙古族特色建筑。满洲里传统建筑根据气候原因,居民采用原木作为建筑的主材料,地方称之为“木刻楞”,木质材料冬暖夏凉,缺点在于易燃,安全性较低,所以逐渐被现代化建筑取代。屋顶与其他村落的形制相同,均为向外延申,角度较为缓冲的坡面屋顶,更方便雨季的排水和防止冬季存雪融化后的积水。屋檐向外延伸,与墙面保持距离,起到保护建筑地基的重要作用,建筑形式为圆型,双向坡屋顶,屋顶内部结构为木桁架,内部架空,铁皮饰面,在屋顶内部使用棉絮等材料进行建筑保温处理。
3.3丰镇市隆盛庄
隆盛庄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地理位置与山西省相连接,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开阔,隆盛庄的建筑形式别具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地方建筑充分地吸收了晋文化的特点,发扬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充分结合了内蒙古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建筑形式非常具有个性。隆盛庄充分借鉴了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建筑围合形态,院内开敞明亮。建筑主材为砖木结合,冬暖夏凉,既气派又具有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独特魅力。
4结语
内蒙古地区地理跨度较大,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建筑装饰多样化的重要原因,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多种地域因素,致使建筑装饰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然而就是这种建筑的多样性,才形成了内蒙古建筑艺术的独特。它不仅能够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更是提高大众审美的重要途径,对内蒙古地区建筑艺术多方向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将内蒙古地区打造成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展示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华,提高民族自信。
参考文献:
[1]白欲晓.地域文化内涵及划分标准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1):76-80.
[2]邹博逸.北方建筑与地域文化浅析[J].城市,2016(6):56-58.
[3]李丽,郑庆和,谢亚权.蒙古族聚居地建筑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关系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6(3):76-77.
[4]吴良铺.广义建筑学[M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王帅 呼伦贝尔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