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石油工程论文 > 连锁街建筑风格流派脉络与表现

连锁街建筑风格流派脉络与表现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7-29 15:34:00人气:562

摘要:大连连锁街为日据时期的建筑群,具有较高的保留与研究价值。连锁街周边商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但连锁街的更新再利用迟缓,以至于成为了商业区中处于半荒废状态的“孤岛”。本文通过对连锁街立面语汇和特征的总结,得出其风格流派的特点及来源,对其进行再利用过程中保留原始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连;连锁街;历史建筑;立面语汇;建筑细部

一、建设背景

1.项目基本信息

大连连锁街位于大连市青泥洼桥西侧,整个地块分割为以A-H命名的八个部分,东西长250米左右,南北160米,占地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1]连锁街是在一块完整的地块上,被井字形路网分割为8个部分的建筑群。水平空间形态的布置上,八个部分中每个部分的建筑均采用围合的空间布局,建筑形体围合的中央留出院落或设置大型空间,如电影院、仓储等,在最初设计时,街道界面的宽度与高度之比D/H≈1,尺度非常宜人[2];在垂直布置的功能组成上,大部分底层店铺等商业空间,二三层公寓等居住性空间。其外部形式与内部的功能相关,以及弧形路脚、橱窗等细部和手法,都明确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2.历史背景

在日据时期大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历史建筑受到日本明治时期的西化影响呈现出官厅建筑样式,装饰细腻;第二层次形成于日本占领后期,不高大豪华,以素雅和谐为主。[3]连锁街建于1928年,大致位于日据前中期,建筑形象典雅朴实,形式的设计与功能联系性较强,有着较强的逻辑性;风格上,有着较为明显的日本“表现派”的特点,条带状、弧形等柔和的装饰非常丰富,并且有着极其细腻的施工水平,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二、设计流派影响

连锁街体现了国际与日式的复合风格,色彩上素雅平淡,设计风格上却又具有摩登气息。它是日本设计师受到现代建筑思潮兴起的影响后在中国设计的作品。

1.欧洲近代建筑流派的导入

19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和后来的德国表现主义、阿姆斯特丹学派都对当时的日本建筑流派发展有一些影响,以德国表现主义为例,它使日本产生了表现派。据文献,1920年,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组织就曾号召“我们起来,与旧建筑圈分离……”而在同一时期,日本本土还有历史主义建筑盛行,因此这一时期的伪满洲建筑一部分是历史主义的,如沈阳中山广场建筑群;另一些则会表现出一些表现派的特征[2],如连锁街建筑群。因此,连锁街也同德国表现主义或者阿姆斯特丹学派建筑有着相似之处,不同于折中的历史风格,而是趋向现代主义的建筑。图1为门德尔松的设计作品皮特斯多夫商店,而图2大阪瓦斯大楼则是昭和八年安井武雄的作品,图3则为同时期的连锁街H地块的路角。对比图1、图2、图3,虽然在所用材料、构图上均不完全相同,但圆润的弧形的路口转角以及用于界定建筑轮廓、楼层上边界的线脚却极为相似,并且每组线脚都被破开为几组条纹,窗洞有规律地出现,底层则有挑出部件,且较为开敞通透,有极为精细的设计及施工。

2.日本本土同时期近代建筑

欧洲表现主义进入了尾声的同时,同时期的日本本土正处于表现派的盛期。日本表现派的主要体现是逐渐简化的建筑形式、充满了浪漫感受的曲线和条纹。连锁街是日本表现派的作品;而在同时期的东北,更多的是日本历史主义倾向的建筑,如沈阳中山广场建筑群,使用了非常规整、严格对称的构图和较为标准的柱式。虽然表现派的建筑和历史主义倾向的建筑在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在总体上,无论历史派和表现派,日伪时期的殖民建筑有着一些共同之处:色调基本为灰白色、米色等素色,外立面材质为灰色、米黄色抹灰,清水砖、面砖、红砖、青砖等,并且造型敦厚朴实,简洁大方。

3.中国本土建筑的体现

在连锁街的建筑立面中,中国本土建筑的特色体现较少,只有小部分的细部使用了一些中式元素的符号,并且已经使用抽象的手法加以简化或几何化。

三、大连连锁街建筑风格表现

1.建筑色彩、材质

底层满铺店铺,大量使用形式丰富的玻璃橱窗,起到对商品加以展示的作用,除电影院入口、电车入口处,其他地方少有实墙面。底层界面基本为木色的橱窗和门的框架以及玻璃为底层的主色调。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使用红砖,部分二三层外立面砖块裸露,以表达商业街道上方居住空间亲切质朴的感觉;其他大部分地方以浅黄、白色、灰色等颜色的抹灰为主,以素雅的颜色与线脚、装饰一起形成了典雅美观的建筑风格。

2.建筑构图

在垂直构图上,连锁街整体上为两层或三层的建筑,为更好的构图,将底层与上面的楼层分割开,让整个立面形成两个整体。底层为自由形式布置的橱窗,上层则为相似的一层或两层,顶层的女儿墙高起并围以线脚,作为建筑立面边界的强调。这一构图手法将底层开敞且通透的店铺与上层较为私密的住宅、公寓等区分开。这样的构图手法在欧洲非常常见,因为带橱窗的店铺、公寓等建筑类型也源起于欧洲,这样的现象可以解释为建筑功能的组成方式和随之形成的建筑形式都传播到了东方。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欧洲此类建筑多为坡屋顶,多为历史主义的建筑,而连锁街作为典型的表现派建筑,使用的则是现代的平屋顶,故立面的构图上少了一个层次。在构图分割上,连锁街的建筑立面中有的构图较为规整,多指的是整个地块外侧沿城市干道的立面部分,以H地块建筑为例,其立面中的构图组成与模数清晰可见,立面规整有规律,在城市主干道形成了一个非常规整且有秩序的沿街面貌。但大部分的地块是非主干道沿街面的立面,这些立面的构图都是较为混乱的,以E地块为例,为了应对地形和店铺与店铺之间的分割,适应店铺分隔的功能需要,进行了极其丰富的立面分割。整体的构图是不规则的,由此产生了不规则的立面,因立面的分割相应使用的装饰也就是灵活变化的了。具体的分割方法上,在使用一个较为突出的层次(垂直水平向兼有)进行立面划分后,图1皮特斯多夫商店图2大阪瓦斯大楼图3连锁街H地块电影院入口又使用另一种突起程度弱于第一层次的横向的构件(基本为水平向)加以过渡,形成了多变、丰富却有逻辑的立面关系。连锁街圆弧形的转角通常中轴对称,与两侧的直墙面有着多种过渡方式,一部分弧形转角与两侧的直边平滑相接,没有交接节点等,或只是两侧降低;有一部分以竖向构件、体块等将转角与直边加以分割;另一些用另外两个与直边平滑相接的圆弧套叠,且伴有层高变化,以衬托转角;较为特殊的是C地块东南角的转角,作为整个地块面向主干道的门面,路口设计了高层建筑作为整个地块的标志物。在同一时期日本的表现派建筑以及欧洲的商业住宅楼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弧形的转角、底层的多边形的橱窗形式、大片的玻璃与木框架等。

3.建筑细部

橱窗的平面形式非常多变,弧形、多边形、长方形等均存在;在装饰上,橱窗上方的形式有木格、彩色玻璃或者是实木,在底层的沿街面构成了丰富的展示效果。在此之前东亚并未产生这样的商品展示模式,其形式来源于同时期的欧洲商业建筑,尤其是在入口侧使用斜线进行切角以强调入口的手法,在东亚的传统建筑中是少有的。同时橱窗上方有些是木格构架的形式,这又有着日式建筑的风格,同时也有一些使用了菱形的中式符号等。门窗的分格与装饰等大部分为几何形式,在餐厅、浴场等公共的较为开敞空间有少量自然形态的装饰,很明显是模仿植物的涡旋等形态,推断是受到欧洲新艺术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形式。在墙面处理上,常常出现两种有特色的墙面:一种为横向的条纹状的墙面,在转角处平滑地过渡,形成弧形地条纹,受表现主义的影响较大;另一种为墙面裸露的红砖墙面,它使用砖的有规律的垒叠方式创造出有节奏变化的墙面,这与阿姆斯特丹学派的某些建筑使用红砖的方式非常相似。建筑的装饰上,以几何体的组合和构成为主。在A地块上出现一部分类似坡屋顶的中式元素的体现,但整个连锁街的设计是现代的手法,故只是以元素的方式少量出现。

四、从立面特征角度出发进行再利用

经过对立面语汇的分析,以保持其立面语汇为出发点思考对其进行再利用的方式及手法。曾有文献指出,此类的历史街区在保护更新中有以下问题:新旧街区肌理割裂,造成孤立;商业扩张盲目,兼并破坏原有建筑格局等。在重要性一般、保护成本有限的现有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上,既不能过于理想考虑完整保留、重建并按照原有格局进行业态恢复,又不能完全进行商业开发,按照吸引客流的方式塑造符合公众喜好的网红街,而应从分析建筑本身风格流派与脉络的方式保留建筑的主要特色。以下介绍两种进行连锁街改造更新的思路和方向。

1.协调性与原真性

首先,从整体建筑群的协调性和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上考虑,以整体保留、局部性改造,或者部分保留、整体重建的方式,控制整个区域的高度、尺度与立面构图,以保证街道尺度如旧,不破坏原有的院落布局与亲切感,但这一改造方式成本过高,且因容积率的限制,收益较低,实际可能很难进行。或者,更有可能的是,在连锁街合院的内部进行改造,因为连锁街的合院内部大多为仓储空间,这些空间的储存效率和容积率早已不能满足当今商业发展需求,其重要性又远不如沿街的店铺形态,故可以加以改造和改变。保持沿街立面不变的基础上,内部的院落进行封闭,改造成室内中庭空间或半室外空间,更符合现代商业的运营模式及寒地公共空间的需要。这可以让连锁街成为更有特色的商业街区,是适于毗邻各大商业区的改造方式。

2.新与旧的对比

其次,可以用局部保留并加强新旧对比、碰撞的思路进行改造。因城市用地紧张,容积率与建筑面积的完全控制可能无法达到。在这个前提下,使用简洁的超尺度的体块、减小存在性透明或浅色材料来设计多、高建筑;其存在方式或是架设于连锁街之上,或是并置,用这样新旧对比的手法能够达到戏剧且丰富的效果,在保留连锁街风貌的基础上还可以满足商业开发需要达到的容积率。

五、结语

可以看出,连锁街是受欧洲影响的日本表现派“渡海建筑师”在日据时期设计的商业住宅类建筑,受欧洲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整体和细部都出现了各种流派的现代建筑的特点。虽然连锁街是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时进行建设的殖民建筑,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是先进的建筑思想的导入,使得连锁街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并且这些俄据、日据时期的建筑,也丰富了大连的建筑遗产和城市界面。

高德宏 董云帆 曹静 孙瑞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上一篇:建筑风格对建筑设计影响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