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浅析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专业之一,文章以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举措为主题展开讨论,一是要精准定位培养目标,二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四是要合理安排实习实训。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举措
0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专业之一,该专业担负着为建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本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培养效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调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程思政的融入,修订好人才培养实施性方案,从而及时地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指引,促使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围绕明确的目标高效推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应该成为其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围绕这一教育目标对传统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在这一明确目标的指引下,院校专业教师要能够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在市场调研中需要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进行深入沟通,然后对我国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人才的实际要求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院校专业教师还要根据掌握的调查信息,然后以专业眼光判断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此评估未来一段时期对此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围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这一目标,教师要紧密结合市场调查信息,根据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调整教学重点,使得专业教育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在上述教学模式下,能够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中,本专业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认识到自身在教育工作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充当的角色,然后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和优化。随着外部经济环境以及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师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作出调整,使得课程教育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1]。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习理念的传递,这是提升本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维中构建起自身专业知识能力提升与自身未来发展以及国家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要能够逐步认识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要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此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毕业并进入特定的工作岗位后,还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管自身工作质量。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教师也需要将更多的实践能力培养活动融入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在促进本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传统的课程教育中,很多教师会采用理论教学、期末测验、安排实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的把控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无法突显。比如,很多教师会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判断依据,殊不知,很多学生仅在考前进行重点知识点的背诵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能够对这一考核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比如,将日常学习情况作为最终的考核的一部分,而在日常考核中,主要以学生的实践表现为主要参考依据。因此,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实践课题,要求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以“高层建筑地基设计问题”为课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地基设计会直接关系到高层面建筑的稳定性,地基设计也应该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些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在使用换土垫层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时不做换土垫层设计,只是参照以往的设计案例进行地基土层的换土安排,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对换土垫层厚度的计算不够准确,导致地基设计效果并不理想,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的高层建筑在稳定性方面则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查,了解地质特点,如果当地的地质条件达不到高层建筑稳定性要求,则应该在设计阶段明确支持,比如,要求施工人员采用置换法对地基土层进行置换,在置换时要尽可能选择质地坚硬的置换材料。围绕这一实践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撰写相应的实践报告,整个报告内容要确保真实性,在报告中需要包含自身的实践心得与收获,教师则根据学生实践效果来评估其专业学习情况,并为学生在后期的学习提供参考意见,借助此类活动,不断促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2]。
3积极改进教学方式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院校教师要能够积极适应外部教育环境的变化,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此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新形势下,院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构建起网络教学课堂,以此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比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起翻转课堂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重点是依赖教学小视频来传递课程信息。因此,本专业教师可以将特定的知识点分段录制成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还可以利用短视频进行特定案例的分析,以此引导本专业学生学习。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在我国的流行,很多学生沉迷于刷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各类短视频,而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极大的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其通过刷学习短视频来不断提升其专业课程学习效率,这对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3]。
4合理安排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环节,实习实训可以被看作是理论所学的验证,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所学,因此该项工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实施中,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到工程类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陪同,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对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各类困惑得到及时解答,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专业所学的认识的理解,这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实习实训工作结束后,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总结中进一步反思专业课程所学,并在反思中得到成长[4]。
5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职教师要能够针对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进,而且要紧跟时代发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有效推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史银志.新标准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4):59.
[2]刘鸿霆,康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64-66.
[3]王华欣,王松.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职业技术,2018(11):15-18.
[4]刘影.中国制造背景下工匠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23):9-10.
朱静 张永强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