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在建筑工地环境治理中应用
摘要:随着“智慧城管”概念被提出,各个城市均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智慧城管实施方案,并在此期间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大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建设过程中带来了明显的城市顽疾――建筑工地周边的市容环境“脏乱差”。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探索和实践,运用“智慧城管”平台和视频监控、云计算、GIS等信息化技术,使用数理统计方法科学分析城市管理部门在日常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治理中的海量数据,结合建筑工地“施工前”“施工中”和“竣工后”的生命周期规律,总结一套体系化系统化推进城市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治理的“六个一”工作法。该工作法可以颠覆传统的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管理方法,创立一种科学、系统和现代的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全新治理模式,并在苏州工业园区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智慧城管;城市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治理
1智慧城管系统工地管理的概念
智慧城管是数字城管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集互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手段[1]。智慧城管系统可以收集城市中各元素的数据,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智能融合,打造一个创新、全面、智能、交互作用强的开放模式,使城市的管理变得更高效、安全、环保,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城管工地管理是智慧城管在工地管理方面的细化,以工地管理的规范施工为目标,基于智慧城管平台的管理导向和数据分析,以日常城管执法为依托,构筑具有个人执法终端(PDA)及电脑终端云平台的智慧城管执法系统,形成一种科学、系统、现代化的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全新治理模式,即“六个一”工作法。该工作法颠覆传统的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管理的方法,有效规范管理工地的各类违法违规施工行为,及时预警和纠处,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工地管理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2工地管理模式在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管系统的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管系统根据苏州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实行“两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建立市、区、街道三级数字城管体系。智慧城管系统包含一个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三个管理平台,即智慧城市运行平台、综合执法平台、SIP事部件处置平台。通过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配套硬件设备的建设及金鸡湖无人机监测系统的配合,使用大屏幕作为该项目的大型显示终端,集成实时监测监控系统的视频监控图像,对各类事部件行为进行后台分析识别、指挥调度。智慧城管系统积极拓展数字化城管系统功能,加强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探索大数据、AI技术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创新运用,推广非现场执法、非接触性执法和非诉强制执行等新型执法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城管工地管理系统是由园区综合执法局下属各个执法大队依托于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及三个主要平台,根据“六个一”工作法,推行的全新治理模式。智慧城市运行平台可以实现工地施工出入口管理情况的实时预警监控、建立辖区内可视化电子地图管理,快速掌握项目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快速地定位项目;根据检查结果对项目采取相应措施,发现不合格的地方,系统自动推送或人工推送整改信息给项目负责人;项目方收到信息进行整改。SIP事部件处置平台会推送各类待处置工单至PDA,执法人员根据相关工单信息到现场进行执法查处。针对工地的执法案件,PDA将上报案件信息至综合执法平台,由综合执法平台实现工地各类数据的整理收集,对工地实施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记录。园区各个大队均可以实时查阅和管理数据库中各个工地各类信息数据,精确掌握工地施工的进度,对持续推进建设规范化工地具有重要作用。
3智慧城管系统工地管理的实际应用
3.1“六个一”工作法中工地管理执法数据的分析应用
从城管执法大数据分析问题、做出最佳决策对一线执法具有重要导向意义。为了更好地利用智慧城管系统,提高对工地管理的要求和效率,“六个一”工作法对平台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根据综合执法平台对园区所有工地进行行政处罚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权重比例较高的行政处罚主要有四项,分别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车轮带泥污染道路、运输车辆泄漏和散落污染道路、运输车辆飞扬污染道路、擅自倾倒工程渣土。近5年行政处罚案件数如表1所示。A代表“运输车辆车轮带泥污染道路”,B代表“运输车辆泄漏、散落污染道路”,C代表“运输车辆飞扬污染道路”,D代表“擅自倾倒工程渣土”。对工地的行政处罚是对工地管理的影响因子,以行政处罚的不同类别为水平,处理的案件量或者罚款额为指标,通过分析智慧城管平台工地执法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处罚种类的不同权重影响以及处罚种类对案件量或罚款额影响是否显著。案件数数据计算如表3所示。由表3、表4可知,运输车辆车轮带泥污染道路处罚项的处罚案件量及罚款额年年均为第一,高于其他三类处罚项的案件量及罚款额总和,近5年处罚案件总数达到549起,罚款78.01万元。其他三项案件量总和为453起,罚款72.77万元。城管执法部门工地管理的第一重点是对运输车辆车轮带泥污染道路进行管理,是文明城市创建中首先需要提高的地方。由表5、表6可知,P=0.00069<0.01、P=0.00084<0.01、F=9.7>Fscrit=3.2、F=9.3>Fscrit=3.2,城管执法的行政处罚种类对案件量或罚款额的影响极显著。规范化工地建设可以减少相关处罚种类的数量和金额,需要大力推进规范化工地、示范工地的建设。
3.2基于智慧城管系统治理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执法局基于智慧城管系统的数据分析,结合法律、信用惩戒等多种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2019年月亮湾社工委行政管理区域试点的工作基础上,于2020年逐步完善和提升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治理“园区模式”,即“六个一”工作法。有效遏制渣土车抛撒滴漏、车轮带泥行驶等违法行为,预防道路污染及扬尘空气污染,取得明显成效。(1)明确一个目标。借助属地街道(社工委)和建筑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力量,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规范运输为重点,以共建共享共治方式打造一个整洁有序、文明友好、和谐共赢的城市建筑工地品牌,营造良好的城市市容环境和秩序。(2)明确一个责任人。明确以“市容环卫责任书”为核心内容的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管理责任人,将建筑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执法网格等相关责任单位纳入工作范畴,并上墙公示,建立健全联席机制,互通信息、加强沟通。(3)明确一套治理标准。以《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操作指南之施工工地市容环境篇30条》为导向,建立一套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治理标准,由属地综合执法网格责任人对各建筑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单位“责任人”开展行政指导,共享智慧城管系统分析的数据结果。重点对待“车轮带泥行驶”等突出的问题,在工地出入口配置“过水池”和冲洗车轮的“水枪”,安装视频监控探头。(4)明确一套检查表。以是否集中运输建筑垃圾(渣土)为时间界线,将建筑施工工地分为“施工前”“施工中”和“竣工后”三个生命周期类别,制定相应的工地周边市容环境检查表,进行针对性分类检查、评分和评级。(5)明确一个信息系统。在园区智慧城管平台中建设一个施工工地模块,建立建筑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信息库,进行“挂图作战”,按照建筑工地的三个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在“施工前”阶段,着力全方位的引导、教育和服务,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单位主动自觉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在“施工中”阶段,着力现场管控及加强执法,运用视频监控对出入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进行24h全程监控,结合智慧城管平台,对“车轮带泥行驶”等违法行为开展非接触式执法,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在“竣工后”阶段,着力把握工地围栏的打开时间,工地内收尾工程全部完成并验收后才能打开围挡。三个阶段全流程监控,实现建筑工地精细化、靶向化监管及执法。(6)明确一个信用管理体系。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失信惩戒办法》及城市管理领域相关规定,按照建筑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等违法行为的轻重等级,依法处罚并实施信用联合惩戒,提高建筑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的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园区综合执法局以“六个一”工作法为行动准则,以智慧城管系统为依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注重源头治理和严格执法相结合。在开展源头治理引导的同时,对各类不规范施工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和重罚,重视突出问题的管理。坚持“试点、试验、示范”不动摇,不断推进示范建筑工地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区已基本建成15个标准的示范建筑工地,并持续进行推广。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治理“园区模式”。
4展望
随着5G时代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和推广,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GIS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手段,具备城市数据的收集处理[2]、分析决策等功能,可以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型升级。工地管理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更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3]。运用“六个一”工作法结合各种信息技术在软硬件设施方面的升级,使物联网为基础、智能化为特点的城管执法模式更高效。“管理统一、数据共享、应用融合”的智慧城管终端PDA应用模式[4]将提高一线的执法效率,建成集远程视频监控、扬尘管控及自动喷淋联动、出入车辆未冲洗抓拍、渣土运输两点一线的规范管理、设备非正常工作状态监控及自动报警、数据分析、报表自动推送[5]等功能为一体的跨部门跨地区共享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实现苏州工业园区建筑工地全覆盖,实现智慧、现代、友善和绿色环保的建筑工地集群,为实现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全国城市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治理提供一个“园区模式”,建设出更多的规范化绿色工地。
参考文献
[1]朱飞.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转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19):206.
[2]邬伦,宋刚,吴强华,等.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6):99-107.
[3]任红娟,洪毅,尤新辉,等.城市动态管理大数据应用模型研究――苏州市智慧城管大数据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建筑,2020,17(8):178-179.
[4]戴旭,齐同军.“智慧城管”:用智能终端+云平台美化城市细节[J].城市发展研究,2016(4):37-40.
[5]城市建设智慧监管“南京模式”[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9):14-16.
孔健 管翔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湖西社工委综合执法大队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