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工程监理论文 > 传统建筑文化现代茶室室内设计浅析

传统建筑文化现代茶室室内设计浅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14 12:40:00人气:833

[摘要]建筑和室内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两个学科,没有建筑就没有室内。而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文章通过挖掘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和现代茶室室内设计的特征,提炼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适合现代化生活的部分并与现代茶室室内设计相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特色室内设计的发展开拓一条道路。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现代茶室;室内设计

引言

当今随着西方外来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长久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忽视。而近年来文化自信的提出,使得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主要来源。因此,作为设计师,应该考虑如何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设计作品中将其体现,并且适应现代社会。

1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

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就是中国古人对于天地宇宙间认知理解的哲学思想在建筑环境中的集中体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阴阳思想、等级制度、“天人合一”的自然观。1.1.1阴阳思想。中国古代的阴阳思想对于中国古建筑的影响可谓是历史悠久,指导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于建筑和建筑群中的规划布局有着深重的影响。汉族的民居建筑往往是由建筑组成庭院,再以庭院为单位进行各种排列组合,最后形成一大片的建筑群,其构成往往具有纵横、规律、对称、等级严格等特点。阴阳思想在建筑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按照严格的等级尊卑制度对不同的建筑进行规律的等级划分,并将不同等级的人安排在不同的建筑中。阴阳哲学作为中国哲学之母灌注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始终,在四合院构成和空间组合上、阴阳法则备受尊崇[2]。如北京的四合院中往往有许多条轴线,纵轴线上的建筑和两边的建筑构成了一组阴阳关系,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中间者为大,其余为小,而阴阳思想与其相融合,就形成了轴线上的建筑为阳,两边的为阴。两边的建筑按照横轴线也构成一套阴阳关系。可见阴阳思想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的思想。1.1.2等级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建筑不仅具有居住的功能,同时还被统治者赋予了一个功能,那就是区分人的身份等级,不同的社会等级的人居住在不同级别的建筑中。不同级别等级建筑的位置、开间、高矮、装饰纹样、颜色等都有着不同的规定,不可越界使用高于自己身份地位的形制。从社会层面来说,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之间有着从高到低的形制规定。从家族层面来说,长幼、远近、亲疏、尊卑也影响着建筑的等级。家族宗庙的建造按照宗庙居中,其余居于两边的建筑又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安置,这就是昭穆之制。1.1.3“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古人对于环境的认知可以用“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来描述。所谓“天”,即客观存在的宇宙、自然及其规律,所谓“人”即主体存在的社会、人生及其规律[3]。而二者的合二为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谓依山傍水说的就是在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将人造建筑融入其中,与其共存,成为大自然中有机的一部分。古人对于自然的追求还体现在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魏晋时期逐渐发展壮大的山水画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士大夫阶级流行在家中悬挂山水画,表达自己虽然身居繁华的城市庙堂之中,但却希望寄身于自然山水中,表达了自身渴望远离城市喧嚣,向往乡野自然的美好愿望。

1.2传统建筑文化的外在形式

除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还有传统建筑文化的形式,也就是人们从视觉上直接观察到的建筑相关的外在形态。其中主要包括形状、装饰。1.2.1形状。其一,中国传统建筑的形状与西方相比,往往更加低矮,这是因为中国人信奉自己的祖先,因此建筑形状更加亲人,以人为本。而西方信仰神,将高建筑的建造是为了追求人与神之间的对话。其二,由于中国建筑结构为木材质,与砖石材质相比不适合建设高层建筑。其三,中国古代宗族观念强盛,家族人口会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的横向空间去建造新的房屋。综上,中国建筑具有高度低、占地面积大的形式特点。传统建筑的形状和其所处的地域环境有关。尽管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不同的地区和民族的建筑形状也不尽相同,这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势、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因此,建筑的形状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例如中国南方地区的天井建筑,是由于其四边的屋顶相连接围合,在中间留下一个矩形的开阔空间,俯视观察酷似一口方井而得名。围合的形状起到了防御外界侵扰的功能,而南方天气雨水量大,天井有着排水的作用。广西地区地势险峻,高低差异悬殊,又由于天气炎热潮湿,因此出现了下方架空的独特形状,称作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底层用于饲养家畜和陈列农具。1.2.2装饰。除了建筑形状外,建筑装饰同样不可忽视。而装饰是建筑艺术的表达形式之一,建筑的风格特征很大程度来源于建筑装饰[4]。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具有教化、象征等功能,就是利用装饰为载体,讲述人生哲理、神话故事等内容。同时,装饰内容很多与吉祥、平安等好寓意相关,表达百姓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又或是表达主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等,例如利用竹作为装饰,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色彩的使用和人的身份地位有着联系。在中国古代,色彩起到了划分人阶级的作用。一般民居建筑采用原材料原色或青灰、黑、白、棕色等饱和度较低的配色,具有素雅低调的特点,与周围环境相融。又如苏州地区白墙黑瓦的建筑形式,再配上周围的花草和流水,整体宛如一幅写意水墨画。而皇家宫殿却往往相反,明亮多变是其色彩的主要特点,一幅金碧辉煌的景象。例如明清故宫中朱墙金瓦的做法是因为统治者将“黄”和“朱”定为皇家御用色。色彩还被用来彩绘,多见于梁枋、天花等建筑构件上,形成了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风格。雕刻在建筑中也是常见的装饰手法,有石雕、砖雕和木雕。雕刻题材丰富,奇珍异兽、自然花草、神话场景等题材都能找到,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加工工艺,分别体现出不同的质感。木雕多见于建筑的木构和木质装饰物,砖雕多见于民间建筑之中,石雕多见于墙壁、台阶、扶手上。

2现代茶室室内设计的特征

2.1精神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上升,人们不仅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还开始进一步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茶室的一个主要功能,喝茶并不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基本需求,而是出于更高级的目的,那就是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茶室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享受清静的空间,就像宋代仕人们追求的画中山水世界一样,你可以独自饮茶,也可以和朋友一起边畅谈边品茶,工作之余到茶室享受一杯茶,宛如身处一片无人知晓的桃花源中。

2.2文化特征

茶室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有禅宗文化、中庸思想、茶道。其中茶文化和中国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茶起源于中国,而茶文化开始于唐代并不断发展,到了宋代更加兴旺繁盛。品茶往往与佛教禅悟联系在一起,因为古人相信品茗饮茶可以修身养性,提神醒脑,品茶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过程,而品茶的那份悠然、宁静、放空的特性与禅悟要求的心态不谋而合。茶与传统中庸思想有关,中庸思想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有度有量,不走极端。而品茶培养人平和的心境,这点与中庸之道的理念相符合,在其他方面也处处体现这一点,例如烹煮茶叶十分讲究火候的掌控,不恰当的火候都可能导致最终茶的味道产生偏差。茶文化还形成了茶道,茶道重视品茗时的礼仪规矩,中国人在品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茶道文化,煮茶喝茶等一系列过程都要符合规定的礼数,表达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

2.3功能与空间特征

茶室是为人服务的,那么其功能性和实用性是不可忽视的特征。茶室首先是一个供人喝茶的场所,喝茶就需要有专人煮茶,功能划分上主要包括饮茶区域和煮茶区域两大功能板块,当然客人也可以选择自己亲手煮茶。除此之外还有前台、走廊、卫生间、大堂、储物等基本功能空间。室内空间中需要根据饮茶者的人群身份和数量规划出不同大小数量的私密和公共空间。不同的空间根据需要可以利用墙壁或隔断进行划分。可以在大厅专门设置一个区域用来进行艺术表演,例如茶艺表演可以使得茶室空间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周围的人们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表演,这个过程加强了客人对于茶文化的了解。而舞蹈或音乐表演比如中国舞、琵琶等传统舞蹈和乐器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升级客人的精神享受。

2.4美学特征

茶室中的美学特征包括现代生态美学思想。它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包含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以实现人的审美的生存、诗意的栖居为其指归[5]。而我国生态美学思想立足于传统生态文化,例如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除了传统生态美学,还应该与现代科技、审美等相结合,这样才是符合当代国情的现代生态美学思想。而现代茶室具有的远离现实喧嚣,追求精神放松的特征与现代生态美学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可以将两者联系起来,营造一种亲近自然,远离都市,同时符合现代生活的美学特征。

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茶室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3.1空间布局应用

茶室应该按照阴阳思想对各个空间进行合理清晰的规划。传统阴阳思想中所蕴含的封建社会等级思想放到今天的现代社会中固然不合适,但对于空间规划和布局有着相当的指导作用。阴阳思想中的“阴阳”分别代表了建筑中的“主次”,也那就是按照主次分明的原则赋予不同空间不同的主次地位。不仅仅是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具有参照意义,对于空间内家具、设施、装饰等的摆放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这样,空间与空间,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就会明确,环境在视觉上呈现出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实际使用时会更加合理和得心应手。

3.2材料应用

材料的应用应当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观。茶室中材料的应用应当崇尚质朴和生态,可以通过体现天然纹路、合理加工、保留原色等方法突出材料自身的原始质感。不同材料的不同质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设计者应当根据空间不同的要求定位等,在了解不同材料的不同属性和质感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选择,其中包括材料的颜色、触感、纹路、纹理、光泽度这些视觉和触觉感受,有些天然材料甚至会有其独特的香气。例如木材的颜色偏淡,触感丝滑温手,会给人带来一种轻快、温暖的感受;而如果木材颜色呈深褐色会给人一种肃穆、沉重的感受。材料选择上尽量秉持可持续和环保的原则,例如藤编、竹、木材、石材等。例如家具可以选择竹编编成的座椅或者藤编的座席,这样的座椅或藤席具有亲肤、温润、自然的特点,并且竹和藤是可再生材料。

3.3装饰应用

装饰的应用可以将传统建筑的一些外在形式嫁接在茶室空间中,进行合理应用。传统建筑中经常利用文字,例如牌匾、楹联等,这具有教化作用,那么可以在茶室中放置、悬挂一些书画小品,起到点明空间主题的作用,同时加强空间的传统文化氛围。传统建筑文化中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利用象征性的方法将山石流水搬到室内中,例如可以利用叠石的艺术方法模拟山川更迭的视觉景象。除此之外,盆栽绿植这些自然元素的引入会加强人与自然联系的感受,这样人们虽然身处室内环境中,但精神却可以遨游于自然山水中。一些装饰陈设可以借助传统建筑形式,大到模拟建筑宏观形态,小到或建筑局部形态或装饰。例如将一些建筑构件如梁、檩,可以用于装饰室内天花吊顶,这里不会真的起到结构的作用,但将可以将其作为装饰融入环境,使人仿佛真实处在一座古建筑中,感受传统建筑的匠心。又例如可以将斗拱制成木质陈设放置在空间中供人欣赏。

3.4色彩应用

人们处于一个新空间中,色彩对于人第一印象的影响是最大的,色彩是环境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色彩作为一种物理性的现象,我们的先民将之同文化观念相关联,与其他事物相联系,并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加以比附,延伸,拓展了它的内在性质[6]。华丽明亮的色彩在古代多与皇家贵族相关,这些颜色的大面积应用不符合茶室环境氛围,应当避免,茶室中颜色的选择要能够体现传统建筑的基本色调,如木色、黑色、灰色、材料原色等,这些颜色多具有低调,自然的特性,与茶室中悠然、宁静的氛围相符。整体色调应当选择暖色调、低饱和为主的基调,整体给人温馨、舒适的感受,可以在局部使用一些明亮的颜色作为点缀,例如明黄、朱红等。

3.5技艺应用

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传统技艺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例如雕刻在茶室中的应用可以加强整体的传统艺术气息,在一些木材和砖石上雕刻一些如动物花草、传说故事等题材的传统纹样。

4结束语

总之,传统建筑文化在茶室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室内设计的积极作用。中国的设计师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应该多将我国的文化和设计相结合。分析研究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形式,把握现代茶室室内设计的特征,并将前者合理地应用于后者,从而实现文化的继承和设计的创新,设计出满足现代审美、技术、功能的设计作品,为人们创造舒适、优美、环保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8.

[2]李先逵.四合院的文化精神[J].建筑,1996(10):25-26.

[3]李先逵.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J].建筑学报,2001(8):18-21.

[4]张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7-101.

[5]曾繁仁.生态美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J].中国文化研究,2005(4):1-5.

[6]曾晓云.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J].包装工程,2005(4):178-179,181.

傅雷 王逸轩 南昌大学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