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电动机械设备充电安全探究
【摘要】工地机械设备电动化是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与持续健康发展的举措之一。但是日益增长的电动机械设备并未得到较好的监管,导致建筑工地乱象不断,反向抑制电动化的发展。文章调研了建筑工地电动机械设备充电现状,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析设备充电安全事故原因,提出了解决建筑工地设备充电安全隐患的具体方法,为项目设备充电安全和机械设备管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地机械设备充电安全
0.引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含量、高作业效率、绿色环保的电动机械设备投入到建筑施工中,但是相应的充电设施和管理制度并未建立起来。因此,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的建筑工地电动机械设备充电现状,收集一线管理人员、劳务工人的建议和看法,为项目用电安全和机械设备管理提供思路。
1.工地电动机械设备充电现状调研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多个在建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有房建、铁路、公路、机场、水务等项目类型,以此了解各项目部机械设备的电动化情况和充电方式、条件等现状。为了检验实地调研的内容,获得数据的支撑,以开展更加详细的研究,其间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5份。
1.1充电设备种类
工地的充电设备大致可以分为生活办公用品、工地工具仪器、运输工具、车辆机械四大类别,具体设备名称见表1。充电机械设备有一些常见且通用,如手机、对讲机等,也有一些逐渐成为工地必备品,如无人机、电动平板车等,再有一些仅在小部分地区使用但推广范围不断加大,如电动渣土车、电动装载机等。
1.2充电地点和充电方式
电动机械设备充电地点选择情况如图1所示,超80%使用者选择在办公区和生活区充电,其次选择在施工区充电,极少数选择在项目外的区域充电。导致这样选择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大多处于作业状态,在休息的时候为了方便看管,多数使用者会带回办公生活区充电;(2)施工现场作业条件相对恶劣,且存在场地狭窄临时建筑布置紧凑的情况,公共充电区域大多设置在办公生活区;(3)施工现场要面对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临电设施的布置往往相对于在办公生活区更加严格,施工现场充电也会影响生产用电的电力负荷。电动机械设备充电方式选择情况如图2所示,普通的两孔或三孔插座和USB插座基本满足使用者的日常充电需求。手机或充电宝等生活办公用品可采用无线充电,乘用车和大型车辆机械需要通过充电桩充电,但是它们并未在工地中大规模推广,其中有技术未成熟的因素,也有造价较高和对使用者要求高等原因,因此充电桩和无线充电占比较低。
1.3充电安全性
现阶段大部分项目的民工宿舍采用36V低压供电,充电接头统一为USB端口,只能满足日常的手机充电,其他的用电设备只能在指定的区域使用和充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电安全隐患。但随着用电设备的大幅增长,充电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使用者安全意识不足或项目安全监管缺失,导致充电乱象滋生,给工地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威胁。某在建项目存在较多数量的电瓶车,在电瓶车停放区域,充电线缆、插座露天设置(图3),如遇雷雨天气,插座直接暴露在雨水中,配电箱也未经接地处理,短路和漏电等安全隐患倍增。车辆停放密集,其一失火即可能导致所停放的电瓶车全部烧毁,甚至引起更大的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某员工宿舍区居住密集,用电量大,部分人员为了充电方便,私自从别处接来电线在走道处给电动车充电(图4),极大地危害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上案例中暴露出的露天充电、私拉电线等问题是建筑工地电动机械设备充电乱象的一角,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同样体现了充电安全管理已达到必须进行统一整改和严格监管的程度(图5)。33%的问卷样本表示曾遇到电动机械设备充电引起的安全事故,事故类型有设备过充、短路造成的自燃、爆炸,更有甚者引发火灾,同时还有漏电、触电事故。总体来说电动机械设备发生充电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虽然事故往往能在初期发现并得到遏制,造成伤害和经济损失有限,但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地规范项目充电管理。
2.充电安全隐患分析
2.1人的因素
(1)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例如露天充电、私拉电线,引发漏电触电事故;充电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堵塞消防器材,堵塞疏散通道,在发生意外时无法第一时间施救和疏散。(2)使用者违规操作或违反程序。例如充电时间过长未及时断电,使电池过充损坏;采用非原装的电源适配器,与电池不匹配,损害电池性能,产生安全隐患。
2.2物的因素
(1)产品本身的质量缺陷、老化。使用“三无”产品;使用擅自改装的产品;已超过维修保养的设备继续使用。以上情况极容易在充电过程中导致电器元件、电池烧毁,引起自燃、火灾。(2)产品安全性冗余不足。电池充电过程中突发温升未自动开启安全防护功能引发爆炸。
2.3环境因素
(1)建筑工地未提供安全的充电场所。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人、材、机的流动,各工序之间的交叉作业也越来越多,现场的施工管理安全隐患多;集中充电区域的插座或线缆质量不合格,易过载烧坏。(2)充电电压不稳定,工地电压波动大造成充电设备的故障。(3)周边未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未设置安全警报、自动灭火设施。
2.4管理因素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及管理责任脱节。未建立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组织、未明确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责任人、未制定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临时用电安全巡查与检查职责、安全管理流于形式。(2)安全教育缺失,安全宣传警示不足。现场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等问题,容易出现跟风违章、习惯性违章等情况,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见怪不怪、无动于衷,甚至部分人员还带头违反充电管理规定,导致安全隐患普遍存在。
3.充电安全保障措施
3.1消除不安全心理和不安全行为
(1)消除不安全心理状态。有学者提出不安全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侥幸心理、麻痹心理、从众图4私拉电线充电现象综合园地图5充电安全事故占比心理等六种不良心理状态[2]。针对不同的不安全心理,管理者应做好宣传、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等四项工作,去消除或转变使用者的不安全心理状态。(2)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复杂的人物环境交叉影响下,人的行为易脱离自身控制,疏忽自身的行为认知,从而被动地发生不安全行为[3],针对性地开展充电安全教育,让安全行为成为习惯,成为受到鼓励的榜样,实现个人安全意识向群体安全意识的提升。
3.2杜绝电动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电动机械设备进场管理。对于新进场的机械设备,要建立进场检查制度,主要检查的内容有机械设备是否为合法的生产厂家生产,能否出具出厂合格证,以及产品外观、结构完好无缺、不变形,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齐全等方面。若不符合机械设备进场要求,坚决拒绝进场[4]。(2)电动机械设备定期维修保养,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使用者做好设备工具的日常维修保养,对于破损严重、功能缺陷的产品要修复正常才能使用,对于超过质保期限的产品要报销使用。监管人员要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安检到期的设备应督促责任人重新检测,建立台账形成文字记录存档。对于大型的机械设备,作为监管的重点要责任到人。
3.3消除危险的充电环境
(1)提供安全可靠的充电场所。建筑工地设施往往是临时性,在功能上和安全耐久方面仅考虑施工需求,加上工地各种建筑材料的堆放,周边环境杂乱无章,所以应杜绝使用者在作业现场进行设备充电。为此在项目策划阶段要前瞻性地规划安全可靠的集中式充电场所,区域内留有足够的电力容量和场地尺寸,有明确的充电分区。(2)场地内设置避雨和排水设施,电气设备如配电箱、线缆、插座等要满足电动机械设备的充电需求,具备充电过载保护、雷击保护、漏电保护、高温预警等常规安全监控功能。(3)场内按规定设置消防灭火器材,针对电气设备短路、过载等造成的火灾设有手提二氧化碳灭火器、手提七氟丙烷灭火器等洁净气体灭火器。
3.4管理制度
(1)把充电安全管理纳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管理人员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框架,制定合理有效的符合充电安全的管理制度,让电动机械设备的使用者能够按规章办事,为充电提供方便的同时确保充电安全。(2)细化电动机械设备充电管理制度。制度应明确领导小组和人员分工,人事部负责制度的执行和修订,物资部负责特殊电动机械设备的登记,保安队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安全员应定时进行安全检查。条文应明确充电的时间、充电的区域、充电的流程等细节内容,做到“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
4.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电动化带来了建筑施工方式的升级,但是不断增长的电动机械设备的数量和种类,挑战着项目安全管理的防线。本文从人、物、环境、管理四个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了充电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未来数年内,随着电动机械设备型号种类更加多样化,充电功率等要求将更加宽泛,对安全充电也将会提出新的要求。那么高规格充电场所、专人化管理、专业化监督是适应建筑工地充电安全管理的方法路径,该方面的系统研究将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鲁君,黄成,胡磬遥,等.长三角地区典型城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J].环境科学,2017,38(7):2738-2746.
[2]柴冬梅.基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2.
[3]段帅亮.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机理及治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4]张奇伟.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陈荣朗 孙清臣 郭振翔 范丽佳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