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石油工程论文 >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浅析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浅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5-03 16:07:00人气:611

【摘要】在现代化的建筑装饰中,设计风格与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运用具有特色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可以提高建筑装饰的美感,并且丰富现代化建筑的内涵,使得建筑装饰符合现代化的要求。本文对建筑装饰设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的关系,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风格;文化;探索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科技的支持下,建筑装饰装修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越。对建筑进行合理装修,不仅提升了建筑的美观性,也为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风格与文化对于建筑装饰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建筑装饰的设计风格与文化体现了建筑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对于提高建筑的美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师要把握好风格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风格与文化的内涵,设计出精美的建筑装饰。1.建筑装饰设计概述建筑装饰是指在不破坏建筑主体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对其进行装修美化。建筑物的装修主要有室内和室外装修两种。室内装修是现代人对生活环境提出的更高要求,对室内环境进行合理装修,将原本空荡的房间设计出美感。建筑室内装饰装修主要有功能和艺术这两个基本的要求,功能方面应该满足防水、隔音等基本需求,艺术方面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美感。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分装修,忽略整体建筑的质量安全。因此,无论是进行建筑室内装饰还是室外装饰,都要在满足居住要求的基础上,把握好设计的风格与文化,让建筑装饰更具美感[1]。

2.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的关系

建筑风格是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同时,建筑风格又会受到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因此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2.1建筑文化为装饰设计风格的形成奠定环境基础

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建筑装饰设计,为了使建筑装饰设计取得良好的效果,设计师要对建筑装饰材料、建筑施工以及建筑文化环境进行综合考量。建筑文化分为外缘文化和内核文化。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可以充分利用内核文化,融合建筑与周围环境,并且利用外缘文化将建筑装饰设计的独特性展示出来。人的建筑审美和对装饰的需求对建筑的装饰风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建筑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使人们形成一种审美标准。这种审美标准使得建筑物的地域文化和环境特色格外被人们所重视。因此,融合了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特色的建筑装饰更能受到人们的喜爱[2]。

2.2建筑文化为装饰设计风格提供新鲜思想

从古至今,我国很多建筑装饰设计都融入了某种文化元素,例如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就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们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丰富的文化元素,使得建筑装饰设计的丰富感增强,同时也给建筑增添一种艺术美,在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同时,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美感。现代技术的发展给室内设计的形式变化提供了支持,建筑装饰设计的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深度融合了文化元素,并且通过装饰和视觉效果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文化还为装饰设计的包装、材质等提供了灵感。建筑装饰设计不仅仅是附加在表面的东西,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艺术,甚至于一种文化符号。从本质上说,它表达了空间环境的性质、目的和用途,也显示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审美趣味。它的内容、题材集中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宗教的、民俗的等等。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到深层的思想意识无所不包,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室内装饰中。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不仅给人带来审美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震撼,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由于这些装饰所产生的特定形式和秩序,揭示了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和类型上的特征,对人们的文化环境、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除此之外,建筑文化还促进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不断创新,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对此,建筑装饰设计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能够对原有的设计风格进行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设计选择。建筑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给建筑装饰的设计风格提供了很多新的思想和设计理念,不断丰富了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通常情况下,设计师需要事先和客户进行讨论与沟通,针对客户提出的要求细化处理,不仅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还要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更好地提升建筑装饰设计的品质与水平。为了能够使得建筑风格更加具有特色以及具备更强的视觉冲击,设计师可以将各种风格的搭配进行混合,从而,对设计风格进行适度创新,在不破坏室内整体协调性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建筑的艺术设计与装饰。

2.3建筑装饰设计的多元化风格丰富建筑文化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建筑文化开始融合,这种融合逐渐深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就形成了。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虽然需要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但风格却蕴藏了艺术、文化等丰富的内涵。将风格的内外因素进行融合,可以使得建筑装饰设计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3.影响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的因素

3.1技艺

技艺对于装饰设计风格和文化也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我国的传统雕刻技艺。雕刻技艺在我国建筑装饰设计中被广泛运用,小到家具,大到建筑物整体都会使用雕刻技艺,雕刻技艺可以使内外空间变得更加通透,给人带来一种别致的感觉。

3.2色彩

在现代化建筑装饰工程中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色彩的设计与运用。合理地设计和运用色彩能够增强建筑的艺术效果和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融合人与建筑。在设计和运用色彩进行建筑装饰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对人的感受,在遵循色彩运用原则的基础上更多考虑主体对建筑的内心感受,要将人对建筑的真实反应转换到预期体验上,进一步提高他们在所处环境中的舒适度。除此之外,要牢记人性化设计的主体对象是人,而不是空间物体。在建筑装饰设计中,驱动它向前发展的主导条件就是人类对色彩设计的需求,以此来尽力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想法。色彩本身就具有象征性意义,比如红色就是激情进攻热情的代表色,白色则是纯洁清白朴素的象征,黑色会给人传递压抑悲哀和严肃的氛围,而蓝色则是使信心和平宁静协调的代表。在建筑装饰设计中,通常会选择这些颜色作为背景色,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意义象征。因此在实际建筑装饰色彩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和居住者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建筑装饰的色彩[4]。

3.3图文

图文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有十分广泛的运用。图文通过简单的几何形式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要想促进我国建筑装饰设计的健康长远发展,突显出中国特色,就必须将现代化设计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赋予建筑设计时代特色。中国行云流水和气韵生动的汉字书法给建筑增添了美感,设计师可以将中国传统字画应用于建筑装饰设计中。在现阶段的建筑装饰设计中,很多人都会将一些名人的字画摆放在室内,提高室内设计的艺术价值。除此之外,为了强化建筑装饰设计的主体,设计师可以对传统汉字进行合理地形变,丰富传统汉字的现代感,在保留汉字形态的基础上,赋予汉字极富个性的形象,以此来反映用户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情感。

3.4材料

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质感,正是由于质感的差异才使得建筑空间有不同的特色。设计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质感差异,不断丰富空间设计的形式。中国的建筑装饰材料以木材和石材为主,因此房屋的质感会随着建材的不同而出现差异。例如,石材带给人豪迈的感觉,玻璃则给人明亮的感觉,砖石则会给人俭朴的感觉。在现代城市建筑装饰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大胆尝试建筑和设计材料,通过材料之间的配合,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建筑。

3.5光影

光影元素相比于其他元素,把握难度较大。光影元素受到时间的影响不断变化,这种不同时段呈现出的特点也使光影元素具备多样的价值,并且使人们的视觉体验更加丰富,让建筑的艺术鉴赏性进一步提高。在建筑装饰设计中运用光影设计时,需要从建筑物的性质出发,例如在设计教堂时,设计师可以对光进行特殊处理,从视觉上模糊教堂的边缘,以此来使得教堂更加神圣。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建筑装饰设计离不开风格与文化。设计师需要深入探索风格与文化的关系,有机结合风格与文化,使建筑装饰设计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宇新.浅析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关系[J].建筑・建材・装饰,2019(006):215,204.

[2]刘继满.建筑装饰装修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92(10):70-71.

[3]张婉钰.探讨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J].建筑与装饰,2019(001):30-31.

[4]陈源媛.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9(024):147,151.

李恒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